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
颗氢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
东方红一号
新知自学·要点梳理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2)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
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
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
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
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
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
疟疾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事业的发展
1.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
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3.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精题特训·全面达标
A分点训练·打好基础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
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
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
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
我国研制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号运载火箭
D.原子弹(共18张PPT)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知自学·要点梳理
、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
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1)衣: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样式也很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2)食: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
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3)住:从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到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
居住环境改善。
(4)娱: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
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活动。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的发展
(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已形成缐合交通运输网。
(2)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
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通信的发展
(1)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
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
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
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精题特训·全面达标
A分点训练打好基础
知识点
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
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B.计划生育,控制人囗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2.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
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对此现象解
释最为合理的是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B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
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
见油
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
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知识点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发展取得了巨
大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Δ.截至2010年底,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B.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C.许多偏远山区通了汽车
D.民用航空还比较落后(共25张PPT)
第五、六单元小结
单元热点回顾
◆热点一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改
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知识备
时代
成就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0年代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
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
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70年代
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进入
个新的历史阶段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正式建交
改革开中共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放以来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考链接
1.(2018·德州中考)2018年6月9日,上海合作组
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这是上合
组织扩员后举行的首次峰会,是我国新时期取得的
又一外交成就。我国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
成就是
(
D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交
C.尼克松访华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2018·呼和浩特中考)1971年10月25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
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
A.与西方的紧张期
B.与苏联的蜜月期
C.与美国的改善期
D.与日本的建交期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处于紧张期;1971年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已经处于对立阶
段;与日本建交的时间是1972年;1971年的美国需要利
用中国来牵制苏联,与美国处于改善期,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7·扬州中考改编)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的多方面呈现,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
的旧外交到独立自主的新外交的转变历程。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
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
的强烈冲击,并被强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不仅仅失去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
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徐昕《晚清中国外交——历史冲突中的失
落与更新》
材料二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
人xa来量m
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
第二十六届大会的代表团离京前往组约
制度是好的……中国代表团是来
图叶们文元要先出,纪半生还和沫石、飞等党增,
图出平多人到机放,当代的长养代困成员来机用时,现一片
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
图—1955年,周恩来
图二《人民日报》关于中国
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
大会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