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爆发[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抗日战争的爆发[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3-01 19: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抗日战争的爆发★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
(日本战略进攻)
★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
★战略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至9月2日
(日本战略防御)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华北事变 (1935年)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领导抗日民主运动反共到联共反蒋到联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回顾:1931年——1937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联合抗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逐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必要性: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步步紧逼,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会后,毛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意义: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⑤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发表了抗日宣言。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共产党所属军队的改编。国民政府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对比表
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本课重点:七七事变;国共联合抗日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七·七事变
时间、地点:1937年7-7,卢沟桥
影响: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2、中共发表通电: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
主义驱除出中国。
3、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表示:国民政府已经“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4、“八一三”事变:
1937年8-13,上海
日军的战略目标:迫使国民政府迅速投降
(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表示要“抵抗暴力”①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② 国共两党协议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宣言》公布的意义:
标志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115师 林 彪
120师 贺 龙
129师 刘伯承二、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政府(1)四次会战:①淞沪会战A、时间:1937年8月至11月B、结果:上海失守C、意义: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②太原会战——国共并肩作战A、重大战役: 平型关大捷(林彪率领:抗战首次大捷) 忻口战役B、结果:太原失守③徐州会战:A、台儿庄战役(1938年李宗仁指挥,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B、结果:徐州失守④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7年1938年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抗战 首次大捷抗战 最大胜利粉碎日本 速战速决迷梦李宗任林彪(2)评价: ①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是中国抗战初期的主战场,国民党广大官兵英勇抵抗,表现了不甘受帝国主义压迫的精神。 ②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牵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客观上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条件。 ③尽管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总体败退,华中、华北、华南大片地区沦陷,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后,抗战进入了相峙阶段。(3)失败原因: ①敌我力量悬殊,日本准备充足,中国仓促应战。 ②国民政府走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南京大屠杀①国民政府迁往重庆②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长谷寿夫指挥下,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焚尸灭迹的有十九万多人,总共有三十多万人丧生。在南京城郊,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民宅、鸡鸭猪牛、粮食蔬菜,无所不抢。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市区被日机轰炸后的惨景。搞杀人比赛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日军少尉野田、向井在南京紫金山下进行杀人竞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进行报道,称向井已杀了106 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他们还要以杀满150个中国人为目标比赛下去。
这是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对此事报道的影印件。集体枪杀1937年8月23日,日军在上海将中国军俘虏捆绑起来,准备屠杀。该照片印有日本军方“不许可”发表字样。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活埋日军在活埋中国平民雨花台的被害人尸骨将中国人用汽车押往屠场刀劈——砍杀训练日军经常将中国人砍头 ,称为“试斩”。看,那些可耻的野兽笑得多开心?
日本占领南京
(中华门)日军屠杀我同胞
南京惨案死难者
300000日军的大屠杀被日军惨杀的中国人的头颅浇上汽油焚烧尸体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永久铭记这一血的历史教训,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筹建了纪念馆,并在当年日军各主要屠杀地点为遇难同胞立碑十五块。1985年2月纪念馆破土动工,同年8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时落成开放。车子甫转入莫愁湖以西的荼亭东街,便可以看见屹立于纪念广场上的巨大石柱,上面刻着“1937.12.13─1938.1”这个被无数同胞的鲜血染红的日子──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日期,永远提醒世人不要忘记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恐怖大屠杀。 222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脚印铸铜版铺路遇难者人数达30多万!222个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脚印铸铜版铺路2002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一条特殊的铜版路正式开铺……今年65岁的文彬老人的脚印。当年只有一岁的他还睡在摇篮里,被日军的子弹打掉了三个脚趾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 ?靖国神社前身是“东京招魂社”,1869年为追悼“明治维新”前死于内战的将士而建,1879年改称“靖国神社”。明治天皇发布文告,把战死的军人美化为“军神”,并决定在靖国神社安置神位,定期进行祭祀和参拜。 一群身穿二战时日本军服的右翼分子拿着一面破烂的日本军旗为军国主义招魂
1975年山本七平出版的《我方的日本军》更说:“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1984年拓殖大学讲师田中正明的《“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全面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并诿过于中国,推卸侵略战争的责任。更严重的是日本文部省在1982年7月强行修改高等学校教科书,把1945年前日本对中国大陆的“侵略”,描述成“进出”。并尽量淡化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为日本的凶残罪行辩护。例如有一本教科书原文是:
在占领南京时,日本军队杀死了大量中国士兵和平民,进行袭击、抢掠和焚烧,并因南京大屠杀而受到世界的谴责。据说中国受害者达20万人。
?文部省修改后成为:
?在进攻南京的混乱中,日本军队杀死了大量中国士兵和平民,并因南京屠杀而受到世界的谴责。
?
1990 年日本众议员、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杂志《花花公子》10月号上发表谈话,公然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谎言”。10月14日人民日报立即发表了冬明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一文加以驳斥。但石原慎太郎继续口出狂言,11月10日又对共同社记者说:“我不认为发生过所谓的(南京)大屠杀,把没有的说成有,这不是谎言吗?”他还说:“请去问问自民党的政治家看,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有过‘南京大屠杀’这回事。”
这一系列日本政府和军国主义者余孽的无耻谎言,引起了外交风波和世界舆论的抨击,中国同胞的反应尤为激烈,香港市民也曾就日本政府窜改教科书一事进行抗议示威。作为学生,面对这样的挑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南京大屠杀”和抗日战争历史,清楚认识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总有一天,我们要让那些妄图篡改历史的肮脏的嘴脸,从世界舆论上消失!南京大屠杀纪念碑被拆移引争议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正觉寺遇难同胞纪念碑”被人拆移了———这是纪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3周年两天前,发生在南京令人震惊的新闻。
纪念碑附近一座玻璃厂房已被装修成一座豪华的酒店。那块纪念碑正好在酒店的大门西侧一点,可能是有人觉得纪念碑碍事,影响生意,将它悄悄地拆除搬走。在热心人的指引下,记者在不远处武定门的城墙下找到了纪念碑。
思考——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对此表示出强烈愤慨。该馆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南京全市现存的17块纪念碑都是根据南京大屠杀时被集体屠杀或丛葬地遗址而选定地址的,其本身就是大屠杀纪念馆的附属物。随意移动纪念碑,为《文物法》所不允许。即使再建,也失去了悼念警示作用。
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则认为,正觉寺纪念碑不属于文物,无须向省里报批。他们认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17块纪念碑只是侵华日军大屠杀的“标志物”,本身不是文物,更不是省级保护的文物。分管局长说,他知道此事,并同意将其移走。他说,到城墙边再找个地方把纪念碑安下。
同学们,看了以上的新闻,你有什么看法?不妨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中共(1)洛川会议①召开时间:1937年秋地点:陕北洛川②内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
抗日战争胜利的人民路线③影响: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①概况▲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
指挥中枢、总后方:陕甘宁边区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1)背景:①抗战初期,国民党内部亲日派散布“亡国论”②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2)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3)内容:①抗日战争是持久战。②兵民是胜利之本③战争的结局: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4)意义:向全国人民指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毛泽东是怎样分析中日战争双方的基本特点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
日本中国强国弱国小大非正义
侵略性正义的
反侵略 失道
寡助得道
多助 不可能
灭亡中国 不可能
迅速打败
日本最终的胜利一定
属于中国人民课堂巩固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于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八路军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是 ( )
A、晋察冀 B、晋西北 C、晋冀豫 D、山东
4、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是在 ( )
A、平型关 B、阳明堡 C、忻口 D、台儿庄
5、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在 ( )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台儿庄战役CDADAEND 日本政府
必须对这场战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