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杰出人物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杰出人物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3 15:17:32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自任法国第一执政,后为终身执政。拿破仑能够成为第一执政的社会环境是
A.法国政局多年来一直动荡不安
B.反法同盟反对法国实行共和制
C.法国人民对拿破仑的殷切期望
D.法国需要强权人物来维护利益
2.斯宾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中这样评价拿破仑:“拿破仑一生含辛茹苦,不是为了他自己,不是为了法国,而是为了未来。”这里评价的着眼点是
A.拿破仑的人格魅力
B.拿破仑的远见卓识
C.拿破仑的民族意识
D.拿破仑活动的进步性
3.以下关于华盛顿对国家的民主建设所做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使宪法趋于完善
B.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总统制联邦共和国
C.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D.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4.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时,国库因战争而债务累累。为此他采用了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建议,建立了国家银行。下列哪项不是这一措施的作用
A.巩固国家信用
B.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
C.促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5.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中说,这部宪法也许是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也许是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也许是以上诸种情况的结合。这一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1875年宪法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6.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传记。第一部《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于1937年出版,第二部《克伦威尔之伟大》于1957年出版,之前那个专横独断、见识陈旧的篡位小人成为民族英雄。导致评价差别巨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A.艾诗立的阶级立场发生改变
B.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英国国际地位的改变
C.民众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改变
D.第一部传记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完全错误
7.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这反映了
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
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
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
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
8.有人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主要是因为
A.他们都是伟大的军事家
B.他们不恋官位,不慕权势,不贪私利
C.他们坚持民族民主革命,领导人民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他们领导革命取得成功,使人民的地位大大提高
9.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其早年著书《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作者的观点认为
A.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需要后人来重新考证
C.历史现象复杂,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知
D.道德情感,不能用于历史现象价值判断
10.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对外战争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忽视了民族觉醒的威力
B.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施该法令的目的和结果。(8分)
材料二:华盛顿确定了这样的行政管理理论,即内阁成员“应由总统委任,或至少由总统提名,并应接受总统的监督”。国会通过解散驻扎在西部边疆哨所的两个特别连队,试图通过减少陆军规模的立法,华盛顿对此进行了否决。
——摘编自《美国总统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6分)
材料三: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理由。(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正确估计支配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止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实验中显示出来”。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华盛顿的担忧是什么?为了解决华盛顿所担忧的问题,美国政府的组织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二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外政治家对各自国家政治制度的构建有何共性?给我们什么启示?(8分)
13.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不仅使法国历史丰富多彩、曲折动人,还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勢头,继续快速增长。而在大陆,从法国革命开始,政治动荡连绵不断,商业受挫,物价飞涨,人心惶值。战争阻隔了不列颠岛与大陆之间的交流,英国的新机器和新技术难以到达欧洲各国。因此,无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在经济上和工业上,它们都意味着到1815年时法国和其他大陆国家已远远落后于英国。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在第四共和国原有基础上,加快了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1960年,法国政府建议提前实施《罗马条约》,使原计划年底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当年5月建立起来,与1957年相比,六国工业品的关税到1960年年底已降低了40%,六国在关税同盟上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罗马条约》签订者的期望。进入60年代,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的发展,戴高乐把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强了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时,法国以欧洲为“跳板”,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了它的地位和影响。
——摘编自阚四进《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对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戴高乐为“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提出的基本主张。概述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带给法国和欧洲的积极影响。(8分)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 史(一)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权几度变更。大资产阶级希望建立一个新的政权,这个政权既能防止王朝复辟,又能有力地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于是,大资产阶级开始选择对象,借此进一步维护自身的利益,故D项正确。法国政局多年来一直动荡不安是整个法国的背景环境,不是拿破仑能够成为第一执政的社会环境,故A项不够准确。B项是外部对法国的威胁,不是社会背景,故排除。C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答案】D
2.【解析】拿破仑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法制精神,加快了整个欧洲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D
3.【解析】华盛顿创立总统否决制度,是进一步完善总统制,与题干中“对国家的民主建设所做贡献”不符,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华盛顿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总统制联邦共和国,为美国的民主建设奠定基础;1791年的《权利法案》规定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使宪法趋于完善;华盛顿担任两届总统后,坚决不再参选,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答案】C
4.【解析】美国建立国家银行,主要属于经济作用,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的是联邦制的建立,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均属于国家银行设立的意义。排除。
【答案】D
5.【解析】据材料“政治家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的产物,不符合材料,故A排除;《1875年宪法》是法国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也不符合材料,故B错误;1787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并且在中央与地反、南方与北方、大州和小州之间进行了妥协,因而符合“人性中自私自利的彻底释放、充满智慧而体面的合谋”,故C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不符合材料,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6.【解析】克伦威尔既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在掌权后多次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因此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二战后的美苏对抗和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导致作者强调克伦威尔作为“民族英雄”的一面,从而前后差别巨大。故答案为B项。作者的阶级立场没有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作者观点的变化,没有涉及民众评价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B
7.【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
【答案】A
8.【解析】材料中要求的是主要的共同原因是二者在本国历史上的突出贡献,都坚持民族民主革命,领导人民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他选项内容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并且孙中山的革命最终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C
9.【解析】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统治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后来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对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具有重大意义,故仅凭道德的名义,不足以解答历史问题,A正确;B、D表述过于绝对化,错误;C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A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拿破仑在欧洲战场上军事行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力量还很弱小,暂时还无法战胜强大的封建势力,所以C项符合题意;但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1848年的欧洲大革命几乎击溃了整个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A、D两项只是其失败原因的两个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第II卷
11.(20分)
【解析】
(1)目的:根据“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得出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或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结果:根据“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并结合所学得出,该法令导致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贡献:根据“华盛顿确定了这样的行政管理理论”得出发展了行政管理理论;根据“国会通过解散驻扎在西部边疆哨所的两个特别连队,试图通过减少陆军规模的立法,华盛顿对此进行了否决”得出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
(3)根据“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民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等角度总结回答。
【答案】
(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维护英国商业利益或巩固英国海上权威。
结果:英荷战争爆发,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2)贡献:发展了行政管理理论;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或完善总统制)
(3)拿破仑进行的战争带有客观进步性,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民法典》进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得到广泛传播。
12.(2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人类心灵的对权力的迷恋及滥用权力的癖好”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分权制衡原则回答。
(2)结合所学从民主原则、分权原则以及政党政治回答。
(3)第一小问从防止专制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推进民主化角度回答。
【答案】
(1)担忧:有人迷恋权力和滥用权力而出现专制。“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
(2)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3)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加强民主监督,推动民主建设;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进政治民主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3.(20分)
【解析】
(1)结合材料“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势头,继续快速增长。”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革命和战争捍卫了法国,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也同时导致了欧洲大陆政治动荡不断;战争阻隔了英国与大陆的交流,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更是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致使法国和大陆其他国家在经济和工业上远远落后于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小问,积极影响:加快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加强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使法国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
(1)法国革命和战争捍卫了法国,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也同时导致了欧洲大陆政治动荡不断;战争阻隔了英国与大陆的交流,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更是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致使法国和大陆其他国家在经济和工业上远远落后于英国。
(2)基本主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积极影响:加快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加强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使法国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地位和影响。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A.是为了抢占殖民地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C.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2.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国开国者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拿破仑
B.华盛顿
C.康熙帝
D.克伦威尔
3.下图美元票面上的人物有“合众国”国父之称。此人曾经
A.领导独立战争
B.签署《解放宣言》
C.倡导成立国联
D.推行“新政”
4.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独裁政权,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加冕称帝。他们的做法根本上出于什么需要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实现个人政治野心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
5.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从拿破仑实施的对内政策看,它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保护
A.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和部分贵族
6.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打击英国的霸权
C.推广法国革命的观念
D.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7.英国革命中出现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法国出现拿破仑帝国,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8.下图为油画《拿破仑加冕》,它描绘了拿破仑不是等待教皇为他戴上皇冠,而是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的场景。这一细节反映了拿破仑认为
A.皇权需要教权但不臣服于教权
B.皇权完全凌驾于教权之上
C.教权完全凌驾于皇权之上
D.皇权和教权完全平等
9.护国政府统治时期,英国政权的实质是
A.封建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封建开明君主政权
D.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10.美国独立战争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殖民地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不同种族之间的矛盾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两种极不相同的交战者在这20余年(1792-1815年)相互对峙,他们的实力和制度都极不相同。作为一个国家,法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愿望而与其他国家对抗;但另一方面,作为革命的化身,法国又呼吁世界各国人民推翻暴政争取自由。于是保守和反动的势力都一致反对它。无疑,经过革命最初的天启年代之后,对抗两边的差异性逐渐减小了。到拿破仑统治末期,帝国主义征服和剥削的因素已经压倒了解放的因素。一般来说,交战双方的阵营是很不平等的。除法国本身以外,只民有美国在思想上倾向法国一边,但美国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了中立,至于其他的盟友,是以意识形态方面的为主,而不是国家权力本身。
——(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一1789-1848》
材料二 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国际联盟,想通过国际联盟来控制世界事务。威尔逊为国联的成立曾煞费苦心,四处奔走,但最终成立起来的国际联盟并不如其所愿。按照国联盟约,美国既不能控制行政院,也不能操纵全体大会,美国的希望落了空。而且,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也是不利的。中国的山东让给了日本,英日同盟依然存在,美国在远东面临的威胁更严重。德国的力量也被过分削弱,不足以抗衡英法,更不足以对抗苏俄。对殖民地问题的处理,英法还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几乎没有捞着什么好处。因此,与出国参加和会时的盛况截然不同,威尔逊回国后迎接他的是一片非难声。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法国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为什么在拿破仑对外战争期间“美国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了中立”,请从外交政策方面加以说明。(1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拒绝参加国联的原因。综上,指出影响一个多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8分)
12.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华盛顿被称为美国的国父,在两国的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11年12月后)尽管孙中山名义上是领导人,他却未能控制全国。……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新建的美国首都就命名为华盛顿。1885年在美国首都正式建成高555英尺的纪念塔,内壁嵌有190块石碑雕刻。其中有一块是中国大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面刻有徐继畲撰写的批颂辞。文曰: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其治国崇让善俗,不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谓人杰矣哉!”
——谢尊修、罗永年编著《政治家卷——华盛顿》
(1)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出的努力,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开疆万里”“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创为推举之法”的主要内容。综合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8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2分)
2018-2019学年选修4第三单元训练卷
历 史(二)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由材料“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不是为了抢占殖民地,也不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排除A、C;由材料中的“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可知,这是封建统治和资本主义统治的斗争,反映了拿破仑对外战争对欧洲封建制度的冲击,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拿破仑对外战争与西欧城市化的关系,排除D。
【答案】B
2.【解析】根据材料“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可知此开国者是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美国独立,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惯例,故B正确;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他在法国建立起帝国,并加冕称帝,不符合“不僭位号,不传子孙”,排除A;康熙帝是中国清朝的皇帝,皇位是世袭的,排除C;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在英国建立起独裁统治,不符合“天下为公”,排除D。
【答案】B
3.【解析】“合众国”国父指的是华盛顿,而华盛顿曾经领导独立战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签署《解放宣言》的是林肯,B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成立国联的是威尔逊,C不符合题意,排除;推行“新政”的是罗斯福,D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4.【解析】结合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分析可知,他们的做法根本上出于稳定资产阶级统治,故选C项;A、D两项说法不符合二人做法的原因,排除;B项是直接原因,排除。
【答案】C
5.【解析】拿破仑军事上采取一系列手段,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军事上广泛动员和征集农民当兵, 小农阶层是拿破仑统治的社会支柱之一,故选C;拿破仑对内政策是要扫除国内的封建势力,而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于英国,故排除A、B、D。
【答案】C
6.【解析】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战争都严厉地打击了封建君主制,故A错误;拿破仑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但没有彻底打垮英国的殖民霸权,排除B;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积极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远播整个欧洲大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故C正确;拿破仑的战争对欧洲经济的发展影响不大,故D错误。
【答案】C
7.【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与拿破仑称帝都与当时的政局有关,英国是在王党势力叛乱、人民起义的情况下,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法国则是在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打败反法同盟的情况下,拿破仑称帝,故C正确;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与拿破仑称帝和封建势力妥协无关,排除A;B、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C
8.【解析】依据材料“它描绘了拿破仑不是等待教皇为他戴上皇冠,而是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的场景”可知,拿破仑称帝需要教皇加冕,但“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表明拿破仑不臣服于教权,故A正确;B、C、D均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答案】A
9.【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护国政府统治”时期是克伦威尔在位时期,他推行的是军事独裁统治,此时期的政权属于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封建开明君主政权均与克伦威尔在位时期政体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B、C两项。
【答案】D
10.【解析】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在于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发展,也因此激化了民族矛盾。因此,美国独立战争解决的是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故选C。A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矛盾,排除;美国独立战争没有涉及封建主义和种族矛盾,故B、D错误。
【答案】C
第II卷
11.(2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的原因:从材料中的“于是保守和反动的势力都一致反对它”看出保守和反对势力的阻挠;从材料中的“帝国主义征服和剥削的因素已经压倒了解放的因素”看出其对外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势必遭到一直反对;从“交战双方的阵营是很不平等的”说明了法国面临敌我力量悬殊的问题;第二小问的原因:根据相关史实,华盛顿鉴于美欧不同利益,提出“严守中立”的政策;这-政策后来演变为孤立主义政策,并在长时期内为美国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
(2)第一小问的原因:从材料二中的“最终成立起来的国际联盟并不如其所愿”可以看出美国通过成立国际联盟控制世界事务的希望破灭;巴黎和会的结果不利于美国;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威胁,在殖民地方面几乎没有得到好处;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第二小问属于相对开放类型的题目,作答时仅需将本题涉及到的一些本质问题概括、提炼出来即可,譬如: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内政治斗争等。
【答案】
(1)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遭到国内保守和反动势力的反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变化,从正义性变为侵略性;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保持中立”的原因:华盛顿鉴于美欧不同利益,提出“严守中立”的政策;这一政策后来演变为孤立主义政策,并在长时期内为美国统治者所遵循和发展。
(2)原因:美国通过成立国际联盟控制世界事务的希望破灭;巴黎和会的结果不利于美国;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威胁,在殖民地方面几乎没有得到好处;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反对。
因素: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内政治斗争。
12.(20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和华盛顿。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国政权和《临时约法》,孙中山又相继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等。根据“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等内容可知导致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科举制产生的官僚知识分子过于强调伦理原则,而中国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受过西方教育的年轻人却照搬西方模式,没有结合中国国情。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华盛顿的“开疆万里” 指的是领导美国赢得独立;“不僭位号,不传子孙” 指的是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为推举之法”指的是实行总统制。根据华盛顿的行为可以看出,华盛顿是一个不恋官位,不贪慕权势,坚持民主,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人。
【答案】
(1)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原因:科举制度产生的官僚知识分子强调伦理原则;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没有结合本国的国情(照搬西方模式)。
(2)内容:领导美国赢得独立;率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总统制。
优秀品质: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
13.(20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美国在建国初,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归纳出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依据“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 睦邻政策’……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第一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信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以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控制拉美地区、维护美国根本利益角度分析。
【答案】
(1)华盛顿: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