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抗日战争专题4个课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套]抗日战争专题4个课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11-08 21:10:00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a.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东方会议”确定了先占
领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的政策。
b.1923—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国内阶级
矛盾尖锐,日统治者急于利用侵略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
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c.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中国国内,蒋介石集中兵力“剿共”,给日本可乘之机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沈阳1、原因:沈阳长春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
——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3、结果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手中。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4、事变的影响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
的严重步骤,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上升;
b.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局部抗战拉开了序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
深了英美帝国主义国家和日本的 矛盾。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共主张:反蒋、抗日
2、东北抗日武装东北抗日义勇军(自发)东北抗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中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司令
杨靖宇
马占山戎装骑马像
3、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2年) 民主人士(上海)
4、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国民党内爱国
人士(1933)课堂总结:
九一八事变后各阶层的的态度:
1、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幻想通过国联来解决
此事;
2、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国人民,从整个民族利益
出发,掀起抗日斗争的浪潮;
3、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也举起了反蒋抗
日的旗帜,掀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课件9张PPT。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
1937.7.7——1938.10
抗战的防御阶段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 又称“卢沟桥事变”
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敌方——
我方——中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退居次位;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开始走向团结抗日的道路。(2)过程: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号召人民抗战的宣言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确立了准备抗战的方针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8月改编军队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9月两次国共合作比较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名称政权军队形式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个广州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领导工农政权国民革命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党内合作党外合作二、正面战场的抗战三次会战及其中重要的战役1、凇沪会战 1937.8——1937.11 上海失守2、太原会战
1937.9——1937.11平型关大捷 1937.9 抗战首次胜利忻口阻击战 1937.10 太原失守3、徐州会战 1937.12——1938.5台儿庄战役 1938.3时间最长的会战抗战以来的最大的胜利如何正确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1、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还是比较积极的(毛泽东语);
2、从总体上来说,除了个别战役外,中国打的是败仗;
3、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
4、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结果。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不敢发动群众。害怕人民
在抗战中力量强大危及自己的统治。日军攻占卢沟桥美丽的卢沟桥下关江边的尸体杀人比赛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洛川会议 1937.8 制定全面抗战的路线
2、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
1、背景国民党内亲日派散布“速亡论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2、主要内容:a.驳斥“速亡论”和“速胜论”,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b.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c. 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3、意义:
a. 是中华民族抗日的战略纲领;
b.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广大群众,对中国人民坚定抗日信心,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极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课件11张PPT。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华北事变 1935年 1、日本帝国主义为占领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的事件,总称“华北事变”。日军入关何梅协定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华北日趋殖民地化2、何梅协定 1935年7月(1)、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谈判达成的协定——“何梅协定”。
(2)、内容:a.中央军从河北省内撤出;
b.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3)、后果:华北危机日益严重。何应钦梅津美治郎2、华北事变的影响(1)、华北形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2)、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之间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
(3)、是后面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
(4)、也是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客观条件。二、瓦窑堡会议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要求,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了很大的转变内容:1、“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 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1、背景: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国民政府为适应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华北事变和日本侵略的深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3、影响:a. 打击了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b.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民族觉醒;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学生走上了同工农结合的抗日道路。四、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1、背景:中国的形势中共方面张杨二人蒋介石方面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同意和红军停止内战,要求联共抗日;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的计划,以达到既消灭红军又削弱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目的。2、西安事变的解决 从民族利益出发,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日,中共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影响:
a.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推向高潮,团结抗日已成为了各阶层,包括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的强烈愿望。中共主力和平解决,充分表明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
b.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的的序幕,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杨虎城课件7张PPT。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原因日方: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中方: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战争才能胜利。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影响:宣告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2、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1)、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2、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2)、影响:1940年,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在 南京建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
1、政治上:豢养汉奸,扶植亲日卖国政府,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突出表现汪伪政权的建立。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 2、经济上:
(1)农业:掠夺土地和农产品;
(2)工业:将沦陷区变为其工业原料产地;
(3)金融:控制金融,掠夺资财。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 3、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企图消灭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的政策。三、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1、残暴统治“治安强化运动”(华北)“清乡运动” (华中)2、反抗斗争:中共的领导、工人罢工、农民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