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西学东渐[岳麓版][课件4][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西学东渐[岳麓版][课件4][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5-11 23: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清时期的着装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三寸(9厘米)金莲的秘密高跟鞋与被解放的脚陈列于颐和园的慈禧御用汽车古代交通工具—轿子请回答:
以上三组图片揭示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第21课 西学东渐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导 言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政治经济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学东渐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完成下列图表)1、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3、维新思想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4、革命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东渐历程:5、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一鸦战败;资侵入奕、李曾、张中体西用二鸦战败;
资侵入加剧王、郑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制二鸦战败,中法战败;洋务弊端康、梁
谭、严君主立宪制甲午战败;
民资发展   鸦片战争后,面对西学东渐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完成下列图表)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C40~50年代)一、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二、表现:三、意义:学习西方成为思想主流一、背景:开眼看世界(19C40~50年代) ①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②清政府被迫打开大门,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扩大
③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思想。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① 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② 设译馆,翻译外国书报刊,如《各国律例》;
③ 编译《四洲志》,系统介绍各国地理历史概况。二、表现: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二、表现: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 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海国图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全面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以及科技、经济发展状况的书籍。魏源也成为引领国人放眼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位先行者之一。
但是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随着姚莹的《康輶(you)纪行》、徐继畲(yu) 的《瀛环志略》、梁廷枏 (nan)的海国四说》等新著述不断出现,“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 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主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三、意义:1、洋务派与顽固派观点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观点(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二)表现:(三)意义:“承上启下”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体:主体、本质;
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①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猛烈碰撞1.“中体西用”背景:
(1)政治背景:
(2)洋务派代表人物二、表现 请思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同:
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异:
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原有的政治格局,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洋务派:则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来维护原有的统治。早期的维新思想
阅读课本回答:
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1)中法战争之前——支持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A、思想立场: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支持者B、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2)中法战争之后——与洋务派分道扬镳A、原因:中法战争暴露洋务弊端,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发觉富强之本在于 “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B、思想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C、影响: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启蒙作用 请思考:应如何评价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体用之争” ?早期维新派的进步作用何在?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维新思潮(19C90年代)一、背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二、表现:
1、维新代表及其主张
2、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三、意义:思想解放运动一、背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 90年代,哪些因素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深入发展?①政治背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主张“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②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③思想准备:西学的广泛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1 维新代表及其主张2、维新派与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的论战三个“要不要”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三、意义
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课小结西学东渐发展历程中,西学的层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器物制度文化思想1、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3、维新思想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4、革命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东渐历程:5、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器物制度文化选择题练习,请准备!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其中“新”的含义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新除弊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的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a 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的知识分子
b 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 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 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ac B、abcd
C、abc D、bd3、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4、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7、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A、鼓励开矿设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8、“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中: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西学东渐记》
D、《资政新篇》9、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10、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只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各地模拟高考题练习2、“企图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方式来挽救封建专制统治”说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3、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4、(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仅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2002上海)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只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6、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主张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7、(2006重庆卷)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8、(2005年全国卷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9(2006天津卷)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