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论是名师大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爱《清明上河图》。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原画是什么样子的吧!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清明上河图》是汴梁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 会认本课1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作、乘、笼、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及古画《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重点)
3.阅读课文,体会二、三、四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结合课文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了解我国历史,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难点)
学习目标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择优
口不择言
zé
择取
首都
古都
dū
都城
择
都
宫殿
三宫六院
gōng
故宫
宫
摊贩
摊手摊脚
tān
小摊
摊
贩买
二道贩子
fàn
商贩
贩
吏治
赃官污吏
lì
官吏
吏
洗衣作坊
油漆作坊
zuō
作坊
作
态度
千姿百态
tài
形态
态
驴肉
黔驴技穷
lǘ
毛驴
驴
尺寸
鼠寸目光
cùn
一寸
寸
万乘
千乘之国
shèng
一乘
乘
鸟笼
笼中之鸟
lóng
马笼头
笼
围栏
雕栏玉砌
lán
栏杆
栏
面貌
礼貌
mào
风貌
貌
笼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撞上那乘轿子。
.
【撑船】
【作坊】
【悠闲】
【惊扰】
【传神】
闲适自得。
用篙抵住河底使行进。
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
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名扬中外】
【形态各异】
【摊贩】
【溜达】
【风貌】
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散步,闲走。
风格和面貌。
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核心问题)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有八九百年多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简单交代了这幅画的创作年代、作者、名字。“著名”开篇点题。
后两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画的时间,同时也点明了画的主要内容。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本段的中心句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
“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撞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
这里描写的是桥北头一个热闹的场景,因为人太多而出现了一个小意外。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把画中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体会到画家画工的精湛。
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
这句点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了解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以及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有四个方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人物;多、形态各异
街市:热闹非凡
桥北头的情景:生动传神
一
幅
名
扬
中
外
的
画
生活情趣
古都风貌
历史价值:展现古都风貌,百姓生活
画的概况
画面内容
艺
术
瑰
宝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图画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历史,培养了我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我国还有哪些名扬中外的古画?查找资料,搜集图片、相册等,举办一次“我国名画欣赏”,可以将自己了解的有关画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主题延伸
一幅名画的诞生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八六八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跑得飞快,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地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一八七三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思考:
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此段是怎么围绕这个意思写的?
蒙娜丽莎之约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部,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她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思考:
1.短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这幅画的内容?分别写了什么?
2.作者在对《蒙娜丽莎》的描写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