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精练】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精讲精练】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提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1-23 10: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精讲、精练)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什么进行呼吸( )
A、鳃 B、肺 C、皮肤 D、侧线
2、蛙的发育称作( )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3、有关两栖类动物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是两栖类
B、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四肢
C、两栖类动物成体的性状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D、两栖类动物的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一般在陆地上生活
4、下列能够正确表示蟾蜍发育过程的是( )
A、受精卵、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
B、受精卵、幼体蟾蜍、蝌蚪、成体蟾蜍
C、卵细胞、幼体蟾蜍、蝌蚪、成体蟾蜍
D、卵细胞、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
5、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进行陆上生活的动物类群( )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6、青蛙与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相同点是( )
①变态发育 ②经过蛹期 ③将卵产在水中 ④有性生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体在体内发育 D、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
8、下列不是两栖动物的数量正在减少的原因是( )
A、对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缺乏保护措施
B、捕杀和食用两栖动物
C、水源日益减少
D、两栖动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9、2.25亿年前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缩小,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人类大量捕捉两栖动物
C、气候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
D、大量的两栖动物发生了变异
二、提升练习:
10、青蛙个体发育的过程是( )
A、卵、蝌蚪、成蛙 B、卵、蝌蚪、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1、青蛙抱对的目的是( )
A、完成交配活动 B、向对方表示友好
C、同时同地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便于受精 D、产下蝌蚪
12、青蛙求偶时的叫声是靠什么发出的( )
A、气管和鸣管 B、鸣管和鸣囊
C、鸣囊和声带 D、声带和鼻孔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两句词,用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蛙的鸣叫属于什么行为( )
A、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捕食行为 D、攻击行为
14、下图所示为青蛙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属于蝌蚪的阶段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这些阶段与H____________(填写名称)相比较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上的差别较______________,故其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蝌蚪阶段有哪些与鱼相似的地方,这一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描述一下青蛙的运动器官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对青蛙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从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分析,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①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③他们采集了一定数目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如下表(蛙受精卵随机分组)
实验组号 蛙受精卵数量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清水和化肥
3 B 清水和洗涤剂
⑴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_____________、幼蛙、成蛙等阶段,所以它的发育属于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组1中,A应该是_____________;实验组3中,B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青蛙的发育过程中早期蝌蚪的知识,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头部两侧有外鳃,用外鳃进行呼吸。进一步发育外鳃消失,长出内鳃,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此时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都很像鱼。当它长出后肢、前肢才具有蛙的特征。所以蝌蚪先用外鳃呼吸,后用内鳃呼吸)
2、答案:B(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幼体有一个明显像鱼的时期,而成体则是具有四肢,一般用肺呼吸,这样的发育方式也称为变态发育。而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概念用在昆虫的发育上,不能用于两栖类,千万不要混淆。)
3、答案:A(两栖类动物专指一个动物类群,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变态发育;幼体有蝌蚪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用尾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有的种类生活于水中如大鲵,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两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具备上述特点的动物才称之为两栖类动物。而像龟、鳖、扬子鳄等既能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上却不是两栖类动物。所以,在判断是否是两栖类动物的关键是在于该动物是否具有从外形到内部结构非常像鱼的“蝌蚪”期。)
4、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两栖类的变态发育,任何动物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蟾蜍的发育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四个阶段)
5、答案:B(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很大,属于变态发育。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其幼体和成体均在水中生活;鸟类、哺乳类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在体内受精,体外发育,无变态发育,故选B)
6、答案: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家蚕属于昆虫,两者的发育都属于变态发育,都属于有性生殖。二者的不同点是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属于体外受精,家蚕的受精是体内受精)
7、答案:D(青蛙有雌雄个体之分,所以属于雌雄异体;雌雄蛙抱对后将卵和精子都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即体外受精,并利用阳光的热量提高温度发育成蝌蚪)
8、答案:D(人们捕杀和食用两栖动物,也是两栖动物的数量减少的原因)
9、答案:C(现存的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成体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是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随着气候变化,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沙漠,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变小,种类减少)
10、答案:D(青蛙的个体发育可以说成是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也可以说成是三个时期:受精卵、蝌蚪、青蛙)
11、答案:C(青蛙是体外受精,且精子要借助水才能游到卵细胞处,所以青蛙通过抱对来提高受精率)
12、答案:C(青蛙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鸣囊使声音更加宏亮。相当于扩音器的作用)
13、答案:A(动物表现的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繁殖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子代的哺育等。雌雄蛙抱对、雄蛙鸣叫、雌蛙排卵都与蛙的繁殖有关,所以都属于繁殖行为)
14、答案:⑴B、C、D、E 成蛙、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大、变态发育
⑵蝌蚪像鱼,表现在外形上有侧线、尾、身体结构上有鳃;这一特点说明两栖动物与鱼类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
⑶从有尾到四肢。
⑷会影响青蛙的生长发育,甚至会使其长成畸形娃
⑸两栖动物的生殖是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需要在水中完成融合;幼体的发育也只能在水中发育,所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的限制,处于由水生到陆生进化的过渡时期,虽据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但不是真正陆生动物。
15、答案:①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有影响吗?
⑴蝌蚪、变态发育
⑵清水、100、实验材料的数量应该是相等的
⑶被孵化的蛙卵的数量(意思相似即可)
⑷实验组1中的蛙卵的孵化率最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