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1 文言文断句练习(一)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必修1 文言文断句练习(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5 13:2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言文断句练习(学生用卷)
一、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二、用斜线给下面划线文言文断句。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三、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汉·刘向《说苑·至公》)
四、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五、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汉·刘向《新序·节士》)
六、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八、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九、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十、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文言文断句练习(答案)
一、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人要蕴蓄才德,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古圣先贤的言、行才能成其大。从圣贤伟大的事迹,以观其利用之道;藉圣贤不朽的言论,以求其立言之意。默识古圣先贤的言行而实得之,并融会贯通,以蓄成其善德。
二、用斜线给下面划线文言文断句。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三、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汉·刘向《说苑·至公》)
四、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而广泛粗略地阅读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写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恐怕不为时人所取悦,没有高超出众像古人这样自立(一家之言)的内容。
五、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汉·刘向《新序·节士》)
★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不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六、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
八、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ì)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南朝刘宋元徽年间,顾宪之任建康县令。当时有个偷牛的,他偷的牛被失主认到了,偷牛的也说这是自己的牛。双方的言辞理由一样,前后几个县令都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复核了那个案件,对两家说:“不要再多说了,我已经想出断案的办法了。”于是命令解开牛绳听任牛自己走去,牛一直返回了本主的家,偷牛的人这才认了罪。顾宪之揭发奸恶,揭露隐情,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事,当时人称赞他断案如神。

九、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说:“如果现在有个人无名指弯曲了不能伸直,(虽然)既不疼痛又不妨碍做事,但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即使赶到秦国楚国去(医治),也不会嫌路远,因为手指不如别人,知道去厌恶它;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去厌恶,这就叫做不知轻重主次。
十、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孔子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为天下百姓所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