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4 00:4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一起去长江的源头探险吧! 导入新知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了解各拉丹冬,?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融入的情感。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的编辑工作。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等。本文选自《藏北游历》。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冰川130条。1、朗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文中生字词语。
2、本文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
3、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
接踵而至: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熠熠:闪烁的样子。 读一读 记一记本文以什么为顺序?以什么为线索?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的行踪为线索。安营各拉丹冬
驶过冰河
冰塔林
冰塔林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移步换景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见闻感受。 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大意。请依据文章写作顺序,整理全文思路。一、(1-2)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二、(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三、(12-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作者在营地远眺时,看到了怎样的各拉丹东?高峻雄壮,变幻莫测。 细读第二部分,说说各拉丹东雪山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用:”我喜欢各拉丹东的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的句子说话。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请结合具体句子赏析。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作者写冰塔林的远景。 “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幽默的句子,表现出作者由于病痛而行动迟缓的样子。“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山冰壁的美。 “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我的一部分精神和生命便永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用“仙境”形容这冰的世界,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比喻,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用语精简而准确,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描写中可看出作者的什么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始终充满对各拉丹冬的敬畏(同时也是礼赞)。无论景物是雄伟壮丽还是原始粗粝,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始终存在。 雪山难得一见,难以亲近,冰河难以穿越,图案难以名状,冰窟中的冰体难以细数,这些“难”都显示了自然的伟大神秘。 找出作者写到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句子来朗读,并说说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使读者体会作者的乐观与坚强。让文章更亲切、真实、可信。同时写出各拉丹冬环境的艰险,突出“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 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潜在线索。身体越来越糟糕,感受越来越细致,想象越来越有诗意。巩固提升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发怎样的情感???1:为各拉丹东的奇异壮美的景色所折服,为祖国有如此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2:长江之所以波浪滔滔,长流不息,就是因为有各拉丹东这些巨大的冰体。它们是长江水之源,也是长江两岸生命之源。??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