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下册第二章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金石中学:苏明清一、百团大战
二、日军的扫荡和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斗争
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四、中共七大的召开
五、抗战的胜利
一、百团
大战目的:
概况
意义时间:
指挥:
部队:
地点: 为振奋全国人民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1940年八路军100多个团彭德怀华北打击了
提高了
坚定了百团大战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大“扫荡”
反“扫荡”时间:
兵力:
范围:
方式:
目的:1941年开始日本集中一半以上的侵华兵力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光政策”;放毒气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消灭抗日根据地方针:
战术:
抗日武装: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运动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蒙古游击队;回民支队疯狂的扫荡与封锁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原因
目的:
措施
(1)日军的残酷“扫荡”
(2)国民党的包围、封锁
(3)严重的自然灾害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三三制”政权
土地政策
大生产运动
整风运动请思考:中共为巩固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有什么意义?A军事上:艰苦的反扫荡和灵活的人民战争路线
B政治上:三三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精兵简政
C经济上:新的土地政策-----双减双交
大生产运动
D思想上:整风运动
敌后的辉煌抗战请思考共产党1931年在农村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和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比较,不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 最大的不同是对地主土地所有权不同的处理方法。
土地革命路线中要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战时期是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这种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共产党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 党的政策是随着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请思考?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袭击,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目的: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式: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意义: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延安整风 ?(1942年) 召开:
内容
意义:1945年春,延安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四、中共“七大”召开②确定党的任务 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争取抗战胜利的七大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大事件(1)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2)中、英、美发表《波茨坦公告》
(3)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1945年8月)
(4)苏联出兵我过东北(1945年8月8日)
(5)中国军队进行全国大反攻(1945年8月)
(6)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7)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9月2日)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根据地的大反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1945-9-9说谜语,话抗日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你认为日本投降的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聚了中华民族个阶级、阶层、各界爱国人士等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2、中共为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并在抗战困难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转了局面。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4、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援助。中共坚持抗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毛泽东《开发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2?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回答:
(1)据材料1,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2)据材料2,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答: 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增长,其中皮棉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1)据材料1,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2)据材料2,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 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靠农业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