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武汉市江夏区培训中心:潘德启 2005-4-6
E-mail:ppp19190808@;pdq1965@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没有交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民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也没有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通过开发、引进、组合等方式,实现人才、技术、项目、产品、资金、设备、场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无论区域大小,其融合与互补必须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基础。交通条件一旦改善,可极大地促进不同区域融合的进程。
从 道路;传、递、邮、驿;水路;海路;现代化等方面归纳相关知识
中国史:
古代:
夏:交通工具“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商:重视交通运输业,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周:交通比商发达,从都城镐京到全国有几条宽广的大道,路面平坦
商周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三代都城内都有整齐宽广的街道
春秋:吴王夫差开凿邗沟
秦始皇:统一车轨,修驰道;亡于驰道。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
西汉:陆路张骞通西域(凿空)---到中西交通陆上要道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凿,从水路沟通东西外交圈的联系
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臣从海上来中国
东汉:陶船提供的信息
秦汉造船业发达,用途、类型多样,楼船高十余丈;汉代发明了橹、舵、布帆和锚
三国:孙刘联盟依靠水军打败曹操---赤壁之战
隋:隋炀帝修驰道(榆林---涿郡;洛阳---太原),改善北方的交通
开运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赵州桥---古代坚固的石拱桥
唐:陆路丝绸之路有发展东达朝鲜,南达印度
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韩日;从广州出发可达波斯湾
交通要道上有私家店肆,备有驿驴,运河、长江水运方便
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还有一种流行的交通工具---肩舆(步辇图)
宋:能造万石船,海船上有隔离仓,造船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
指南针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欧洲
泉州是南宋时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金:卢沟桥
元:陆路从大都启程,有三条大道通往西方
海船可直达日本、占城
海上从刘家港出发可达直沽
内河航运重修大运河
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最远可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清初的闭关,海上主动权丧失,近代备受凌辱
近代: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在通商口岸自由航行,内河航运主权受损
19世纪,列强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垄断中国的远洋和内河航运
(中国史上册18页)
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提供近代海防舰船
民族资本主义:发昌机器厂19世纪70年代能制造小火轮船
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
戊戌变法时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
义和团运动愚昧反帝---拆火车道
辛丑条约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4城市交通要地
20世纪初人民群众收回利权的斗争: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
1905年詹天佑设计建造京张铁路,建立中国铁路近代化制度,使中国铁路与国际接轨(俄国宽,日本窄)
1910年冯如自制飞机在美国参赛,创高度、时速、航程世界记录,1911年开办广东飞行器公司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第一次工运高潮
北伐沿京广线北上(重要据点战役)
国民政府以兰州为中心建立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1937年茅以升设计建成钱塘江大桥---近代桥梁史的一座丰碑
民国时期交通改善,轿子、马车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为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有柏油马路,奔驰着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公路、铁路也有发展;民用航空、水上航运也在发展;邮政、电报、电话从清末的官方使用到成为民间联系的主要途径
1931.9.18日本炸毁南满铁路
1934---1936年长征线路的荆棘丛生,道不尽的艰难曲折
1937.7.7卢沟桥事变
日本沿京广线、京沪线、平汉铁路南下侵华
日本在沦陷区把交通运输业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经营权由日方掌握,占用大量耕地,修公路、封锁沟、飞机场
1940年中共发动百团大战,破坏交通线
铁道游击队---敌后抗日
1944年日本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美军切断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蒋介石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
现代:
一五计划:三藏公路;沈飞;宝成、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长春汽车制造厂
十年建设时期:兰新、包兰铁路
文化大革命:成昆、湘黔铁路;邓小平全面整顿工作从铁路运输开始(124)
十堰二汽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
改革开放时期:大秦---我国第一条标准最高装备最好运输能力强的电气化铁路、
京九铁路
跨世纪四大工程:青藏公路
现代化国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1(首都)---2(南北)---3(东西)
磁悬浮列车
中国现已形成海陆空全面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长江是中国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
南京港是中国最大的内河港口
上海港是世界十大贸易港口之一
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是全国四大航空港
世界史:
新航路开辟:东西两条通道的贯通(靠风力、水流动力、人力)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从海上直通印度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环球航行
工业革命:
1814年英国人史帝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开辟了陆路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通车(英)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蒸汽机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1846年英国出现了有线电报公司;
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两条运河的开凿:缩短了海上航程
1859---1869年苏伊士运河(法---英)
1903年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
1896年俄国的中东铁路;1905年德国的3B铁路
两条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
亚欧大陆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陆上通道
泛美公路:南北美运输的大动脉
多角度思考:
1. 交通工具的演进
古代的车、船---唐代的肩舆---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航天器
(1)从肩舆到轿子到现代的滑竿---人力
(2)从轿子马车牛车驴车到人力车自行车到火车汽车有轨电车到磁悬浮列车
---从畜力、人力到蒸汽动力到石油内燃机电动机到磁力
(3)从筏到木船到轮船
从自然力(水流动力、风力)到人力畜力到蒸汽石油内燃机电动机
(4)从风筝到氢气球到飞机到航天器
从风力到石油内燃机电动机到新能源
(5)从邮驿传递到电报电话到现代通讯的创新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
2. 交通设施的完善
从修驰道石拱桥浮桥到修公路铁路近代桥梁到修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斜拉桥到跨越洲际交通线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的轨迹清晰
3. 交通与国防
古代边塞关口与国防---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通关文书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清初闭关,海上交通工具落后,海上主动权丧失,近代备受凌辱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因海上交通工具落后,海防实力虚弱,无力解放台湾
4. 交通与科技、与三次科技革命
从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的演进可看出交通与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
5. 交通与现代化进程
从上述史实归类可明显看出中国近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轨迹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6. 交通与对外交往、对外开放
古代封建王朝通过发展交通,加强对外交流
从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到近代列强在中国争相修筑铁路到现代亚欧大陆桥
从古代的对外开放到近代的被动开放到现代的改革开放
7. 交通与商业、城市化
古代都城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沿运河两岸城市的兴衰
近现代交通要塞发展为现代化城市
8. 交通与王朝兴衰
秦隋修驰道亡于驰道(滥用民力、加重人民负担)
古代封建王朝通过改善交通,加强统治巩固政权
9. 交通与人民革命,与列强侵华,与中国两个半秩序的形成
隋炀帝由运河南下在江都被杀
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夺铁路修筑权,沿铁路把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拆电线杆,扒火车道,反映民族矛盾尖锐
20世纪初人民群众收回利权的斗争:保路运动导致辛亥革命
日本侵华占据交通线与铁道游击队
1940年中共发动百团大战,破坏交通线
10交通与旅游娱乐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11交通与区域经济地理的联系更广
如:西南地区的发展,关键是交通
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康藏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的建成
从“千里江陵一日还”到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航道的改善
可联系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与地理联系
相关习题
1.二月调考37题
2.材料一 2004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居世界第四位,但全国一百多家汽车企业的产量之和还不及国外五六家大型汽车产量之和。
材料二 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平均利润为28%,国内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2004年国内汽车产量仍持续上升,国内所有主流汽车制造业都大范围参与了价格竞争,但除了款式老、技术含量低的车型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近外,其他产品则距离“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目标较远。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入世后,国外已有上百种型号的汽车进入我国市场,加剧了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
本题60分;(1)(2)问是政治;(5)(6)问是地理
(3)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促进了新交通工具的创制。19世纪80年代 人 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辆汽车。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中国
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第一辆国产 牌汽车(8分)
(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那些显著特点(12分)
3.2005年1月13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公布,计划用30年形成包括连接台北在内的国家高速公路网。(34分;(3)问是地理;(4)(5)问是政治
(1) 我国历代政府都很重视交通建设,试以隋朝为例具体说明(7分)
(2) 一五计划期间,为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我国修筑了哪几条公路(3分)
4.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34分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4分)
(2) 看下图,回答问题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3) 看下图,回答问题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那些方面?(6分)
(4) 结合甲乙丙三幅图,回答问题
这两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变革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给中国带来了那些影响?(14分)
总之,交通与政治、历史、地理的胶合点很多,以上思路仅供各位参考,如有错误,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