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1-22 22: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有一首歌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囯。”据此回答1-3题 “东方”是指(  )
A. 太平洋东岸 B. 大西洋东岸 C. 亚欧大陆东部 D. 非洲大陆东部
有一首歌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囯。”据此回答1-3题 这条“龙”所在的半球位置是(  )
A. 北半球,西半球 B. 北半球,东半球 C. 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有一首歌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囯。”据此回答1-3题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其中体现东西差异的是(  )
A. 同一座山,不同景观 B. 同一季节,不同衣着 C. 同一时刻,不同景象 D. 同处平原,不同耕作
读中囯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4-5题。 小明同学的家乡,冬季白雪皑皑,有“林海雪原”之称。他家乡所在的省份可能是(  )
A. 云南省 B. 广东省 C. 山东省 D. 黑龙江省
读中囯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4-5题。 四省与其省会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
A. 云南--昆明 B. 广东-深圳 C. 山东-青岛 D. 黑龙江-长春
歌曲《爱我中华》,使亿万国人热血沸腾。歌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回答6-8题 五十六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
A. 壮族 B. 回族 C. 藏族 D. 汉族
歌曲《爱我中华》,使亿万国人热血沸腾。歌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回答6-8题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  )
A. 东北、华北、西北 B. 东北、西北、西南 C. 东南、西南、西北 D. 东北、东南、华北
歌曲《爱我中华》,使亿万国人热血沸腾。歌中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回答6-8题 把如图的活动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少数民族是(  )
A. 黎族 B. 苗族 C. 哈萨克族 D. 高山族
读图,回答9-10题。 图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  )
A. 从公元前开始,人口增长一直较快 B. 目前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量多 C.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较缓慢 D. 近三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读图,回答9-10题。 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 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人口生育能力下降 C. 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D. 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读“中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图,回答11-13题。 关于我国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类型单一,盆地广阔 B. 类型复杂,平原为主 C. 类型单一,高原比例小 D. 类型复杂,山地比例大
读“中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图,回答11-13题。 下列对地形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盆地 B. ②是丘陵 C. ③是山地 D. ④是平原
人们把高原、山地和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具有发展优势的人类活动有(  )
A. 旅游、林业生产 B. 交通、粮食种植 C. 教育、水产养殖 D. 商业、工业生产
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14-16题。 季风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 3~4月 B. 6~7月 C. 7~8月 D. 9~10月
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14-16题。 受雨带推移规律的影响,正常年份(  )
A. 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B.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C. 南北方雨季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D. 南北方雨季开始结束时间没规律
读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完成14-16题。 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夏季风很强的年份,雨带向北推移速度快,我国东部旱涝灾害表现为(  )
A. 南涝北旱 B. 南旱北涝 C. 南北皆旱 D. 南北皆涝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7-19题。 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 A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 C是热带季风气候 D. D是高原山地气候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7-19题。 形成E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季风因素 D. .地形因素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17-19题。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下列对我国气候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生长 B. 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C.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不利于粮棉种植 D. 没有热带气候类型,不利于喜温农作物生长
我国河湖众多。据此回答20-22题。 有“亚洲河源”之称的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我国河湖众多。据此回答20-22题。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 黑龙江 B. 澜沧江 C. 额尔齐斯河 D. 雅鲁藏布江
我国河湖众多。据此回答20-22题。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和最长的河流是(  )
A. 巢湖、珠江 B. 洪泽湖、黄河 C. 太湖、松花江 D. 青海湖、长江
读黄河水系图及地上河示意图,完成23-25题。 我国古籍中有“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描述。这种描述出现的河段可能是(  )
A. AB B. BC C. CD D. DA
读黄河水系图及地上河示意图,完成23-25题。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  )
A. 巴颜咯拉山脉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渤海
读黄河水系图及地上河示意图,完成23-25题。 如图景观出现在黄河的(  )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上、中游交界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字母代表的邻国: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填写数字代表的海域和岛屿:①______海,②______海,③______岛。 (3)图中甲是______岭,乙是______山脉。 (4)图中丙是______自治区,丁是______省。
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黑河至腾冲这条人口密度界线,被称为“______线”(著名地理学家)。 (2)四个直辖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______市,其简称是______。 (3)内蒙古的人口密度范围是______人/平方千米。 (4)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影响,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气候湿润,地形______, 水资源______,经济发达,所以人口分布总体表现为东______西______。
读“沿北纬32°纬线的我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区: ①______高原; ②______盆地 ③______山脉。 (2)我国大陆地势的总体特点是______,呈______状分布。试分析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降水、水运交通、水能资源等方面的有利影响。 对降水影响:______, 对交通影响:______, 对水能影响:______。
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完成下列各题。 (1)l月份,漠河平均气温______(高于/低于)-28℃,三亚平均气温______(高于/低于)20℃,影响两地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2)1月份,0℃等温线自东向西大致经过______河-______岭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3)合肥1月平均气温______(高于/低于)0℃,地处______(温度带)。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牢记即可。
2.【答案】B 【解析】
解: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故选:B。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C 【解析】
解: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由此造成我国同一时刻,不同的景象。 故选:C。 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本题考查我国的经度位置,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D 【解析】
解:冬季白雪皑皑,有“林海雪原”之称的省区是黑龙江省,该省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 故选:D。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景观特点,牢记即可。
5.【答案】A 【解析】
解:云南省的行政中心是昆明,广东省的行政中心是广州,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是济南,黑龙江省的省会是哈尔滨。 故选:A。 读图可得,甲图所示的是云南省,乙图所示的是广东省,丙图所示的是山东省,丁图所示的是黑龙江省。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轮廓和行政中心,读图解答即可。
6.【答案】D 【解析】
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故选:D。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民族特点。
7.【答案】B 【解析】
解: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这样的民族分布格局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故选:B。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约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7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 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8.【答案】C 【解析】
解:叼羊,不仅是哈萨克族牧民所进行的一项扣人心弦的马上游戏,而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较量,马术和骑术的比赛。一般都在节日期间举行。因此,每当节日前夕,牧民们就要派出代表,到各个毡房去张罗叼羊的事,并进行选择地点、确定日期的工作。 故选:C。 叼羊是维吾尔族民间体育项目之一,叼羊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剧烈的运动。一般都在节庆或表演时进行。 本题考查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风情,此题难度不大,易于掌握。
9.【答案】B 【解析】
解: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故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要理解记忆。
10.【答案】A 【解析】
解:根据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我国人口总数大、流动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故选: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在人口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
11.【答案】D 【解析】
解:结合图分析,我国有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五种陆地地形,可谓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山地比例大。 故选:D。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形的特征,熟记课本知识点答题即可。
12.【答案】D 【解析】
解:读图可知,①为山地,②为高原,③为盆地,⑤为丘陵,④为平原。 故选:D。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该题考查了各种地形的特点,结合地图解答即可。
13.【答案】A 【解析】
解: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其优势是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矿业和旅游业,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商业、工业生产,也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故选:A。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本题考查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理解记忆即可。
14.【答案】B 【解析】
解: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Ⅱ地区(长江流域) 的时间大致是6~7月份,此时长江流域是梅雨季节。 故选:B。 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 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本题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徘徊规律,读图解答即可。
15.【答案】B 【解析】
解: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 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因此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故选:B。 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本题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徘徊规律,读图解答即可。
16.【答案】B 【解析】
解: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如果夏季风弱,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夏季风强,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故选:B。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风向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7.【答案】A 【解析】
解:读图可知,A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是温带季风气候,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是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A。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该题考查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18.【答案】D 【解析】
解:E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区的气候,读图解答即可。
19.【答案】A 【解析】
解: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有利于多种生物繁殖生长,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故A叙述正确; 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故B叙述错误;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有利于粮棉种植,故C叙述错误; 我国南部有热带季风气候,故D叙述错误。 故选:A。 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自然环境特点,牢记即可。
20.【答案】A 【解析】
解: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有“亚洲河源”之称。 故选:A。 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致使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该题考查有“亚洲河源”之称的地形区,理解答题即可。
21.【答案】C 【解析】
解:发源于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根据题意。 故选:C。 西北内陆地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河流少,大部分河流不能注入海洋,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该题考查我国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属于基础题目。
22.【答案】D 【解析】
解:青海省的名称来源于青海湖。青海湖面积为434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湖面海拔3194米。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211千米。 故选:D。 中国外流区面积61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6%.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河年径流总量占全国的95%以上,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5%。 考查我国的主要河湖,要理解记忆。
23.【答案】C 【解析】
解: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形容的是黄河C中、D下游河段含沙量非常大。 故选:C。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约为每立方米35千克。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是绝无仅有的。 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24.【答案】B 【解析】
解: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故选:B。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25.【答案】C 【解析】
解:右图示为黄河某一河段的剖面图,河堤远远高于河两岸的地势,形成了“地上河”,黄河在中游流经了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得不到保护,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大量的泥沙被携带,到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所以我们推断黄河“地上河”段景观出现在黄河的下游。 故选:C。 依据黄河“地上河”段出现的位置来解答此题。 考查了黄河“地上河”段具体的位置,常见基础题。
26.【答案】朝鲜 ? 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印度 ? 越南 ? 东 ? 南 ? 台湾 ? 大兴安 ? 天山 ? 西藏 ? 安徽 【解析】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字母代表的邻国A为朝鲜,B为俄罗斯,C为哈萨克斯坦,D为印度,E为越南。 (2)依据位置,图中数字代表的海域和岛屿为:①东海,②南海,③台湾岛。 (3)依据位置,图中甲是大兴安岭,乙是天山山脉。 (4)依据位置,图中丙是西藏自治区,丁是安徽省。 故答案为: (1)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越南 (2)东;南;台湾; (3)大兴安;天山; (4)西藏;安徽。 我国的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 本题考查我国的临海、邻国、省区、山脉等,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胡焕庸 ? 重庆 ? 渝 ? 10-100 ? 平坦 ? 丰富 ? 多 ? 少 【解析】
解:读图分析可知: (1)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半壁人口较稠密。图中黑河至腾冲这条人口密度界线,被称为“胡焕庸线”。 (2)依据图例,我国四个直辖市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重庆市,其简称是渝。 (3)依据图例,内蒙古的人口密度范围是10-100人/平方千米。 (4)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影响,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水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所以人口分布总体表现为东多西少。 故答案为: (1)胡焕庸;(2)重庆;渝;(3)10-100;(4)平坦;丰富;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8.【答案】青藏 ? 四川 ? 巫山 ? 西高东低 ? 阶梯 ? 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 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陆联系 ? 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解析】
解:读图可知,(1)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①青藏高原②四川盆地③巫山山脉。 (2)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降水方面的影响是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对交通影响是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陆联系。对水能影响的影响是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故答案为: (1)青藏;四川;巫山; (2)西高东低;阶梯;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陆联系;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成三级阶梯状分布。 此题根据地形剖面图答题,给解答增加了难度,应该学会读地形剖面图。
29.【答案】低于 ? 高于 ? 纬度因素 ? 淮 ? 秦 ? 高于 ? 亚热带 【解析】
解:读图可知: (1)l月份,漠河平均气温低于-28℃,三亚平均气温高于20℃,影响两地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漠河纬度高,三亚纬度低。 (2)1月份,0℃等温线自东向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3)合肥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地处亚热带。 故答案为: (1)低于;高于;纬度因素; (2)淮;秦; (3)高于;亚热带。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本题考查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