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中国现代史下册第二章(复习专题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章节结构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第四节 中共坚持抗战和抗战的伟大胜利八年抗战1931----1937:
准备阶段
1937----1938:
防御阶段
1938----1944:
相持阶段
1944:
局部反攻
1945:
全面反攻日本中国肆意挑衅,准备发动全面
战争(九一八,伪满、华
北事变)国内各派兴起民主抗日救国运动。
共产党号召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西
安事变国共结束十年对峙局面全面进攻开始。(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三大会战、欲
迅速灭亡中国)速决战略没有奏效,对国共
实行不同政策;军事侵略和
经济掠夺并用(汪伪政权)太平洋战场不利,作最后扭转
局面的努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欧洲战场结束,在世界反法
西斯力量面前,最后无条件
投降国共正式合作,国民党的片面抗战
路线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共产党
建立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出现分化,汪精卫叛国,国
民党从联共到限共反共,进行独裁
统治,中共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国民党消极抗日,正面战场恶化,
中共开始局部反攻。中共七大为新中国指明方向,全国
抗日力量开始全面反攻。抗战胜利。
国民党开始抢占胜利果实。阶段特征
国际
1、世界人民和法西斯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2、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气焰
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最终赢得反法西
斯斗争的胜利。
4、社会主义力量在反法西斯斗争中逐渐壮大
国内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2、政治上:国共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国共推行两种不同抗战路线。
国共关系以合作为主,合作和冲突并存
3经济上: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萎
缩;
4、外交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 抗日战争的爆发1 标志:七七事变●2 国共正式合作经过●标志:二 国共联合抗日1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2 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三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返回四 练习●国共正式合作经过1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
召国共 合作
2 日本又发动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党发表
自卫宣言,表示抗战。
3 为了表达合作诚意,中共改编军队,9月国民
党公布中共的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建立返回两条统一战线的不同点1、范围不同
2、任务不同
3、组织形式
4、合作方式
5、政权军队
的掌握
6、结果不同
7、内部斗争革命统一战线
四阶级
军阀、帝
有纲领和机构
党内合作
基本由国民
党掌握
最后破裂
国民党右派夺
权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
日本帝国主义
无纲领机构
党外合作
各自掌握军
队和政权
取得胜利
两条不同抗战
路线之争返回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 1937年8月— 11月,松沪会战2 1937年9月--- 11月,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3 1938年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4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进入相持阶段返回结果: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接连失败,日本占领了中
国华北,华东,以及华南大片领土,这是国民党的片
面抗战路线造成的恶果。共产党及国民党的一小部分
胜利根本无法扭转局面。但粉碎了日本迅速战胜中国
的妄想。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一 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全面进攻对国共实行
不同政策加强殖民
统治二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1 野蛮的经济掠夺●2 实行文化同化政策●返回三沦陷区的统治和斗争四 练习●治安强化运动 华北清乡运动 华中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1 原因:① 日本后继无力②中共抗日力量的壮大,严重威胁日本后方2内容: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
国民党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3 结果:国民政府出现分化,汪精卫公然叛国。替日
本加强对沦陷区的统治。返回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1 目的:以战养战(经济)以华治华(政治)2 方式:3 危害:沦陷区大量资源被掠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给沦陷区人民带来无穷灾难返回练习21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主要是由于
A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B 日本战线太长
C 人民抗日力量未充分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2 汪伪政权和蒋介石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
A 与帝国主义勾结 B代表不同阶层
C 对日政策不同 D 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3下列各项中与汪精卫无关的是
A 任广东革命政府主席 B制造“七一五”事件
C策划皖南事变 D 公然背叛中国
4 日本实行“治安强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殖民统治 B实行特务统治
C实行恐怖政策 D肃清抗日力量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C 对日政策不同C策划皖南事变A 维护殖民统治返回练习11 中共在1927年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到1937年
又和国民党合作,这主要说明
A 国内斗争服从于国际斗争 B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
C中共从人民利益出发 D国共矛盾是兄弟之争
2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压力 B英美的压力
C中共的倡导 D日本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
3下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都在中共的倡导和推动下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C都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 D都具有反帝的性质
4问题:
请简要讲述一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C中共从人民利益出发 D日本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 C都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返回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一 国民政府政策转向反动1 标志:五届五中全会●2 表现:两次反共高潮●积极反共消极抗日3 结果:正面战场形式的进一步恶化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二 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统治1 独裁统治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2 经济掠夺:统制经济返回三 习题●皖南事变习题1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却表现出很
大的动摇性,这主要是由于
A 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B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壮大
C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D美英对日推行绥靖政策
2中共中央提出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 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 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3 皖南事变反映出
A蒋介师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技
B国民党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
D 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主要矛盾C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着
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对日本的认识程度不同
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两党在中国的政治地位不同
5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在对内政策上的基本立场是
A国共合作,积极抗日 B扩大民主,团结全民抗日
C搜刮财富,特务统治 D实行一党专政,反共反人民
7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内容不包括
A 奴化教育 B特务统治 C一党专政 D保甲制度返回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D实行一党专政,反共反人民 A 奴化教育 第四节 中共坚持抗战和抗战的伟大胜利一 中共坚持抗战1 百团大战●2 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① 开展反扫荡斗争②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3 中共七大的召开●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返回1抗战的胜利2 抗战胜利的意义三 习题●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 政权组织:三三制●2 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3 经济建设:大生产运动●4 思想改造:整风运动●返回三三制返回大生产运动返回整风运动返回中共七大的召开1 背景:抗战胜利在即,国民党准备夺权。为变抗战
的胜利为人民的胜利,争取中国的光明前途。2 内容:①论《联合政府》
②提出党的任务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3 意义: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团
的大会,胜利里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
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
准备返回习题1 中共从思想上清算王明“左倾”错误是在
A 1927年 B1935年 C1942年 D1945年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持续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因素是
A 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有斗争
B中共及时反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C美国不赞同破裂 D民族矛盾尚未解决
3 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采用的基本方针是
A 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闪电战
4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
A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到蒋介石
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A 中共对国民党既团结有斗争A 游击战B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C1942年返回5 下面对百团大战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 “兴奋抗战军民,争取形势好转
B加强了全国同胞的团结,增强了必胜信念
C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D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作业: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有
何改变?其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各派政
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 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在
根据地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经过是怎样的?与第一次合作相比
有什么区别?(合作形式,领导权,合作性质,作用
对比。背景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