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出塞》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出塞》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2 20:4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塞”解题
1.大屏幕上出现“塞”,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读音吗?
2.它读si时作何解释?有什么意思?( “塞”指的就是边疆,边关。虽然地处一个国家最边缘的地方,但是它却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命运。)
3.(板书:出,将诗歌的题目补充完整)“出塞”指的是什么?
(指的就是出关,唐代的诗人经常以“出塞”为题,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 4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首《出塞》出自王昌龄之手。让我们一起追思古人的情怀,聆听千年谱就的一曲雄浑跌宕的边塞曲。(出示课件配有背景的整首诗)
二、读通诗歌,体味感情
1.教师范读,进入意境。
2.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了解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或者又似乎看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1) 秦时明月汉时关
① 解释互文,
② 抓住“明月” 联系相关的诗句。
③ “边关”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边关恶劣环境。
(2) 万里长征人未还
① 简介兵役时间,丰富“长”的内涵。
② 由诗句展开联想,征人的亲人会在干什么?(板书:征人 亲人)想什么?用情景导读诗句。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简介龙城飞将——李广。 ○
2引发感叹:如果李广将军在胡人—— ○
如果李广将军在——
如果李广将军在——
如果李广将军在——
(4) 对战争的反思。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一齐读全诗。
三、展开想象,入情描述。
1. 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面对荒凉的关山,举头望月,思念亲人,此时此刻你是征人,站在古战场,又是怎样的一番感慨,联系课文,把你豪情抒发出来。
2.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上台说。
四、日积月累,课外延伸。
异彩纷呈的边塞诗有的雄奇壮丽,有的清新,有的让人热血沸腾。课下,请同学们多搜集、多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回到金戈铁马、北风呼啸的岁月,才能重温诗人悲天悯人的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出 塞
明 月
征人 关 亲人
思 良 将 盼 和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