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重要的历史转折
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导入新课邓小平是怎样用智慧诠释他对“祖国母亲”和人民的热爱?“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想一想:他是家人眼里可爱可敬的“老爷子”[小平语录]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一)“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976年10月,人们欢庆文革的结束。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解放军报》联合社论(经华国锋批准)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一)“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
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
想一想:1.人们欢庆的喜悦是否融尽了“文革的坚冰”?试找出答案。3.你认为“融化坚冰”,走出“徘徊”的关键是什么?2.“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一)“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内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2.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3.错误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4.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彻底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材料一: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际 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
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
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1978年)想一想:
1.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导火线是什么?
2.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导火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2.影响:(3)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2)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
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三)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讲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批判“两 个凡是”一、重要的历史转折(三)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错误方针
拨乱反正,平反冤
假错案二、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材料一: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
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1986年1月)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
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
就是……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否则,不可
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
二、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南方日报》发表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的主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参观顺德一家企业时讲话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1.邓小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南巡之旅的?2.《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来报道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
议一议: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在原有几次概括的基础上,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并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二、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五大”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二、邓小平理论(一)形成及深化背景:1、形成的背景:
国 际 背 景:(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
国 内 背 景:
(1)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2)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经验总结
2、深化的背景:
国 际 背 景: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 内 背 景:市场经济的困惑阻碍改革的进程
二、邓小平理论(二)形成过程形 成十三大十二大最早提出理论第一次系统概括科学把握了社会主义
的本质,第一次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
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等重要问题。深 化南方谈话十 四 大十 五 大成熟形成体系比较完整体系成为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一个科学体系。二、邓小平理论(三)主要内容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6) “一国两制” 理论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邓小平理论(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2.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
了理论武器。3.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
体系。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和江泽民在党的
“十四大”上亲切握手在党的“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总书记。(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1.背景:(1)国际背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经济为基础、
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背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发展过程1.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2.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四)历史意义: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
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2.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
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
根本指针;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综合探究:1.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回答:综合探究: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
“思想解放”指的是: ( )
A.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 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 解放思想
3.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会议分别是: ( )
A.“十二大” “十六大” B.“十四大” “十五大”
C.“十三大” “十六大” D.“十五大” “十六大”C DD 课堂检测:二、解析与探究: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江泽民:“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的旗帜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分析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正确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呢?错误的理论对革命和建设造成了哪些危害呢?课堂检测:二、解析与探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是实践的方向。正确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的积极影响:
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健康发展。错误的思想对革命和建设
造成的危害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毛泽东晚年的“左”倾导致“文革”的发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
“文革”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两年“徘徊”局面。 20世纪前期,中国人民唱着“东方红”,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下,“当家作主站起来”;20世纪后期,中国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富起来”;21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乐章,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