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爆发[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抗日战争的爆发[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3-15 08: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一、抗日民
族统一战
线的形成初步形成“八一宣言”(开始形成)瓦窑堡会议(正式确定)《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理论基础)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正式形成七.七事变(标志:抗日战争爆发)中共:抗日通电;蒋介石:庐山谈话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军队改编(八路军、新四军)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七. 七 事 变 115师 120师 129师坚持到抗战胜利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结果国共两党各自拥有国民党掌握政权与军队党外合作党内合作合作方式工人、农民、小资、民资、大地大资工人、农民、小资、民资革命力量日本帝国主义军阀及支持他们的帝国主义斗争对象民族危机;国民党;中共中共(必要性);国民党(可能性);共产国际背景第二次第一次第一、二次国共合作对比表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1937.8--1937.11)2、太原会战(1937.9—1937.11)3、南京大屠杀(1937.12)平型关大捷(林彪115师):首次大捷忻口战役:失败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1937.8--1937.11)2、太原会战(1937.9—1937.11)4、徐州会战(1937.12—1938.6)3、南京大屠杀(1937.12)台儿庄大捷台 儿 庄 大 捷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1937.8--1937.11)2、太原会战(1937.9—1937.11)4、徐州会战(1937.12—1938.6)3、南京大屠杀(1937.12)5、武汉会战(1938年10月,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台儿庄大捷请思考: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1、在初期,国民政府对日作
战是比较努力的。
2、从总体上说除个别战役外,
中国打的是败仗。3、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
敌我力量悬殊。
4、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国民党实
行片面抗战路线。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洛川会议(1937年秋)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A:概况
B:意义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较积极组织抗战结果:节节败退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结果: 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理论:《论持久战》作者:毛泽东 → 1938年发表
背景: “亡国论”、“速胜论”甚嚣尘上;
目的: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驳斥亲日派的“亡国论”和亲英美派的
“速胜论”
意义:①为全国人民指出了 抗战的正确道路
②坚定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
日本中国强国弱国小大非正义
侵略性正义的
反侵略 失道
寡助得道
多助 不可能
灭亡中国 不可能
迅速打败
日本最终的胜利一定
属于中国人民①指出抗战的规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②指出抗战的方针:实行人民战争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