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沪粤版九上物理《探究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沪粤版九上物理《探究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23 22:1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沪粤版九上物理《探究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通电时有电阻,不通电时没有电阻
B.通过导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
C.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D.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性质
2.一段1m长的电阻丝,下列做法能使它的电阻增大的是(  )
A.对折 B.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
C.增大电阻丝两端电压 D.外表涂上绝缘材料
3.收音机复读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能够控制声音的响度。它的实质是一个(  )
A.电流表 B.电压表 C.变阻器 D.开关
4.将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移动滑片到不同位置,可以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这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实现了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  )

A.长度 B.横截面积 C.材料 D.温度
5.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为0Ω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由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
D.导体的电阻不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
6.由欧姆定律推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乙为定值电阻
B.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 V时,R甲=0.4Ω
C.只将电阻甲和乙串联,若电路电流为0.2 A时,则电路总电阻为15Ω
D.只将电阻甲和乙并联,若电源电压为2 V时,则电路总电流为0.4 A
8.修理电器时需要一只150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电阻值分别为100Ω,200Ω,600Ω的电阻各一只,可采用的办法是(  )
A.把200Ω与6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
B.把100Ω与2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
C.把100Ω与200Ω的电阻并联起来
D.把200Ω与600Ω的电阻并联起来
9.有一定值电阻R=100欧,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20欧,现在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①100欧、②50欧、③10欧、④5欧各一个,那么所选的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是(  )
A.①或④ B.②或④ C.③或④ D.②或③
10.如图是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电流表电阻可忽略不计,只考虑电压表本身的电阻,那么(  )

A.测量值等于电阻的实际值
B.测量值小于电阻的实际值
C.测量值大于电阻的实际值
D.测量值加电压表的内阻值等于电阻的实际值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崇左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①用镀铜的铝芯冒充铜芯;②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定的直径要小。引起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12.小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板上固定了四根金属丝。A、B、C的长度均为1m,D的长度为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B、C的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B、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B和C金属丝接入M、N两点间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A和D金属丝接入M、N两点间
C.将B和D金属丝分别连入M、N两点间,连金属丝D时电流表示数大一些
D.该实验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
13.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B.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C.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就越大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表示:在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公式R=表示: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一个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则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一定不为零
D.绝缘体一定有电阻,导体一定没有电阻
15.如图甲是某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其中S为激光源,Rl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R2为定值保护电阻,a、b间接“示波器”(示波器的接入对电路无影响).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每当传送带上的产品通过S与Rl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若传送带上的产品为均匀正方体,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计数器电路中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恒为6V,保护电阻的阻值为400Ω,则(  )

A.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为800Ω
B.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C.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之比为1:2
D.每1h通过S与R1之间的产品个数为6000个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改变电阻丝   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17.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则RAB   RBC,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则电流IAB   IBC(填“>”、“<”或“=”)。

18.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其中“20Ω”表示   ,“1A”表示   。
19.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来改变   ,从而达到改变电路中   的目的。
20.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   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   。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   的单位。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某实验小组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后接在M、N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
(1)为了测量M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没有连接的一根导线接上,使电路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   (选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一直都没有示数,如果电表都完好,导线连接均正常,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L/cm 15 30 45 60 75
R/Ω 2.5 5 7.5 10 12.5
(3)排除故障后,某次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此时MP段的电阻R=   Ω。
(4)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得MP段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值R,数据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材料和橫截面积相同时,金属丝的电阻与长度成   比。
(5)实验中,某同学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向右移动金属夹P在三个不同位置时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发现“电压表示数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小”。
实验序号 1 2 3
电压/V 0.5 1.2 1.5
电流/A 0.50 0.40 0.30
具体说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2.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Ω。
(1)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电阻率(已知电阻定律公式为R=ρ)。
(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000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 π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3.实验结果记录表:
试验次数 电流I/A 电压U/V 电阻R/Ω
1 0.2 2
2 0.3 3
3 0.4 4
(1)请完成表格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说明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它的大小与它两端的   和通过它的   无关。



2018年沪粤版九上物理《探究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通电时有电阻,不通电时没有电阻
B.通过导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
C.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D.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性质
【分析】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导体的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
2.一段1m长的电阻丝,下列做法能使它的电阻增大的是(  )
A.对折 B.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
C.增大电阻丝两端电压 D.外表涂上绝缘材料
【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有关系。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解答】解:
A、电阻丝对折后,导体的长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则导体的电阻减小,故A错误;
B、电阻丝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后,导体的长度增大、而横截面积减小,导体的电阻增大;故B正确;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故C错误;
D、在电阻丝外表涂上绝缘材料,电阻丝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均不变,电阻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3.收音机复读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能够控制声音的响度。它的实质是一个(  )
A.电流表 B.电压表 C.变阻器 D.开关
【分析】各种电器的音量开关实质上都是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实现对音量大小的控制。
【解答】解:收音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能够控制声音的响度。它的实质是一个滑动变阻器。
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滑动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将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移动滑片到不同位置,可以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这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实现了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  )

A.长度 B.横截面积 C.材料 D.温度
【分析】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大小。
【解答】解: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改变了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一道基础题目。
5.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为0Ω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由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
D.导体的电阻不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
【分析】(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R=这个公式只说明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比值;
(3)电压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解答】解:
AB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等于加在它两端电压跟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这只是计算导体电阻的一种方法,故AB错误、D正确;
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通过导体的电流是由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决定的,而不是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由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故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电流形成的原因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6.由欧姆定律推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所在的电路有关会有变化,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的大小有关,一般不会变化。
【解答】解:导体的电阻不会随电流,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由欧姆定律推得只能计算导体的电阻。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导体电阻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的理解,牢记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不会随电压、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7.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乙为定值电阻
B.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 V时,R甲=0.4Ω
C.只将电阻甲和乙串联,若电路电流为0.2 A时,则电路总电阻为15Ω
D.只将电阻甲和乙并联,若电源电压为2 V时,则电路总电流为0.4 A
【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电阻的电流与两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图象甲、乙电阻的变化,确定乙是否是定值电阻;
(2)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甲的阻值;
(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读出图象中对应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总电阻;
(4)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结合图象读出对应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得出干路电流。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通过甲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通过乙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甲电阻的阻值不变,为定值电阻;乙电阻的阻值在变化,不是定值电阻,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甲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4A,则R甲===5Ω;故B错误;
C、只将电阻甲和乙串联,当电路电流为0.2A时,通过甲、乙的电流均为0.2A,
由图象可知,U甲=1V,U乙=2V,
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路的总电压:U=U甲+U乙=1V+2V=3V,
电路的总电阻:
R总===15Ω,故C正确;
D、只将电阻甲和乙并联,当电源电压为2V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两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为2V,
由图象可知,I甲=0.4A,I乙=0.2A,
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电路总电流:I=I甲+I乙=0.4A+0.2A=0.6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
8.修理电器时需要一只150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电阻值分别为100Ω,200Ω,600Ω的电阻各一只,可采用的办法是(  )
A.把200Ω与6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
B.把100Ω与2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
C.把100Ω与200Ω的电阻并联起来
D.把200Ω与600Ω的电阻并联起来
【分析】根据串联及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然后做出选择。
【解答】解:A、串联电阻R串=200Ω+600Ω=800Ω,不符合要求;
B、串联电阻R串=100Ω+200Ω=300Ω,不符合要求;
C、并联电阻R并=≈66.67Ω,不符合题意;
D、并联电阻R并==150Ω,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是一道基础题,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认真计算便可得出答案。
9.有一定值电阻R=100欧,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20欧,现在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①100欧、②50欧、③10欧、④5欧各一个,那么所选的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是(  )
A.①或④ B.②或④ C.③或④ D.②或③
【分析】电阻并联时相当于增大了横截面积,故越并越小,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一个。
【解答】解:
由于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一个,所以,100欧的电阻与另一个定值电阻并联后,要使电路的总电阻小于20欧,则另一只电阻应小于或等于20欧,则所选的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是③10欧或④5欧。
故选:C。
【点评】了解并联电阻的规律,知道电阻越并越小,并联后的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快速准确判断的关键
10.如图是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电流表电阻可忽略不计,只考虑电压表本身的电阻,那么(  )

A.测量值等于电阻的实际值
B.测量值小于电阻的实际值
C.测量值大于电阻的实际值
D.测量值加电压表的内阻值等于电阻的实际值
【分析】电压表测量R两端电压U,电流表测量R与电压表的总电流I,总电流大于R中的电流。根据R=,测量值会偏小。
【解答】解:根据R=,测量电阻时,应该测量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和通过电阻的实际电流;而电流表实际测量的是通过待测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即电流偏大,而电压表是与电阻并联连接,测量的电压是准确的,由R=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故选:B。
【点评】本题图中,电压表测R的实际电压,考虑电压表内阻时,电压表也有通过的电流,电流表则测量了R与电压表的总电流,测量的电流值偏大,测量值偏小。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崇左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①用镀铜的铝芯冒充铜芯;②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定的直径要小。引起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分析】依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判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共有四个: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解答】解:(1)铝的电阻率比铜的大,即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铝比铜的电阻大,用镀铜的铝芯冒充铜,增大了电阻;
(2)电线直径比说明书上标定的直径小,即横截面积减小了,当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减小,电阻增大;
根据以上分析,本题有两个答案:
故选:BC。
【点评】记清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四个: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并且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是哪一种因素的影响。
12.小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板上固定了四根金属丝。A、B、C的长度均为1m,D的长度为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B、C的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B、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B和C金属丝接入M、N两点间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A和D金属丝接入M、N两点间
C.将B和D金属丝分别连入M、N两点间,连金属丝D时电流表示数大一些
D.该实验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
【分析】(1)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是要研究两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就要控制这两个因素不同,同时也要控制两导线其它因素相同。
(2)通过两导线的异同点,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以确定探究的是电阻与哪个因素的关系。结论的得出要从条件中挖掘出电阻的不同是由哪个不同的条件引起的。
【解答】解:
A、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横截面积不同,但其他条件相同的电阻丝,结合图示可知应选B、C两金属丝,故A正确;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是否有关,应选择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电阻丝,结合图示可知应选B、D电阻丝,故B错误;
C、将B和D金属丝分别连入M、N两点间,即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变,D更短,其电阻更小,通过的电流更大,故C正确;
D、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该选择材料不同,但其他条件相同的电阻丝,选A、B两根电阻丝即可,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思维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3.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B.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C.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就越大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分析】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解答】解:A、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电压为零,但电阻不为零,故A错误;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由导体本身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故B正确;
C、由欧姆定律I=可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就越大,故C正确;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电流和电压无关,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流跟电阻成反比都是有条件的,还要知道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表示:在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公式R=表示: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一个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则该用电器两端电压一定不为零
D.绝缘体一定有电阻,导体一定没有电阻
【分析】(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解答】解:A.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可用I=表示,故A正确;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公式R=只是计算电阻大小的一种方法,故B不正确;
C.一个用电器工作时有电流通过,根据U=IR可知,该用电器两端一定有电压,故C正确;
D.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它们都有电阻,故D不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欧姆定律表达式及其变形式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15.如图甲是某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其中S为激光源,Rl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R2为定值保护电阻,a、b间接“示波器”(示波器的接入对电路无影响).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每当传送带上的产品通过S与Rl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若传送带上的产品为均匀正方体,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计数器电路中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恒为6V,保护电阻的阻值为400Ω,则(  )

A.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为800Ω
B.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C.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之比为1:2
D.每1h通过S与R1之间的产品个数为6000个
【分析】(1)有激光照R1时,R1与R2串联,由图象知R1的电压U1=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求出R2的电压,又知道电阻R2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2的电流,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知道R1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R1的电阻。
(2)R1无激光照时,R1与R2串联,由图象可得R1的电压U1′=4V,求出R2的电压,又知道R2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知道R1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此时R1的电阻。
(3)由图象可知:每经过0.6s,就有一个产品通过计数装置,其中0.4s有光照射,0.2s无光照射,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电阻R2消耗的电能,再计算出1h内消耗的电能。
【解答】解:(1)R1与R2串联,有激光照R1时,由图象可得U1=2V,
U2=U﹣U1=6V﹣2V=4V,
I===0.01A,
R1===200Ω。
(2)R1无激光照时,由图象可得U1′=4V,
U2′=U﹣U1′=6V﹣4V=2V,
I′===0.005A,
此时电阻R1的阻值:R1′===800Ω。
(3)由图象可知:每经过0.6s,就有一个产品通过计数装置,则每1h通过S与R1之间的产品个数为=6000个。
A、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为200Ω,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4V和2V,因此电压之比为2:1,故B正确,符合题意;
C、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分别为200Ω和800Ω,电阻之比为1:4,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每1h通过S与R1之间的产品个数为6000个,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和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及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找出光敏电阻的分压值。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改变电阻丝 长度 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
【分析】根据电阻的定义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填空。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故答案为:阻碍作用,长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阻的定义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
17.如图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则RAB > RBC,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则电流IAB = IBC(填“>”、“<”或“=”)。

【分析】(1)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2)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两段导体的电流关系。
【解答】解:
(1)导体AB和BC由同种材料制成、长度相同,由图可知导体AB横截面积比BC的小,所以RAB>RBC;
(2)两段导体串联,所以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即IAB=IBC。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要掌握电阻大小与各因素的关系,应用好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
18.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其中“20Ω”表示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 ,“1A”表示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 。
【分析】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电阻值和电流值,电阻值表示滑动变阻器最大值。电流值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答】解:2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
1A表示该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
故答案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
【点评】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作用、接线柱的接法、连入电路的方法;铭牌参数的含义等。
19.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长度 来改变 电阻 ,从而达到改变电路中 电流 的目的。
【分析】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实现对电路中电流的控制。
【解答】解: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故答案为:长度,电阻,电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的了解和掌握。
20.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的探究精神,德国物理学家 欧姆 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 欧姆定律 。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 电阻 的单位。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为了纪念他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电阻的单位;
故答案为:欧姆;欧姆定律;电阻。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史的掌握和运用,基础性题目。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1.某实验小组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后接在M、N接线柱上,在金属丝上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
(1)为了测量M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没有连接的一根导线接上,使电路完整。

(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 右 (选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一直都没有示数,如果电表都完好,导线连接均正常,则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滑动变阻器断路 。
L/cm 15 30 45 60 75
R/Ω 2.5 5 7.5 10 12.5
(3)排除故障后,某次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此时MP段的电阻R= 9 Ω。
(4)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得MP段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值R,数据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材料和橫截面积相同时,金属丝的电阻与长度成 正 比。
(5)实验中,某同学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向右移动金属夹P在三个不同位置时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发现“电压表示数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小”。
实验序号 1 2 3
电压/V 0.5 1.2 1.5
电流/A 0.50 0.40 0.30
具体说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是变化的 。
【分析】(1)为了测量MP段的电阻R,应将电压表与电阻MP并联;
(2)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电压表和电流表一直都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
(3)在进行电流表的读数时,需先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公式R=计算电阻值;
(4)分析电阻和长度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
(5)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
【解答】解:
(1)为了测量MP段的电阻R,应将电压表与电阻MP并联,如下图所示:

(2)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即移动到最右端;
电压表和电流表一直都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各电表都完好,所以故障出在电阻或滑动变阻器上,当电阻R断路时,电压表有示数,不符合题意,当滑动变阻器断路时,两个电表都无示数,所以故障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3)由图乙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所以示数为0.3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所以示数为2.7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MP段的电阻:R===9Ω;
(4)由表格数据可知,电阻长度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电阻值便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金属丝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5)向右移动金属夹P在三个不同位置时,MP段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则得出“电压表示数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小”的原因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是变化的。
故答案为:(1)如上图;(2)右;滑动变阻器断路;(3)9;(4)正;(5)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是变化的。
【点评】本题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考查电路的连接、实验注意事项、电阻大小的计算、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难度一般。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2.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Ω。
(1)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电阻率(已知电阻定律公式为R=ρ)。
(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000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 π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分析】(1)由电阻定义式变形可得到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2)借助欧姆定律计算出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解答】解:(1)设髓鞘的电阻率为ρ,则由R=ρ知ρ===8×106(Ω?m)。
(2)设该圆柱体圆面半径为r,高为h,则由R′=①
R′=ρ②
V体=S′h③
S′=πr2④
由①②④得:r=4cm,h=2cm。
答:(1)髓质的电阻率为:8×106Ω?m;
(2)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分别是4cm;2cm。
【点评】熟练掌握电阻定义式,可有助于欧姆定律的计算。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3.实验结果记录表:
试验次数 电流I/A 电压U/V 电阻R/Ω
1 0.2 2
2 0.3 3
3 0.4 4
(1)请完成表格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说明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性质 ,它的大小与它两端的 电压 和通过它的 电流 无关。
【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求出电阻;
(2)分析表格可以知道,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变化时,电阻是不变,导体的电阻和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解答】解:(1)实验次数1:电阻R1===10Ω;
实验次数2:电阻R2===10Ω;
实验次数3:电阻R3===10Ω。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变化时,导体的电阻是不变的,说明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而变化。
故答案为:
(1)
实验次数 电流I/A 电压U/V 电阻R/Ω
1 0.2 2 10
2 0.3 3 10
3 0.4 4 10
(2)性质,电压,电流。
【点评】此题考查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是一道重点题;
欧姆定律是中考的一个重点,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