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沪粤版八上物理《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沪粤版八上物理《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23 21:1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沪粤版八上物理《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
A.导热性好 B.熔点高 C.导电性好 D.弹性好
2.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磨掉一个角 B.熔化成铁水
C.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3.下列物体中,质量为50克的可能是(  )
A.一瓶矿泉水 B.一个课桌 C.一个鸡蛋 D.一只蚂蚁
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N B.kg C.m D.s
5.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分别放体积相同的3个甲球和2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一个甲球与一个乙球的质量比为(  )
A.2:3 B.3:2 C.1:1 D.无法确定
6.2017年10月16日,华为Mate系列手机正式发布,该手机采用了华为自己研发的麒麟970国产芯片,具有初步的人工智能,制造该芯片的材料是(  )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7.当温度降低到相当低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物质叫做超导体。假如科学家能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体,不应该用于(  )
A.电动机线圈 B.电炉里的电阻丝
C.电磁起重机 D.输电导线
8.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常温下超导体的应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下面的几个电路元件可用超导体制作的是(  )
A.电阻箱的电阻丝 B.电动机的线圈
C.电炉的电热丝 D.白炽灯泡的灯丝
9.纳米陶瓷作为高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它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浸透、完全无磁性等特点,但它不可用于下列哪项技术中(  )
A.纳米陶瓷刀 B.公交IC卡
C.“嫦娥二号”外表涂层 D.装浓硫酸的容器
10.纳米技术在研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高密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种物理量的计算单位(  )
A.长度 B.体积 C.质量 D.时间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程跃同堂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密度 C.压强 D.体积
12.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13.教室是同学们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以下为教室内有关数据,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支做作业用的新铅笔的质量为十几克
B.一位同学站立时对地面压力一般为几百牛
C.感到较舒适的室内温度大约二十几摄氏度
D.一只照明用日光灯的额定电流约为零点几安
14.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15.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金属导体如铝在﹣271.76℃以下,铅在﹣265.95℃以下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白炽灯的灯丝、电动车内线圈、电饭锅及电熨斗内部电热丝都用超导材料制作,当用电器通电时,假设这些导体的电阻都变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炽灯仍能发光且更省电
B.电动机仍能转动且效率更高
C.电饭锅仍能煮饭且效率更高
D.电熨斗仍能熨烫衣服且更省电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是我国新研制的月球探测器(简称“月球车”)样机,其造型奇特,功能强大。不怕冷热、轻巧敏捷的月球车装有“岩芯取样器”,能对月面岩石进行研磨并取回研究。你认为制作月球车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有哪些特点?(写出两点)
①   ;
②   。

17.在实验室里常用   测物体的质量。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测得起质量是83.6kg,则在太空中测得的质量为   kg。
18.给下面的数值填入恰当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1)某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0   ;
(2)物理课文的质量约是160   ;
(3)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t,合   kg;
(4)水银的密度超过许多金属块的密度,达13.6×103kg/m3,合   g/cm3。
19.就导电性能来说,有些物质如硅、锗等,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作   。某些物质在温度极低时,电阻会变成零,这就是   现象。
20.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当水银的温度下降到负269℃时,其电阻就会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人们把具有这种现象的物体叫做超导体。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   Ω,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制成   。(选填“输电线”或“电阻丝”)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如图甲所示,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

(1)使用前应将天平放在   上,把   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后再调平,调平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左侧,则应该向   (“内”或“外”)调节平衡螺母。
(2)如图乙所示,小明正在用已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   。
(3)小明改正错误后,进行正确的操作时,在向砝码盘中放砝码时,应根据所估计的被测物体质量,按质量   (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砝码,当将5g的砝码(此砝码为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加入后,发现指针最终静止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   ,直至天平平衡。
(4)最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g。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2.原酒的度数都在60度以上,一般不易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并调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酒后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500mL、45°”的白酒。已知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
(2)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
(3)这种白酒的密度。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3.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小军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①.换成U形铝棒后,小军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k是用    表示的。(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的导热性能更好。(选填“铜棒”或“铝棒”)



2018年沪粤版八上物理《我们周围的物质》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
A.导热性好 B.熔点高 C.导电性好 D.弹性好
【分析】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它的物理性质是延展性好、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硬度大、熔点高等,根据它的这些特性结合题目中涉到的特性进行解题。
【解答】解:
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能排热,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是利用石墨烯的导热性好的特点。
故选:A。
【点评】这是一道关心科技发展的一道较简单的基础题。解题时一定要从题目中对给出的材料特性的应用入手。
2.在下列操作过程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磨掉一个角 B.熔化成铁水
C.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
A、把铁块磨掉一个角,铁块的质量会变小。故A符合题意;
B、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铁块轧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
3.下列物体中,质量为50克的可能是(  )
A.一瓶矿泉水 B.一个课桌 C.一个鸡蛋 D.一只蚂蚁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00g左右。不符合题意;
B、一个课桌的质量在15kg左右。不符合题意;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符合题意;
D、一只蚂蚁的质量在20mg左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N B.kg C.m D.s
【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物理量及其对应单位的识记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5.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分别放体积相同的3个甲球和2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一个甲球与一个乙球的质量比为(  )
A.2:3 B.3:2 C.1:1 D.无法确定
【分析】由“天平的左右两盘分别放体积相同的3个甲球和2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可知3m甲=2m乙,问题可解。
【解答】解:设甲球的质量为m甲,乙球的质量为m乙,
则3m甲=2m乙,
∴=2:3。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的测量与天平,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得出3m甲=2m乙,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6.2017年10月16日,华为Mate系列手机正式发布,该手机采用了华为自己研发的麒麟970国产芯片,具有初步的人工智能,制造该芯片的材料是(  )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分析】芯片的核心部件是其中的电子芯片是半导体硅。
【解答】解:人工智能芯片的核心部件是其中的电子芯片是半导体硅制成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半导体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7.当温度降低到相当低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物质叫做超导体。假如科学家能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体,不应该用于(  )
A.电动机线圈 B.电炉里的电阻丝
C.电磁起重机 D.输电导线
【分析】(1)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
(2)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也就避免了内能的损耗。
【解答】解:(1)电动机线圈和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线圈传递电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利用超导体工作的时候,没有能量的损失,故AC不符合题意;
(2)电炉里的电阻丝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故B符合题意;
(3)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在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不会消耗电能产生热量,减少了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大大节约了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超导体是零电阻,所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设备都不能用超导材料制作。
8.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常温下超导体的应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下面的几个电路元件可用超导体制作的是(  )
A.电阻箱的电阻丝 B.电动机的线圈
C.电炉的电热丝 D.白炽灯泡的灯丝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超导现象是电阻为零的现象,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阻为零就不会产生电热。
【解答】解:
假如科学家已研制出常温下就能使用的超导体,适合制作人们不需要电热的地方,如:输电导线和电动机线圈等。
由于超导体不会产生电热,所以人们需要电热的地方是不能用超导体的。如电阻箱的电阻丝、电饭锅、白炽灯泡的灯丝、保险丝、电炉的电热丝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超导体的特点,以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9.纳米陶瓷作为高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它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浸透、完全无磁性等特点,但它不可用于下列哪项技术中(  )
A.纳米陶瓷刀 B.公交IC卡
C.“嫦娥二号”外表涂层 D.装浓硫酸的容器
【分析】根据材料的特性及各选项的材料是否适合这一特性来判断。
【解答】解:A、纳米陶瓷用于纳米陶瓷刀,利用了其耐磨的特性的特点;故A不合题意;
B、IC卡芯片是电子线路,陶瓷不是导体,所以不能用纳米陶瓷来做;故B符合题意;
C、纳米陶瓷用作“嫦娥二号”外表涂层,利用了耐高温的特性;故C不合意题;
D、纳米陶瓷用作装浓硫酸的容器,利用耐腐蚀的特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要会分析根据材料的特性来判断应用的场合,需要注意的是IC卡不等同于磁卡,磁卡是用磁性材料做的。
10.纳米技术在研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高密度材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种物理量的计算单位(  )
A.长度 B.体积 C.质量 D.时间
【分析】长度的单位有许多,如:km、m、dm、cm、mm、μm、nm等,纳米(nm)是极小的长度单位。
【解答】解:纳米是长度的单位,用字母表示为nm,是一个极小的单位,用于描述微观世界中的长度(如分子和原子);它与长度单位m之间的关系是1m=1×109nm;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问题,长度的单位有很多,其中nm是长度单位中的极小的单位。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程跃同堂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气体,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密度 C.压强 D.体积
【分析】由球被踩瘪,我们首先可以判断出乒乓球的体积减小了,即球内气体体积减小了;然后根据没有破裂和质量的定义判断出球内气体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最后根据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判断出球内气体密度、压强变化情况。
【解答】解:A、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当球被踩瘪时,虽然球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但由于球没有破裂,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A不正确;
B、当球被踩瘪时,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但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故选项B正确;
C、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有关,体积减小,压强增大。由于球被踩瘪,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压强增大,故选项C正确;
D、当球被踩瘪时,球的体积减小,所以球内气体的体积也减小了,故选项D正确。
故选:BCD。
【点评】解答本题时,可以先从比较容易判断的选项去分析,当我们分析出这个选项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去进一步分析其它选项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做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我们可从最简单的、最有把握的选项去分析。
12.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物理量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分析】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②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因为温度发生了改变;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④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解答】解:
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只有质量是不变的。
故选:BC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质量、温度、内能和密度的特点,应该熟悉它们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条件。
13.教室是同学们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以下为教室内有关数据,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支做作业用的新铅笔的质量为十几克
B.一位同学站立时对地面压力一般为几百牛
C.感到较舒适的室内温度大约二十几摄氏度
D.一只照明用日光灯的额定电流约为零点几安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一支新铅笔的质量在5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重力在500N左右,所以对地面的压力在500N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一般日光灯的额定功率在40W左右,额定电流大约为≈0.2A.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CD。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4.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分析】A、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B、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7.9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C正确;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实验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15.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金属导体如铝在﹣271.76℃以下,铅在﹣265.95℃以下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白炽灯的灯丝、电动车内线圈、电饭锅及电熨斗内部电热丝都用超导材料制作,当用电器通电时,假设这些导体的电阻都变为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炽灯仍能发光且更省电
B.电动机仍能转动且效率更高
C.电饭锅仍能煮饭且效率更高
D.电熨斗仍能熨烫衣服且更省电
【分析】假设导体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用电器不会产生电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将不能工作。
【解答】解:白炽灯灯丝、电饭锅、电熨斗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如果导体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用电器不会产生电热,白炽灯不能发光,电饭锅不能煮饭,电熨斗不能熨衣服,故AC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导体有电阻时,电动机工作,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假设导体没有电阻,当电动机通电时,电动机不会产生电热,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效率更高更好。故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假设导体没有电阻,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都不能工作,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和效应工作的用电器不受影响。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是我国新研制的月球探测器(简称“月球车”)样机,其造型奇特,功能强大。不怕冷热、轻巧敏捷的月球车装有“岩芯取样器”,能对月面岩石进行研磨并取回研究。你认为制作月球车的材料应具备的物理属性有哪些特点?(写出两点)
① 熔点高 ;
② 密度小 。

【分析】题目已知月球车具有不怕冷热、轻巧敏捷的特点,结合这两点可以知道月球车应该具有的物理特征。
【解答】解:因为月球车不怕冷热又轻巧敏捷,所以说它的熔点高、密度小。
故答案为:①熔点高,②密度小。
【点评】对于此类结合现代科技考查物理知识的题目,是现在中考的热点,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紧扣物理考点,认真分析作答。
17.在实验室里常用 天平 测物体的质量。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测得起质量是83.6kg,则在太空中测得的质量为 83.6 kg。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在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解答】解:在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的质量是83.6kg,在太空中是位置的改变,质量不变,仍是83.6kg。
故答案为:天平;83.6kg。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的概念,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8.给下面的数值填入恰当的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1)某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0 kg ;
(2)物理课文的质量约是160 g ;
(3)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t,合 6×103 kg;
(4)水银的密度超过许多金属块的密度,达13.6×103kg/m3,合 13.6 g/cm3。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物体的质量进行估计,明确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再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合适的单位。
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6t,前面的6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t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
【解答】解:∵质量的单位有:t,kg,g,mg,(1kg=1公斤,500g=1斤)
∴(1)某中学生的质量约是40kg,
(2)物理课文的质量约是160g,
(3)1t=1000kg
6t=6×1000kg=6×103kg,
(4)1kg=1000g,1m3=106cm3,
13.6×103kg/m3=13.6×103×=13.6g/cm3,
故答案为:(1)kg;(2)g;(3)6×103;(4)13.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同时又考查了对一般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19.就导电性能来说,有些物质如硅、锗等,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作 半导体 。某些物质在温度极低时,电阻会变成零,这就是 超导 现象。
【分析】(1)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人体、大地、各种金属、石墨、酸碱盐的溶液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锗等;
(2)当物质电阻为零时,会出现超导现象。
【解答】解: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硅和锗是半导体材料;当物质的电阻变为零时,导电性能极强,属于超导现象。
故答案为:半导体;超导。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导体、半导体和超导现象,都属于基础知识。
20.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当水银的温度下降到负269℃时,其电阻就会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人们把具有这种现象的物体叫做超导体。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 0 Ω,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制成 输电线 。(选填“输电线”或“电阻丝”)
【分析】(1)超导现象是指当温度降到某一值时,导体的电阻会完全消失,即为零电阻;
(2)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流过超导体时,导体不会发热,不会由于焦耳热而损失电能,只要不是靠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都可以用超导体制作。
【解答】解: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0Ω,如果利用超导线进行远距离输电,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导线不会发热,因此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制成输电线。
故答案为:0;输电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导体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凡是不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用电器、电路元件,都可以用超导体制作。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如图甲所示,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

(1)使用前应将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 上,把 游码 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后再调平,调平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左侧,则应该向 外 (“内”或“外”)调节平衡螺母。
(2)如图乙所示,小明正在用已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请你指出存在的两处错误: 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 ; 用手直接拿砝码 。
(3)小明改正错误后,进行正确的操作时,在向砝码盘中放砝码时,应根据所估计的被测物体质量,按质量 由大到小 (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砝码,当将5g的砝码(此砝码为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加入后,发现指针最终静止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 从右盘中取出5g砝码后调节游码 ,直至天平平衡。
(4)最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丁所示,则物体的质量是 38.4 g。
【分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加取砝码时要用镊子,要轻拿轻放;
(3)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在调换砝码时,如果添加了最小砝码还大,而取出最小砝码又偏少,此时才采取移动游码方法使天平平衡。
(4)首先确定标尺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出游码对应的刻度。根据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解答】解:(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平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左侧,则右端的平衡螺母应该向右(外)调节。
(2)如图,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用手直接拿砝码,会腐蚀砝码,影响砝码的准确度;这些操作都是错误的。
(3)在物质的称量过程中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在添加砝码时,如果添加了最小砝码指针还是偏向右边(右盘中的砝码偏重),此时应该采取从右盘中取出5g砝码后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3.4g,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即m=20g+10g+5g+3.4g=38.4g。
故答案为:(1)水平桌面;游码;外;
(2)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用手直接拿砝码;
(3)由大到小;从右盘中取出5g砝码后调节游码;
(4)38.4。
【点评】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如何放置物体和砝码,如何调节天平,如何计算物体的质量,还要掌握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2.原酒的度数都在60度以上,一般不易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并调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酒后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500mL、45°”的白酒。已知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kg/m3,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和质量;
(2)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
(3)这种白酒的密度。
【分析】(1)“45度”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5mL,据此求出500mL白酒中酒精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酒精的质量;
(2)白酒的体积减去酒精的体积即为水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质量,二者之和就是白酒的总质量;
(3)已知白酒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这种酒的密度。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45度”指的是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45mL,
则“500mL、45°”白酒中酒精的体积:
V酒精=5×45ml=225ml=225cm3,
由ρ=可得,含酒精质量为: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225cm3=180g;
(2)白酒中含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ρ水(V总﹣V酒精)=1g/cm3×(500﹣225)cm3=275g,
白酒的质量为:
m=m水+m酒精=275g+180g=455g=0.455kg;
(3)白酒的体积:
V=500ml=500cm3,
白酒的密度:
ρ===0.91g/cm3=0.91×103kg/m3。
答:(1)每瓶白酒所含酒精的体积为225cm3,质量为180g;
(2)瓶内所装白酒的总质量为455g;
(3)这种白酒的密度为0.91×103kg/m3。
【点评】本题结合造酒例子考查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明白“45度”的含义是关键,联系生活考查物理知识是中考的热点。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3.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军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小军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军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①.换成U形铝棒后,小军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k是用 D  表示的。(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铜棒  的导热性能更好。(选填“铜棒”或“铝棒”)
【分析】(1)根据题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确定K的物理意义。
(2)根据图乙中①铜棒、②铝棒温度变化情况确定导热性能。
【解答】解;(1)根据题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观察图象横轴和纵轴可以确定K是用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量表示。
(2)根据图乙中①铜棒,②铝棒温度变化情况,发现相同时间铜棒升温快,说明铜棒导热性能好。
故答案为:(1)D;(2)铜棒。
【点评】本题是利用新情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方法应用能力,此题需要学生对实验探究方法有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