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一棵小桃树
随堂训练
01 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 褪尽(tuì) 忏悔(chàn) 哆嗦(suo) 矜持(jīn)
B. 服侍(shì) 孱头(chán) 猥琐(wěi) 魂魄(hún)
C. 幼稚(zhì) 颤抖(chàn) 赤裸(luǒ) 灼灼(zhuó)
D. 安慰(wèi) 渺小(miǎo) 苦涩(sè) 花苞(bāo)
(解析:B项“孱”应读为“cà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C)
A.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曲,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B.早晨起来,就淅淅历历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C.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D.爷爷是喜欢服待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解析:A项“曲”应改为“屈”; B项“历历”应改为“沥沥”;D项“待”应改为“侍”。)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他虽然正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曾好勇斗狠。
B.他刚升了职,现在却得了这种病,真是祸不单行。
C.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轰轰烈烈、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D.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感慨:“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
来的话啊!”
(解析:B项“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前面说他“刚升了职”应是“喜事”,,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写字》教材进入海南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解析:B项不合逻辑,应该是“继承和发扬”;C项句式杂糅,“目的是”或“是为了”任意保留一个即可;D项语义重复,“大约”或“左右”任删其一即可。)
02 课内精读
阅读“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到结尾,回答后面的问题。
5.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6.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2)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光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7.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03 拓展阅读
野 菊
曹柏青
①金风飒飒,银霜沉沉。
②秋阳艳丽,四野俱寂,霜枝无语。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③静读陶诗未终卷,又乘秋风观野菊。
④我穿行在馥郁的秋风里。我看见夕阳的车轮,向远方滚去。田埂旁,池塘边,土坡上,我诧异地看着这一簇簇金灿灿的野菊,满目秋艳,它默不作声的美,依然震撼了我。苍凉人生,至情至性,有了野菊的映衬,人格人品的意味格外深长啊!秋来倾听菊语,雨霁捕捉竹籁。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⑤野菊随地发,涢水逐门生。
⑥我怔怔地站在乡野中,俯河畔,仿佛一瞬间成了写意画中的背景。人在野菊丛,心随年轮走。从秋风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脸,一丛浓绿从脚底漫进我的心灵,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气息;从奔跑的秋阳中,我看到它打在希望树枝上发出的银铃般声响。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营养,观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润。岁月复年轮,庭院深几许?遍野黄花,风骨霜艳无重数……沧桑观花花不语,枝头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默契着思想者和隐士的情怀。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野菊寂寞而不失望,孤独但仍从容,这是野菊的涵养,也是野菊的风度。对野菊的钟爱,是我对庸俗社会关系的一种逆动,也是一种物我两化的冲动和实践,更是我心灵全部的最终皈依。境生情,情生心,心生境,人生与自然物象的契合。
⑦我看过很多野菊,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到处都有耀眼的野菊花,但它们都开得很小,小得像一枚很不起眼的硬币。而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却开得如此灿烂、坦荡,给我一种惊奇。我如同喝下一杯积年陈酿,沉醉不已。
⑧我徜徉在篱笆墙的野菊中,这时,复杂变得简单,愉悦取代烦恼,虚伪回归真诚。我是乐意在这境地里筑茅庐而住的。
⑨野菊是花中的忍者,餐霜饮露,清淡素雅,幽冷隽异,甘苦自知。完美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野菊花它不是招摇的,而是寂寞的,它在寒霜中美得朴素、执着、天然……
⑩我爱老屋篱笆墙的野菊,是向生命的高度冲刺,是贴近大地的呢喃细语,是对生命的繁茂与美丽的那份苦苦眷恋和期待。
?秋风瑟瑟,落叶飘飞。我爱的秋天是一种明艳的色彩,是一种深情的爱意,是一种舒适的淡香,是一种故土的温暖。那种感觉让人永远怀念。
8.文章第②段引用诗句“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表明古人对菊花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对菊花的感受作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添了诗意(文采)。
9.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的画线句“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的理解。
思想者有思维的深度,沉默内敛却有着影响别人的精神力量;无知者越是喋喋不休,越是显现出其思想的贫乏、内心的苍白。
10.第⑦段写生长“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的野菊,其作用是什么?
写生长在田野、大路边、树林中、草丛里小如硬币的野菊,与“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形成对比,衬托后者开得灿烂、坦荡,表现对家乡老屋旁生长的野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11.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富有情趣,请从第②—④段中找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句子: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伸展着的野菊的叶子比作打开的伞架,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在晚风中的摇曳之美,表现了作者对野菊的深深喜爱。
B卷能力训练
01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注]。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试分析本诗首联有何作用?
①点题;②概括诗人的身世遭遇;③烘托诗人内心的凄苦。?
2.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
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
02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陈际泰勤读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取而疾走( 跑 ) B.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闻名 )
C.其为文 ( 为了 ) D.无若际泰者 ( 比得上 )
(解析:“为”应解释为“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
(2)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
5.陈际泰有哪些优点?
①条件艰苦但爱读书;②擅长写文章,诗文数量惊人。
【参考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03名著阅读
6. 阅读名著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这个小说情节中的“他”是祥子(填人名),作为小说主人公的“他”前后发生巨大变化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他初到北京时老实、坚忍;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填性格特点),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7.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刘四爷)的女儿。祥子叫“骆驼祥子”是因为祥子靠卖骆驼起家,像骆驼一样老实憨厚、吃苦耐劳。
04语言运用
6.大自然是万物的摇篮,人类是摇篮中的孩子。自然之美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身心,丰富人的生活。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感受自然之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根据示例补充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示例:①分组收集资料 ②歌咏自然诗会 ③自然风光图片展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示例: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大自然的宠儿。千百年来,大自然用她温暖的怀抱呵护着人类,用她美丽的容颜愉悦着人类。她是美丽神话中的天堂,让你在那里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感受自然之美”的主题活动。
(3)“感受自然之美”活动即将结束,班上准备办一次自然风光图片展,请你为此展写一段前言。
示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蓝天、白云、小溪、古松、青山、绿水……哪一样不令人陶醉,哪一样不使人留恋!停住你的脚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聆听大自然的天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