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辛亥革命[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4-23 21: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辛亥革命》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
参赛教师:刘 娜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历史1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录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与前一模块的关系 2、在单元内部的作用3、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主要围绕前言部分的两个探究的问题展开。 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学习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辛亥革命结局的认识重点爆发原因
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评价辛亥革命难点教师准备:(1)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中搜集整理资料:①知道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②思考:为什么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会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2)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历史剧表演(剧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大家谈)。并和学生一起编写剧本。
(3)师生共同整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查找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探究问题。
(2)全班以组为单位,在网络教室搜集相关资料,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形成对辛亥革命的结局初步认识,以便参与课堂辩论。
(3)师生共同整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播放视频资料: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 1、导入新课 请问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你能归纳出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其结果如何? 六、教学过程 为什么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2、新课学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
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一、酝酿和爆发
1、背景必要性物质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客观条件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准备了一些条件。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20世纪初,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可能)。可能性问题二从这几段材料中,你能总结出哪些观点?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猛睡狮,梦中醒,向天一吼。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
——陈天华《猛回头》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返回表一:同盟会成立前后重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表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返回简要介绍:20世纪初,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武昌起义爆发前,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已达五六千人。
补充: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造成了清政府在湖北武装力量的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可能。客观条件返回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历史剧表演)
剧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大家谈。
扮演者:
  一名同学扮演进步的读书人;
  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平民甲与平民乙;
  一名同学扮演清朝遗少。 从历史短剧中,你感受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总结 第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的进步作用。
第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有利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建设,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意识的弘扬,有利于风俗习惯的革新。
第三,尽管南京临时政府内部混进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但它仍是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革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正方: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革命。
反方: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辩论赛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第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第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四,推动了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2、辛亥革命的意义和结局 然而,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3、本课小结 尽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但辛亥英烈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各种实践中遗留下来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薪火相传的后来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4、反馈实践1、情感升华
  美国总统曾经这样说过:“影响中国现代史最深远的三个人,第一是孙中山,第二是毛泽东,第三是邓小平……。”
  中共十五大报告认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你认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为什么能站在时代前列,推动了三次历史巨变?2.能力提升(课后完成)
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评论。
(1)评价历史事件最重要的标准是(  )
A.具有历史上的知名度 B.得到人民的拥护
C.促进历史的进步   D.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2)通过哪些主要途径能收集到相关的史实?
(3)依据所掌握的史实与评价标准,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用简练语言概括辛亥英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按思维的五个层次论述:①史实明确;②史实之间有关联;③论从史出;④史论之间有关联;⑤综合史论,概括辛亥英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的内容比较多,由于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认识,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讲授此课的时候,多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疑难。七、教学反思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