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4 21: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2018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ACBDA 6——10 CCDBA 11——15 DCDBB
16——20 ADCCD 21——24 DBA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第25题24分,第26题28分,共52分)
25.(24分)
(1)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西南开辟五尺道,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统一度量衡,文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8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原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互相杂居、同化和影响;近代以来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4分)
积极作用: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任答3点得6分)
26、(28分)
(1)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人们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任答4点得8分)
两大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或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4分)
(3)(6分)示例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帝制复辟埋下祸根。(6分)
示例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大妥协”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覆灭;保存了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6分)
(4)认识:妥协是解决政治争端的重要途径之一;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政治妥协中体现了平等对话、民主协商等精神值得肯定;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言之有理即可;任答2点得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