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精练】8.1牛顿第一定律(基础+提升+综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编精练】8.1牛顿第一定律(基础+提升+综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23 10: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精编精练】8.1牛顿第一定律(基础+提升+综合)

(一)基础篇
1. 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焦耳 B.伽利略 C.欧姆 D.法拉第
2. 一个篮球在空中斜向上飞行,假设篮球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篮球将( )
A.静止不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减慢,到最高点后,又加速落回地面
3. 以下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4. 切物体都有惯性,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惯性大 B.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惯性就越大
C.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
5. 如图1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
A.?立即停下来
B.?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
6. 伽利略等科学家曾做过如图2所示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
(2)在分析现象时,一般人常常注意的是: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所受的_______大,所以运动的距离短,而科学家注意到:小车在较平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更远,并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这种方法叫_______。
7. 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和0.5m/s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甲推木箱的力_______(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
8. 把衣服抖动几下,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斗掉。这是因为抖动衣服时,尘土由于_______,还保持原来的_______状态,所以尘土和衣服分离开。
9. 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3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①列车突然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启动;②列车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10. 如图4所示是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小明每次都让小车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_______相同,小车的轮子起到_______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的作用,这个摩擦是_______(选填“有益的”或“有害的”)。








(二)提升篇
11.如图所示,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独轮车先沿粗糙水平面以v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运动到一光滑水平冰面上,仍沿原方向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2,比较v1和v2的大小,则有( )
A.?v2一定大于v1
B.?v2一定小于v1
C.?v2一定等于v1
D.?无法确定
12.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大量经验事实”指的是: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停止运动前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__;通过的“推理”是:如果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物体将保持这一初速度做________,进而“抽象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1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 2014年3月14日早上,某市市区长江路32号附近路面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部同向行驶的汽车发生“追尾”,如图6所示。汽车B刹车后由于_______仍撞到汽车A;观察汽车A的尾部向上翘起,说明力能够使物体产生_______;此时对汽车A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选填“安全气囊”或“ 汽车头枕”)。
15. 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7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

(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_______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法。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_______(选填“越快”或“越慢”)。
(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运动.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_______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法,以前学过探究_______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16. 如图8(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8(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8(c)和图8(d)所示。
(a)?(b)??(c)?(d)??
由图8(a)、图8(b)或图8(c)、图8(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_______(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_______的性质。
17. 雨滴从空中下落时受到的重力G与空气阻力f的作用,若阻力f随雨滴下落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则在雨滴下落越来越快的过程中,G_______(选填“<”、“>”或“=”)f,当速度增大到一定的时候,f?的大小与重力G相等,则雨滴的运动状态为_______。


(三)综合篇
18. 面向车前进方向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的人,突然感到坐椅背紧压在他的背上,这时可以判定( )
?A.一定是汽车突然减速 B.一定是汽车突然加速
C.一定是汽车紧急刹车 D.一定是汽车在急转弯
19. 2008年5月26日7时50分15秒,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进人火星大气层向火星北极地区降落,“凤凰号”在竖直匀速下落的过程中,降落伞和探测器受到的火星大气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之间的关系是F1_______F2(选填“>”“<”或“=”)。
20. 如图9所示,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上有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传送带.若传送带静止时,物块离开传送带后落在地上P点,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时,则物块将落在( )
A.P点
B.P点或P点左侧
C.P点右侧
D.P点或P点右侧
21.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者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实验?。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上水平路面时具有_______。
(2)试验中,换用不同粗造成度的毛巾、棉布、木板做水平面,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起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小车运动得越_______。
(3)进一步推断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运动。
2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力和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3)上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运动.
(4)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图11),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_______。(图11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23. 如图12所示,是我国冰壶选手在2010年冬奥会女子冰壶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小丽在观看比赛时发现:两名运动员在冰壶的前面“刷冰”时,冰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小丽联想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她想:若将冰壶换成冰块,用同样的方法在冰面上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红对小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小红的异议是此实验设计不易控制冰块的初始速度,假如可以利用木板搭成斜面,为了保证冰块滑到冰面时的速度相同,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假如在“刷冰”的过程中,冰面没有熔化,“刷冰”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冰面的_______,从而改变阻力大小。
(3)通过比较冰块在不同冰面上前进的_______,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假如冰面上没有阻力,运动的冰块将_______。



























答案
【精编精练】8.1牛顿第一定律(基础+提升+综合)
(一)基础篇
1.【答案】B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的“理想试验”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到的,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 【答案】C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篮球原来是运动状态,当外力突然消失,篮球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篮球将做保持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本题答案为C。
3. 【答案】B
【解析】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逐渐变慢,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B、木块匀速直线下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符合题意;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尽管速度不变,但其运动轨道是椭圆形,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因为重力的持续作用,速度越来越快,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
4. 【答案】D
【解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A、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运动物体的惯性与它静止时的惯性一样大,故A错误;B、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C、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受力情况无关,故C错误;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为D。
5. 【答案】D
【解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木块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木块的运动状态;车停止前,木块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木块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因为木块在光滑的接触面上,因此木块因为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故本题答案为D。
6.【答案】 (1)速度;(2)摩擦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科学推理法
【解析】此实验的关键是控制速度不变,研究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利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分析;(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在分析现象时,一般人常常注意的是: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所以运动的距离短,而科学家注意到,小车在较平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更远,并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方法叫科学推理法。
7.【答案】等于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二力平衡;因为木箱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故木箱所受的推力等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因为甲、乙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推动相同的木箱,正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两次木箱所受的摩擦力相等,即木箱两次所受的推力相等。
8.【答案】惯性;静止
【解析】本题考查惯性及其应用;抖动衣服时,衣服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衣服就和灰尘分离了。
9.【答案】①左;②右.;
【解析】本题中水面发生了变化,这属于惯性现象,所以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惯性知识去分析,只要把本题中的水和平时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的自己进行类比,解决此类问题比较容易;在分析解释惯性现象时,要先确定研究对象是谁,然后将物体一分为二分成两部分,受力部分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不受力部分因为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①列车由静止突然向左启动,水杯因为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水杯中的水因为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②列车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水杯因为受到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右减速运动,而水杯中的水因为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
10. 【答案】速度;减小;有害的.
【解析】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靠惯性前进的,阻力的作用使它最终停下来,因此,阻力的大小影响了它的运动距离;解决此题要知道在同样的压力下,物体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远远大于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车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每次都让小车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速度相同;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小车的轮子起到减小摩擦,这个摩擦是有害的。
(二)提升篇
11. 【答案】C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从这一角度可进行分析解答;因运动员由粗糙的水平面移到光滑的水平面,摩擦力变为0,所以小车在水平方向不再受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2.【答案】远;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方法以及物理学史;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它滑行的距离就越远;如果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保持这一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13.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脑不能乱,否则会出错;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v乙>v甲;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故A、B正确,D错误;C、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匀速下降,且v丙<v甲.故C错误。
14. 解:【答案】惯性;形状;汽车头枕
【解析】①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汽车B刹车后因为惯性仍撞到汽车A; ②汽车A的尾部向上翘起,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③在车辆发生追尾时,人体因为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都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
15. 【答案】(1)速度;控制变量;越长;越慢.(2)匀速直线运动.(3)推理;理想实验;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这一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控制其它的量保持不变,这包括小车的质量、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等;因为我们不可能让小车受到的阻力绝对为零,所以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准理再得出进一步的结论,这也就是物理上用到的理想实验法。(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越长,速度减小越慢;(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 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以前学过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16. 【答案】一、向右减速运动,二、向左加速运动;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了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惯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时,多联系、多分析;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也可理解为“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据此分析回答;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如(b)图所示;烧杯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如(d)图所示;由上述实验可见,木块和水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7.【答案】>;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析】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即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做变速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根据题意,结合雨滴的运动状态判断雨滴所受重力G与阻力f的关系,根据雨滴的受力情况判断雨滴的运动状态。①雨滴下落时,速度方向向下,雨滴下落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大,雨滴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合力方向向下,此时重力G大于阻力f,②雨滴所受阻力f与雨滴重力G相等时,雨滴所受到的合力为零雨滴处于平衡状态,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综合篇
18.【答案】B
【解析】运用惯性知识,分析每种情况下人的感觉,再进行选择;A、C若汽车突然减速或刹车时,人因为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人会向前冲,身体会离开坐椅背,与题不符.故AC错误;B、若汽车突然加速,人因为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速度,而汽车加速了,这样人会紧压坐椅背,人会感觉到坐椅背紧压在他的背,与题相符,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D、若汽车在急转弯,人因为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人会向一侧倾倒,坐椅背对他的作用力没有改变,不会感应到坐椅背紧压在他的背上.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19.【答案】=
【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受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因为“凤凰号”在竖直匀速下落,故降落伞和探测器受到的火星大气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是一对平衡力,即F1=F2。.
20. 【答案】D
【解析】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滑块滑上传送带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的大小关系分析判断.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若物块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则滑块做匀加速运动,最终离开传送带时速度大于传送带静止时离开传送带的速度,可以知道小滑块落在P点的右边;若物块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物块速度减为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一起做匀速运动,速度会大于传送带静止时离开传送带的速度,小滑块落在P点的右边;若物块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可能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最终离开传送带时速度与传送带静止时离开传送带速度相等,小物块落在P点.可以知道小物块不可能落在P的左边。
21.【答案】(1)相同的速度;(2)小;远;(3)匀速直线.
【解析】(1)小车在斜面的不同高度向下滑,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不相同的,所以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应该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2)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反之接触面越光滑,则摩擦力越小.在起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3)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小车之所以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缘故,所以我们可以推理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2.【答案】(1)重力;支持力;?(2)使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相同速度;(3)匀速直线;(4)A
【解析】(1) 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答题;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力和支持力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 小车从斜面上有静止滑下,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所以,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具有相同速度;(3) 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合理的推论,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远;进一步推理可以知道,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4) 由实验结论可以知道,所有的力都消失后,人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当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她的速度为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她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23.【答案】(1)让冰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2)粗糙程度;(3)距离;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应控制物体的初速度相同,观察物体在不同水平面移动的距离大小,从而判断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如果物体不受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1)为了保证冰块滑到冰面时的速度相同,应让冰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2)假如在“刷冰”的过程中,冰面没有熔化,“刷冰”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冰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改变阻力大小;(3)通过比较冰块在不同冰面上前进的距离,就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假如冰面上没有阻力,运动的冰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

图2

图4

图3

图5

图6

图7

图8

图10

图11

图12

图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