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产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线描画中点、线、面的疏密组合。
2.黑白对比的巧妙运用,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记号笔、提前准备好的贴在卡纸上的花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我国的西南,有这样一些少数民族,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出示数件蜡染图片。
提问:看了蜡染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这种蜡染虽然没有色彩,但它们的线条变化丰富,有一种黑白对比的美,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这种强烈的感受正是由黑与白这样两种颜色产生的对比带给我们的。
由此揭开我们今天的创作主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分析:观察年画《门神》,分析线描画中的黑、白、灰对比。
(1)问题1:这幅作品是用什么绘画语言造型表现的?
学生观察并回答。
总结:线描画就是用单色线条对物体进行勾画,并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现丰富的视觉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和感受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师:《门神》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张线描画中有丰富的线条语言,请你找一找运用了哪些线条。
生: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交叉线等。
(知识迁移)
(2)问题2:观察这幅线描画,作品中有没有黑白对比?在哪里?
学生观察后回答。这里有黑、白两种色块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感觉很强烈。
(3)问题3:在黑白对比中,黑白色块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效果,如果缺少盔甲中的细节,会怎样?
这些地方是通过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
师:这些疏密得当的线条与浓重的黑色对比起来,就给我们黑与灰的视觉感受。
(感受艺术家在表现黑白对比关系时严谨认真的态度。)
(4)问题4:作者是如何运用线条的对比变化表现黑白灰的?
图片展示,线条的疏密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灰。
学生观看,感受线条疏密所产生的黑白灰的丰富效果。
(通过图片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线条的疏密变化带来的黑白灰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解决本课的难点)
(5)知识巩固:引导学生从《门神》中找出不同的灰,并探究它们是如何排列和组织的?
学生初步练习,尝试着画两种。(排列得越密,感觉越深)
(通过模仿作品中线的组合与排列,丰富学生创作的绘画语言)
小结:这些有疏密变化、有秩序的线条,形成不同的灰,产生更加丰富的对比层次,使得画面的具有了很强的装饰性。
2.深入探究:
师:细致观察《斗鱼》线描作品:这幅作品除了线条以外,还运用了哪些绘画语言?
学生观察以“斗鱼”为题材内容的线描作品,对比感受除了“线”条这种美术语言,“点”也可以表现出黑、白、灰的对比变化。
小结:除了“线条”这种美术语言,“点”也可以表现出黑白灰的对比变化。在作品中,仅用线条和点表达黑白灰关系显得很单一,只有它们彼此穿插、灵活运用,才能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
3.考一考:
欣赏线描作品《热带鱼》《巢中的母子们》,试着找出画面中的黑白灰。
学生找:画面中最深的地方就是黑,画面中最浅的地方是白,中间深浅不同的灰有的用点表现,有的用线排列。
(认识黑白灰在黑白画中表达的意义)
板书:
线描画的基本元素: 点、线、面
线描画的基本组织形式:粗细变化
疏密变化
样式变化
三、创作实践
1.欣赏学生作品。
2.作业要求:
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以花瓶为设计元素进行线描练习,完成一幅黑白对比的装饰画,并能体现黑白对比的美感。
3. 绘画步骤:
(1)根据形象资料或实物,用线勾画外形和细节;
(2)确定实体中黑与白的形状特征、大小与多少;
(3)中间色用点和线进行排列组合,使画面显得丰富、有变化;
(4)调整主体与背景的黑白关系,使画面整体黑白关系协调统一。
四、评价交流
引导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你的画面中运用了哪些线条?你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处理各种灰色的?你画面中哪里有黑、白、灰?
五、拓展延伸
出示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请学生欣赏。
总结:成功的黑白对比可以给人一种纯粹、和谐、高雅之美。这种和谐美正是黑与白的魅力所在。在我们中国的书画艺术中,用毛笔表现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更是把这种纯粹的美发展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