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勿 忘 国 耻
振 兴 中 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近代以来日本不断侵略中国的史实: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7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划福建为势力范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905年日俄战争,占旅顺和大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现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建立满洲国1932年“一.二八事变”,《凇沪停战协定》,日军进驻上海1933年侵占热河和河北东部,长城之战《塘沽协定》,危及平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主干知识:
国共合作领导下的的全民族抗战
主要阶段特点: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领导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本阶段主要知识1、“一对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
3、三个发展阶段和
“三种主要政治力量的斗争”(日伪势力、国民党势力、中共为代表的人民力量)
1931——1945年:特点是华盛顿体系的破产与日本独霸中国。分为二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1931——1937年,
表现为日本独霸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打破了列强各国在华的力量均衡。
第二个时期:1937——1945年,
①日本排斥列强在华利益,企图独霸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并作为称霸亚洲的基地。
②此期日本侵华政策的特点:
1937.7——1938.10日本侵略主要目标为通过军事打击强迫国民政府投降,表现为速战速决、军事进攻为主,国民政府为主要打击目标。
1938.10——1945年,为相持阶段,日本的目标是把中国作为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所以对国民政府实行分化、诱降政策,对沦陷区强化殖民统治和掠夺,重点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战防御阶段抗战相持阶段抗战反攻阶段时间:1937年7月7日标志: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中共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7月——1938年10月1938年10月——1944年 1944年 ——1945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两个战场战况: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影响
(汪、蒋、中共)抗战防御阶段④中共军队的改编: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①中共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②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③“八一三”事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抵抗暴力”。⑤ 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除汉奸、亲日派之外的一切抗日阶级、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但是阶级矛盾依然存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抗日目的,使统一战线内部充满了曲折和斗争。
2、它是以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合作为基础的。
首先在军事上实现合作,合作主要表现为战役上的配合,战场上的互相支援、互相协作配合。
3、没有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
两党的合作只是限于共同抗日,从统一战线的角度看是中共领导的,从政府角度看是国民政府领导的,从合作形式上看是党外合作,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
4、在国际上有广泛的同盟者。
中国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得到了苏、美、英等国的有力支援。抗战防御阶段两个战场战况:国民党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南京失守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广州失守丧师失土的最主要原因两军的实力悬殊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毛泽东《论持久战》
(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根据P29《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分析:1、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到被迫实行自卫抗战的政策。
2、导致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日军进攻上海、南京,直接威胁蒋介石统治中心,也威胁到英美在华利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是如何实行自卫抗战的?结果如何?
在正面战场组织几次大会战,积极抗击日本侵略。由于国民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虽然阻止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但正面战场节节失利,中国丧失大片国土。抗战相持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原因标志日本改变
侵华方针内容P13影响三种政治力量日本在沦陷区殖民统治国民政府内外政策共产党坚持抗战(从日方看、从中方看)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日本、
汪精卫、
蒋介石集团、
中共敌后战场1938年国汪投敌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敌后根据地沦陷区的
经济掠夺日一九四零年三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习年限的比重,从小灌输奴化思想。日语定为必修课,限定用日语,企图实现其同化政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奴化宣传反共宣传伪满洲国国民优级学校日语课本介绍伪满国旗学校每周定时升降日本和伪满洲国国旗,向日本天皇和伪满洲国皇帝行90度鞠躬礼,宣读溥仪《访日回銮训民诏书》,进行日满一德一心日满协和训话日本兵装束的伪满洲国学生日本统治者推行奴化教育强迫学生每顿饭前祈祷,感谢日本皇军的恩赐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清乡运动”保甲连坐制度等恐怖政策中共的方针:“隐蔽精干,长期埋伏,
积蓄力量,以待时机”野蛮的经济掠夺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直接控制、实行“军管理”和“委托经营”,“中日合办”的“统制事业”,由日方掌握经营权,使中国成为日本工业的原料基地。金融业强占银行,掠夺金银、现款;滥发伪币,印制军用票,增加100多种杂税。劳动力方面强制劳役,强制征兵,强制移民或送往日本服苦役。正在掠夺中国民财的日本士兵日军在大连押送华工上船第三节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日本的“诱降”政策国民党的反共立场转向反动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投降、分裂、倒退”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41年1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部分干部1939年周恩来和部分新四军领导的 合影。左起盱衡毅、粟裕、傅狄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新华日报》登载的周恩来的题词题诗叶挺叶挺在狱中写的《囚歌》手迹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组成人员代理军长:陈 毅副 军 长:张云逸政治委员:刘少奇参 谋 长:赖传珠政治部主任:邓子恢1938年10月战略相持近卫三原则大东亚新秩序汪投敌蒋积极反共消极抗战政治诱降枣宜大陆交通线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四大家族垄断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独裁统治的加强:保甲制度、特务统治豫湘桂张自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1940年8月---12月百团大战
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 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一、百团大战
1. 历史背景
2. 百团大战 时间:
领导人:
3. 评价:
二、艰苦的反“扫荡”
1. 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
2. 反“扫荡”的斗争
3. 人民群众在反“扫荡”中的作用
三、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困难的表现
2.为克服困难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1.历史背景:一、百 团 大 战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攻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2.百团大战: ① 时间: 1940年② 领导人: ③ 战役规模、战线线和战役目标 ④ 战绩3.评价: (从战役目标、战役规模、 战绩三方面来综合评价) 彭德怀战役规模: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
战线: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
战役目标:
① 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② 摧毁日伪军的据点评价: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取得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二、艰苦的反扫荡1.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扫荡” 三光政策2.反“扫荡”的斗争 狼牙山五壮士 左 权3.人民群众在反“扫荡”中 地 雷 战地 道 战① 人民群众对抗日武装的支持② 人民群众创造的独特的战斗方法其它方法第三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政权建设“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政策实行“精兵减政”,提高效能,减轻人民负担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七大方针: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劳动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八月十四日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正式投降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的授降仪式。日本代表签字,然后麦克阿瑟、米尼兹将军、徐永昌将军,接着各国代表签字。1949年9月9日,在南京黄埔路陆军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受降仪式上,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向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呈降书10月25日,在台北举行的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兼台湾总督安腾利吉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日本对台湾的50年的殖民统治。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对外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4.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中共七大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召开的背景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大会的历史意义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八年抗战取胜利,统一战线是关键。
两个战场两条线,谁的功劳都得谈。
敌后战场人民战,正面战场把敌牵。
国际友人来相助,齐心协力除日患。化腐朽为神奇返回上一页下一页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是怎样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吗?
答案讨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 答案:1)抗战一开始,党就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和开辟敌后根据地。
2)平型关大捷,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民的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首次主动出击敌人的重大胜利。
3)党领导敌后军民粉碎了敌人的无数次“扫荡”,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4)1944年开始,根据地军民展开了局部反攻,伟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总之,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为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返回上一页下一页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是( )
A1944年 B1945年 C1944年初 D1945年初
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 ( )
A《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B《为人民服务》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D《论联合政府》
3、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的一次会议( )
A瓦窑堡会议 B八七会议 C 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4、成为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的历史事件 (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百团大战 D抗日战争胜利
5、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号召的是( )
A朱德 B毛泽东 C周恩来 D 彭德怀 CDDDB返回上一页下一页二、材料分析:
百年积弱叹中华,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陈毅 贺‘七大’闭幕
请回答:1)“百年积弱”指什么?
2)“八载干戈”指什么?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选 择 题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 )
A. 一二.九运动 B. 瓦窑堡会议
C. 国共宣言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 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
A. “九.一八” B. “一.二八 ”
C. “七.七” D. “八.一三”
DC练 习 题本章测试题1.下列各项中,哪项是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基础
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B.国民政府的领导
C.以中共为核心的工农团结 D.国共合作
2.下列会战由八路军同国民党军队共同合作进行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3.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一系列会战,结果都失败,其根本原因是
A.日军实力过于强大 B.国民政府作战指挥不力
C.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D.国民党军队缺乏斗志DBC 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战役先后有①豫湘桂战役②枣宜会战③徐州会战④淞沪会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 ② ①
5.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中国取得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本途径是
A.国共两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B.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抗战
C.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D.利用中国战争的正义性,争取外援
6.抗战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进攻正面战场 B.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C.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D.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DCD7.日本近卫声明所谓“从事更生之建树”的产物是
A.国民党成立“防共委员会” B.皖南事变发生
C.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 D.日占区发动“治安强化运动”
8.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最重要的特点是
A.培养忠于日本法西斯的汉奸卖国贼
B.培养和训练反共人员,制造“顺民”
C.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D.以“中日亲善”、“东亚新秩序”欺骗中国人民
9.皖南事变的全部过程反映出
A.蒋介石企图重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故伎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
D.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CCD10.西安事变与皖南事变的相同点是
A.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B.都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
C.都是企图通过军事或强制手段实现政治目的
D.都得到了和平解决
11.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的矛盾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壮大
B.日本诱降的同时不放弃灭亡中国的目的
C.英美对华政策影响国民政府
D.沦陷区人民盼望国民政府收复国土
12.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
A.大发战争财 B.英美扶植
C,依靠政权实行经济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BC13.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国民党的方针与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国民党的方针最大的不同点是
A.服从国民党的领导 B.以自身活动影响改造国民党
C.坚持以斗争求团结 D.尽力维持两党合作局面
14.下列对百团大战的评述,不准确的是
A.是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而发动的
B.是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中的大规模对日作战
C.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5.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有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实行党内合作
C.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
D.各革命阶级、阶层广泛参加CBC16.下列中共在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中,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是
①三三制原则②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③大生产运动④精兵减政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论持久战》发表②洛川会议召开③百团大战④敌后军民反“扫荡”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18.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七大的是
A.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
B.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战胜利BBA19.抗日战争时期与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相比,中共在政策、策略上所做的调整不包括
A.从没收地主土地到减租减息
B.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C.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D.从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到实行党外合作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有①具有空前的广泛性②国共两党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③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纲领④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