2018-2019学年选修4第六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相对论有点像一座两层的建筑……”爱因斯坦这里所说的“两层”是指
A.时间和空间
B.古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
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D.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2.爱因斯坦曾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本讲学,来回两次途经上海,受到上海各界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就是在上海,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此间正式通知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此次获奖的科研成就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A.使人类深刻地了解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让人类发现了更远的天体
C.深入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
3.我国勘探部门能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主要依据于李四光的
A.蜓化石研究成果
B.地质力学理论
C.第四纪冰川研究
D.大陆板块学说
4.1894年,詹天佑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他是首位进入该学会的中国会员。该学会吸收詹天佑为会员主要是因为他
A.曾经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B.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并在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
C.与在华的英国工程师建立了合作关系
D.在铁路建设中崭露头角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5.2011年5月26日铁道部举行纪念詹天佑先生诞辰150周年座谈会。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历时四年,于1909年提前全线通车。下列关于京张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揭开了中国自筹自建铁路的序幕
B.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C.粉碎了帝国主义掠夺京张铁路的企图
D.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筑路水平
6.“相对论也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它不仅仅是物理学本身的革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思想领域的深刻震动和反思。它影响了整个科学,影响了整个世界。”这说明相对论
A.有利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C.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D.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
7.四位同学分别对詹天佑和中国铁路史做了研究,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部
甲
参观“中国铁路博物馆”,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史
得出“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是中国铁路建设落后造成”的观点
乙
参观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观察“人”字形路线,体会技术难题的突破
得出“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的结论
丙
查阅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的言论
得出“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的结论
丁
阅读《詹天佑评传》,了解詹天佑与中国铁路的建设的历史
得出詹天佑一面支持铁路运动,一面推动铁路建设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8.科学理论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否定中发展。下列对应的科学家对科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后者对前者既是否定又是发展的是
A.牛顿——爱恩斯坦 B.普朗克——爱因斯坦
C.拉马克——达尔文 D.瓦特——法拉第
9.牛顿和爱因斯坦成就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B.都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都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
D.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10.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出席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卓别林笑着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大科学家不如知名艺术家火爆
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
D.相对论并非常人都能理解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爱因斯坦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如果你要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你就不要去理会你自己的限制。”
材料二 据英国米切尔?怀特《牛顿:最后的巫师》记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个收藏者手里购买了一批有关牛顿的秘密资料。通过几年的研究,凯恩斯于1942年在英国皇家学会俱乐部发表了一次名为“牛顿其人”的演说,给出一个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牛顿形象,即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
1942年,爱因斯坦为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撰写了一篇文章,对牛顿的一生作了如下评价:“只有把他的一生看做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概括他们取得科学成就的共同条件。(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和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牛顿的?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8分)
12.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从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年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公里,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2012年,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
——《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
材料四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里程(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四,比较中国在世界铁路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的看法。(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徐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筴、水利诸书。授简讨。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盖欲身试屯田法,因就间疆理数万亩。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本此。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方、坐论,无问寝食。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遂于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等,咸所究治。
材料二 (徐光启)杰出的近代科学先驱者。先是,二年五月日蚀,钦天监推算刻数不合。光启受命监修历事,与西洋龙华民、汤若望等精心测验,上《历书》前后共三十一卷。大约按地南北,差其后先,以交食不误为准。所为农书,计十二目,而终以荒政。其议屯田,以垦荒为第一义,立虚、实二法招徕之。“盖棺之日,囊无余资”。
——竺可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徐光启处在怎样的时代?他的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哪两方面?(1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8分)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六单元训练卷
历 史(一)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适用于除了引力以外的一切物理现象;广义相对论则提供了引力定律,以及它同自然界别种力的关系,D正确。
【答案】D
2.【解析】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用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解释。1916年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精密的定量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解释。爱因斯坦因此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量子理论是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因此答案为C;爱因斯坦是因用光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解释获得诺贝尔奖,ABD与量子论无关,排除。
【答案】C
3.【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指导我国勘探部门发现大庆油田这样的史实,B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4.【解析】题干叙述了一个事实,即1894年詹天佑作为第一个中国籍会员入选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仔细分析,这一科学技术性质的学会不会因为是否受到政府重视和与其他人合作关系是否良好来确定哪个人入选会员,所以BC都不对。学习成绩优异只是书面知识,排除 A,联系教材史实,詹天佑铁路建设成就突出,尤其是滦河大桥铁路的修建,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无法解决,詹天佑克服技术难题,成功建成滦河大桥,树立了自身在当时工程界的地位,并于同年被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会员,所以答案为D。
【答案】D
5.【解析】“人”字形路线和直井施工法,是詹天佑根据实际情况的创新之举,但不能说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先进水平。况且,“人”字形路线,在美洲的一些矿山早已出现,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6.【解析】材料“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思想领域的深刻震动和反思”等体现了相对论在思想方面上的影响,故C正确,排除A、B;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发生在相对论提出之前,故排除D。
【答案】C
7.【解析】通过阅读《詹天佑传》,了解其与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可以得知詹天佑保路运动的结论,D正确;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反映的是顽固派的思想保守的特点,而不是铁路建设技术落后的问题,排除A;仅仅依靠“人”字形路线,并不能得出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的结论,存在论证力度不足的问题,排除B;仅仅凭借“詹天佑要求收回中国在中东路的驻兵权与管理权的言论”,并不能推出詹天佑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铁路事业,存在论证力度不足的问题,排除C。
【答案】D
8.【解析】略
【答案】A
9.【解析】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其成就都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对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和量子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故A、C、D都是其成就的共同影响;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10.【解析】“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说明爱因斯坦相对论比较高深,一般人不容易理解,D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
第II卷
11.(20分)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的能力,两者都是物理学的成就,爱因斯坦对牛顿的理论有否定,但注意并不是完全的否定,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关键句:“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分析归纳需要结合“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做为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等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可以总评价对象的角度、着眼点、史料的选取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答案】
(1)关系: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经典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条件:继承与发展;创新。
(2)评价:凯恩斯认为,牛顿“不再只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爱因斯坦充分肯定了牛顿一生热爱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品质。
不同:着眼点不同;角度不同;获取的史料信息不同。
12.(20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交通的发展历程。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中“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从1955年起……至1988年”“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综合所学,可以从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从总里程与人均里程分析。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综合所学归纳,可以从国情、综合国力、技术、服务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答案】
(1)必要性:①为了促进北方经济发展交流和巩固西北边防,必须修筑京张铁路;②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能洗刷耻辱,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特点:①政府制定计划,明确任务;②公营与民营相结合;③新建与改旧结合,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④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3)特点:建设速度日益加快;运行时间日益缩短。
原因:①国家重视铁路的事业,加快建设步伐;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和财力日益增强;③铁路建设技术和火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
(4)地位: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公里数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看法:①铁路发展符合我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广的国情;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铁路建设步伐将会更快;③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引进先进技术;④要建设安全系数高、运行速度快、服务质量优的国际一流的铁路交通网。
13.(2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的解答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的回答应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富国必以本业”和“治历、明农、盐屯、火政、漕河”来判断其为天文学和农学。
(2)解答是首先点明对竺可桢观点的认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徐光启的史实来说明。
【答案】
(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文化:思想专制、八股取士;对外:逐渐走向闭关锁国。农学和天文学。
(2)赞同。徐光启借鉴西方的科学,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与传教士合作翻译了《泰西水法》等科学著作。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六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A.林则徐
B.沈括
C.徐光启
D.利玛窦
2.1919年,英国科学家率领日全食观测队在巴西和非洲拍摄的恒星照片,证实了“遥远的星光如果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的科学预言。这一预言提出的依据是
A.开普勒天体力学
B.牛顿经典力学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D.普朗克量子理论
3.《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纪念邮票自1988年发行以来,共有30位科学家入选。李四光作为此套邮票第一组人物入选的理由是
A.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
B.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
C.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D.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4.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牛顿力学
D.太阳中心论
5.“通例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人……一览可知,免寻索也。”按此体例编撰药物学著作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6.春节联欢晚会“英伦配”一曲《本草纲目》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新一轮深层次的思考。《本草纲目》最大的价值在于
A.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
B.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
C.代表了中国医学最高水平
D.集中体现了民间医学的精华
7.下列对京张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修筑时间虽短但质量优良
B.采用了西方的技术和力量
C.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并建筑
D.是近代中国的骄傲和自豪
8.牛顿是第一个充分使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人,这里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
A.长期观察 B.数学计算
C.逻辑推理 D.反复实验
9.牛顿在研究伽利略等人的实验成果后,制作了一架折射望远镜,利用这架望远镜
A.他证明了行星绕着太阳运动 B.他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
C.他证明白光可以色散为七色光 D.他证明了光的本质是微粒
10.《本草纲目》附有大量的药物形态图(如图),李时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使自己的著作图文并茂
B.介绍用文字无法表述的药物
C.使药物分类更直观清晰
D.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二度访问中国。“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A?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革命的比喻》
材料二 一位工人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说:“总的感到对爱因斯坦这个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应狠狠地批判,应该摸这个老虎屁股。”1973年,《复旦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了李柯的文章《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文章说:“牛顿沿着形而上学的道路,把时空看成是高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最后成了神学。爱因斯坦沿着唯心论的道路,也使时空超越于物质世界之上,实质上也成了绝对时空,最后也不能不走上为神学张目的道路。”
——胡化凯《“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与“革命飞跃”的联系。提倡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作用?(12分)
(2)材料二反映中国人从哪两个角度对爱因斯坦进行了批判?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导致中国人对爱因斯坦评价不断变化的因素有哪些?(8分)
1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分)
材料 詹天佑自1872年11岁时赴美国留学9年,188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从1888年开始,他投入到中国刚刚举步的铁路事业,1905年至1908年,首创中国独立筑路的奇迹——建成了艰险异常的京张铁路,震动了世界,为中国与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詹天佑对清王朝的所谓“新政”改革感到失望,1906年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以进行革新。今后发展如何,无人能料及”。作为邮传部侯补丞参,詹天佑1911年指出“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我强忍着不作任何评论,而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洞悉此事。”詹天佑对辛亥革命的发生并不感到意外,更不感到恐惧与忧伤。相反,他积极地迎接革命与新时代的到来。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平静而友好地支持新的民主政权与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詹天佑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吾人居官者,世人恒讥之为刮地皮,孰知铁路工程师真乃刮地皮者。鄙人忝为工程师二十年之久,刮地皮之多,似以鄙人为第一,而天下肯以刮地皮第一自居,殆鄙人一人矣。化学家能将各种物质分化而变幻之,使人不知其原质为何物,亦能变异各种颜色,不啻所谓颠倒黑白也。然所谓政治家、法律家者则无庸费此种种手续,而亦能颠倒黑白也。则其学问既非化学家所能及,尤非工程师、矿学师所可能矣 。”
——据经盛鸿《詹天佑与辛亥革命》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詹天佑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贡献。(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能作出贡献的原因。(8分)
1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分)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徐光启与利玛窦交往中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占、线、角、三角形等这些数学术语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传播到朝鲜、日本。江南水灾那年,徐光启回家为父亲守孝,看到农田被淹,十分忧心。此时,一位朋友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甘薯,徐光启开荒试种获得丰收,他把种植心得与百姓分享,使本来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得以在江浙种植。魏忠贤当政时,由于徐光启耿直,遭到魏党弹劾,罢官回家,他把其多年对农业的研究心得进行系统化,加以编排、校对,并吸收西洋农业成就,写成了《农政全书》。
——摘编自彭勇《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
(1)根据材料,指出徐光启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影响。(12分)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六单元训练卷
历 史(二)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明神宗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向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将世界地图传入中国,同时也将西方先进的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技术介绍进来,在《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给世界各大洲所起的中文名字:亚细亚(即亚洲)、欧逻巴(即欧洲)、利未亚(即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即南、北美洲),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制图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最早是由利玛窦引入中国的,故选D;开明士大夫如徐光启等人受到利玛窦的影响,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排除C;B是北宋科学家,排除B;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晚于利玛窦,排除A。
【答案】D
2.【解析】开普勒天体力学描绘的是行星运动规律,而材料中所指的是恒星的运动,排除A;牛顿经典力学揭示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排除B;1916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空间、时间不是独立的实在,它们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据此可知,材料描述的正是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预言,故选C;普朗克量子理论研究的是微观物质世界的状况,排除D。
【答案】C
3.【解析】结合所学,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故D正确;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排除A;吴有训是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排除B;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排除C。
【答案】D
4.【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特别是其中提出的钟慢尺缩论断。当一个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周围的时间会迅速减慢、空间会迅速缩小,这可以作为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故选B;量子论与时空没有关系,故排除A;牛顿力学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故与穿越时空没有关系,所以排除C;日心说也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
【答案】B
5.【解析】“通例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人……一览可知,免寻索也。”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故选D;张仲景的贡献是《伤寒杂病论》,排除A;华佗主要贡献是发明麻沸散,排除B;孙思邈的贡献是《千金方》,主要涉及药方,排除C。
【答案】D
6.【解析】《本草纲目》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其最大的价值是研究传统药物学的瑰宝,故A正确;《本草纲目》并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医学著作,故B错误;《本草纲目》也不能代表中国医学最高水平,故C错误;《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不是民间医学的精华,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7.【解析】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詹天佑担任总设计师,自主设计并建筑成功的第一条铁路,其修筑时间很短,1905年到1909年间完成,比预计时间提前2年,所以时间短但是质量优良,这是近代中国的骄傲和自豪,故ACD均与事实相符,所以排除;只有B不符合史实,京张铁路没有采用西方技术和力量,故选B。
【答案】B
8.【解析】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其主要特点是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再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其合理性,故选D;ABC是牛顿科学研究的手段,排除。
【答案】D
9.【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分解为七色光,证明白光由七色光组成,故选C。万有引力定律揭示行星绕着太阳运动,排除A;望远镜只能观察天体运动,不能证明万有引力的存在,不能证明光的本质是微粒,排除BD。
【答案】C
10.【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把许多形状复杂的药物描绘出来,使读者看得更加明了,增加人们对药物的感性认识,李时珍绘制了1000多幅图附在自己的书中,故D项正确;李时珍这样做不是为了使著作美观,故A项错误;BC项包含在D项之中。
【答案】D
第II卷
11.(2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权威性以及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的发展道路回答;第二小问从提高革命认识以及思想解放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学术权威应狠狠地批判”“爱因斯坦沿着唯心论的道路”的信息从政治和学术批判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评价者的动机以及时代的变迁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权威性,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的发展道路。两者在各自领域都打破权威认知。实现飞跃发展。
作用:提高了中国人对革命的认识,促进了思想解放。
(2)角度:政治批判(运用阶级斗争观点)学术批判(歪曲相对论原理)。
因素:评价者的动机,时代的变迁等。
12.(20分)
【解析】
(1)贡献:从材料中的信息“首创中国独立筑路的奇迹”“他积极地迎接革命与新时代的到来。他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平静而友好地支持新的民主政权与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詹天佑对清王朝的所谓‘新政’改革感到失望”“然所谓政治家、法律家者则无庸费此种种手续,而亦能颠倒黑白也”等信息概括归纳。
(2)原因:可从留学西方的影响、中国现实的激励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
(1)贡献:
①出国留学9年,参加并实践洋务运动;
②在中国铁路事业上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修筑京张铁路;
③揭露了清政府清末“新政”的虚伪性;
④支持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支持新的民主政权与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
⑤深刻地揭露新社会中的官僚政客搜刮地皮和颠倒黑白等腐败行为。
(2)原因:
①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感悟先进的民主制度;
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专制主义和卖国政策)阻碍社会发展;
③近代民主思想和反封建反侵略的近代民主运动不断发展。
13.(20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使本来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得以在江浙种植……写成了《农政全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翻译《几何原本》、创作《农政全书》、推广种植甘薯等方面指出徐光启取得的主要科学成就。
(2)本题根据材料“数学术语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传播到朝鲜、日本……使本来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得以在江浙种植……对农业的研究心得进行系统化……并吸收西洋农业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历法与数学的进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及朝鲜、日本的数学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分析徐光启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影响。
【答案】
(1)成就: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创作《农政全书》;推广种植甘薯。
(2)影响:推动了中国历法与数学的进步,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近现代中国及朝鲜、日本的数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