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4个-新人教[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4个-新人教[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3-29 23:23:00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南京市教研室 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教学要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50~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年恢复时期)——创造条件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①②③)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迫切性时间、标志: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53~57)“一五”计划(53~57)两个基本任务:突出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重大成就: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1、成功的探索指的是什么?成功体现在哪里?中共八大(56年);对形势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 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问题1: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问题3: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问题4: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1、成功的探索指的是什么?成功体现在哪里?中共八大(56年);对形势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 正确的分析和判断2、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失误在哪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58年) 问题1: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错在哪里? ——虽反映了良好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经济规律 ——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脱离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1、成功的探索指的是什么?成功体现在哪里?中共八大(56年);对形势的变化、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 正确的分析和判断2、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失误在哪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58年) 3、“左”倾错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中共中央如何应对?造成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纠正“左”倾错误: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是怎样的?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2、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左”倾错误达到顶峰,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方针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1、“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是怎样的?2、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文革”时期哪两个时间段经济形势较好?为什么?(1)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1973: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2)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讨论: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给了 我们哪些经验教训?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历史组袁志梅被炸毁的广州海珠桥被炸毁的桥梁被炸毁的矿井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东北?目前实施什么战略?振兴东北!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工商业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荣毅仁土高炉炼钢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工厂、学校、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战线上日夜苦战。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息。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铁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森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作为炼钢的燃料……庆祝人民公社成立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课件27张PPT。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
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
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
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思考:
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952年主要农产品与1949年前最高产量比较思考:将1952年新中国的经济水平与1949年以前最高年份的经济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曾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上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典型例题剖析“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侧重于什么方面?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其经济建设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何在?我们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为邻,能得到苏联的帮助;
2、自然资源丰富;
3、重工业基础较好。解题思路——启示即从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中分析出经验或教训。就本题而言,即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和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这两个角度分析。学法指导:如何分析启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2、人民群众积极建设国家
3、苏联的援助
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1、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与苏联为邻,能得到苏联的帮助;
2、自然资源丰富;
3、重工业基础较好。
—–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必须不断学习他国先进的科技—–必须利用地缘政治的优势—–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二、探索与失误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2)意义:P40第2节最后一句话:富有创造性,一次成功探索。2、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总路线①提出 ②内容 ③评价 ④影响影响:总路线的提出使“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日益膨胀,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大跃进。特点:片面追求高速度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 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3、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
成效: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P42第1节 1962年、1965年材料二: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材料三: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的情况思考: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我国国民经   济的发展中状况,并分析其原因。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
2、1973年国民经济复苏
3、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
原因:“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原因:周恩来的调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原因:邓小平的整顿——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  效措施全面整顿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1949-1956年过渡时期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 思考: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你得出哪些经验教训?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中你得出哪些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必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下列各项,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2、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练练看4、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
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C.经济指导思想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D.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5、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C.调整东部与西部的关系 D.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6、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的工作大局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三面红旗。花生亩产13241斤,小麦亩产3530斤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夸张的宣传漫画解说语:老农想,这么大的南瓜怎么吃?大搞“小土群”运动
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铁)、群(群众运动)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大跃进的重点工作在哪个方面?由此产生什么危害?                                         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学大寨人民公社公共食堂旧址1958年吃饭不要钱                            自然灾害严重,图为干裂的土地材料: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八大
内容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农业国?工业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课件28张PPT。

第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经济建设的起步1、面临严峻经济形势 被炸毁的广州海珠桥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 毛泽东 一、经济建设的起步1、面临严峻经济形势2、1952年国民经济好转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一、经济建设的起步1、面临严峻经济形势2、1952年国民经济好转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问题探究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一五计划”建设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3、“一五计划”为何能够取得巨大成就?
王崇伦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使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 一、经济建设的起步1、面临严峻经济形势2、1952年国民经济好转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4、三大改造的完成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二、探索与失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刘少奇在八大上作政治报告右边图片报道的事实,哪一幅中假的?哪一幅是真实的?当年中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上图:放“卫星”下图:全民大炼钢铁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二、探索与失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政策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 庆祝人民公社成立 造成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合同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二、探索与失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经济政策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3、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大庆油田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趋势是:A、经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初期的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
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谢 谢课件27张PPT。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探索与失误(1956—1966)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1、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
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⑴原因⑵表现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2、过程:经过三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意义: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起 步㈡“一五计划”(1953——1957)1、背景: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2、目的:为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任务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⑵有步骤地进行三大改造4、成就:1957年,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起 步㈢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1、内容⑴农业⑵手工业⑶资本主义工商业——参加合作社——参加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2、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呢?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㈠正确的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
⑴内容⑵意义: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
富有创造性
成功的探索
2、曲折失误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练钢铁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浮夸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三幅1958年的新闻图片所
报道的情况,哪则是虚假
的?哪则是真实的?当年
中国出现的重大失误是什
么?
图二图三图一 图二是虚假的;图一、三是真实的。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直接后果: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评价与启示)
评价:反映了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问题探究3、纠正错误
(1)在农村:纠正“左”的错误
(2)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思考:
十年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究竟有没有取得成就?试举例说明。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文革劫难
2、复苏回升通过阅读表格,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恢复调整全面整顿积极探索与严重失误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①“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侧重于什么方面?建设的重点放在什么行业上?②“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项目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呢?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③“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思考:(重工业)(东北地区)(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