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地球运动与宇宙
17 昼夜现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
1、通过模拟昼夜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观察,分析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3个小朋友坐在山坡上看日落,波波:太阳落山了,天又要黑了。彬彬: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贝贝:这是为什么?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并不明白其中原因,通过这一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
2、活动1 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在活动前引导学生假设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2)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
(3)在实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简练的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更逻辑地表达出来。
3、网上学 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借助网上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区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4、活动三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想学生介绍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的典型的动植物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生长活动是有影响的。
(2)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容易观察的动植物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对哪些动植物生活,活动有影响。
18 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
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假设。
五、教学准备:地球仪、蜡烛、实验记录表、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照片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我们丽水有很多迷人的风景。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张,请看——(分别出示分别为白天和黑夜的紫荆大桥的照片)
看完2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观察力最好!(白天与黑夜)
若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 板(昼夜)
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看来白天和黑夜是咱们地球上非常普遍的现象。 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幻灯出示)(并板书交替现象)
(二)猜想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之分?(太阳照亮的地方是白天,找不到的地方是黑夜)
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让我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做出猜测吧!(学生猜测)
关于这个问题,人类经历了漫长而艰苦探索,并作出了种种猜测。主要有这4种猜测,我们一起来看。(出示4副画分别为)
1.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 地球自转
4.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三)模拟实验
师:那这4种猜测到底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模拟实验)。
师:我们用点燃的蜡烛代表阳光、地球仪代表地球。光线要保持水平,从侧面照射到地球仪上。
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在每个地球仪上都贴上星星,以这一点作为我们观测点。
师:你觉得,我们观测到什么?说明出现 “昼”,观察到什么说明出现“夜”呢?观察到什么,说明出现昼夜交替?(明暗的变化)
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师:做实验的时候,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
师:同学都明白了吗?(明白)
(四)交流、分析
1.向大家汇报小组的研究结果:你用实验证明了哪种假说?
2.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成立吗?
这些解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哪些解释暂时是正确的?
(五)小结
通过大家验证,认为好几种情况都可能使地球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也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者方面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并把查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
板书: 昼夜交替
1.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 地球自转4.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示意图)
19 地球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2、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四季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每天我们的地球在自己运动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这就叫做公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公转。
二、展示交流,质疑
三、精讲点拨
1、首先,我们还是要来了解一下这种运动的方向。大家知道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吗?(教师演示)
学生回答:自西向东。
教师追问:大家还记得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吗?
学生回答:也是自西向东。
2、教师提问: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那么大家凭着我们日常经验,觉得公转一周会需要多少时间呢?
教师演示三球仪,学生观察并回答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
活动2 公转轨道和节气
?1.什么是节气???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那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2.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
(1)??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3)学生尝试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教师补充引导。
四、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20 探究技能:假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科学知识
了解哥白尼的贡献, “日心说”的创立者。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了解四季是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了解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是相反的。
教学重难点
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小地球仪、手电筒、小组实验用的地球公转轨迹图(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循环。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二、新授:
(一)认识地球的公转。
1.学生阅读课本31面的关于“日心说”的资料,了解哥白尼的重大贡献。
2.提问,学生回答:哥白尼对天文学有什么重大的贡献呢?
3.老师讲解演示,引导理解地球的公转
一边演示(注意保持地轴倾斜方向的不变、自西向东)一边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
(二)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1.提出问题,作出推测
⑴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原因之一吗?
⑵学生推测,并说一下推测的依据。(很重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并想象地球在天空中的可能的情况,对想象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⑶那我们应该怎样实验研究呢?
⑷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实验的几种情况。(不倾斜、倾斜且方向不变)
2.实验探究
⑴、我们现在就这几种情况进行研究,看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⑵学生阅读课本上33-34面的实验方法,老师说一下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认真搞好实验记录。
⑶学生实验。
⑷汇报、交流:①地轴不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②地轴倾斜,地球上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吗?(要组织好学生对图的分析,组织学生对照分析图描述四季形成的原因。还要分析太阳直射和斜射时哪种情况阳光更强烈)
⑸想一想,南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区别呢?
三、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21 四季成因
教学目标:
1.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形成、地轴的倾斜是造成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阳光的直射点发生变化,及所带来的气温变化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模拟及探究能力。
3.通过有序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探究兴趣,树立探究求实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教具准备:
地球仪、台灯、线子、四季卡片、手电筒、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师生共同欣赏四季图片(音乐伴奏)。
(二)师生谈话互动
师: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季节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认为四季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温度)能具体说明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四季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吗?(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二、探究活动
(一)猜想
师:我们每年都能感受四季的交替,每年都能欣赏到春季的生机勃勃、夏季的骄阳似火、秋季的硕果累累、冬季的白雪茫茫,我们在欣赏四季不同的美景感受冷暖差别的同时,你有没有考虑过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四季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知道的请你告诉大家,如果不知道请你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大胆的做出猜测。
学生自由发言。(与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有关、与太阳的远近有关、与地轴倾斜有关……)
(二)验证
师:同学们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看法,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结论应该怎么办呢?(引出课题并板书:四季成因)
1、备材料。
师: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呢?分别用来模拟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地球仪用来模拟地球、线绳用来模拟公转轨道、台灯模拟太阳、用橡皮泥做记号代表自己所在位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摆放实验器材。
2、实验前的准备。
(1)介绍地球仪
师:你对地球仪有哪些了解,能简单说一下吗?
学生自由发言。(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半球等)
教师适当补充,重点介绍太阳永远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为实验做铺垫。
(2)理解“直射”、“ 斜射”。
师:谁能借助实物演示一下“直射”。
①学生用手电筒演示。
师:通过“直射”一词你能不能想到另外一个词语(斜射)请演示一下。
提问:你认为两种照射方式不同之处是什么?(直射光线居中、强烈;斜射光线分散、稍弱)
②出示“直射”“斜射”示意图。
引出太阳直射是光线强烈,地面温度高;太阳斜射时光线微弱,地面温度低;太阳斜射的越厉害光线越弱,地面温度越低。
③出示地球受光照情况示意图。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受光照情况不同)
(3)学生演示地球运动状态。
师:地球是运动的,根据所学知识谁来演示一下地球的运动状态。(学生可边说边演示,其他学生可随时提出意见并指正)教师随机评价。
通过此环节为实验做铺垫,涉及的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自转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3.进行实验。
师:今天我们就以我们所在的北半球为例来研究一下四季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橡皮泥固定在我们所处的位置上。
(1)教师演示学生分组观察。
① 边观察边思考: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半球受到的光照情况有怎样变化?(多次模拟,反复观察)
学生观察后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北半球有时得到的光照多,有时得到的光照少,有时与南半球同样多。
②再观察再思考: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时北半球得到的光照最多?(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这是北半球应是什么季节?(夏季)
学生交流后摆放卡片。
③学生选择季节演示确定。
课前预测: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确定与夏季对比性强的冬季。在确定春、秋季公转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争议。
学生中产生分歧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通过演示充分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引起温度变化,从而准确的确定春秋季的公转位置。
最后教师总结提升。
(2)学生演示四季变化的全过程。
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并加以说明,出现问题学生可及时指正。
(3)课件演示四季形成过程。
(4)交流总结
师:通过实验你认为四季变化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自由发言(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与光照有关、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讨论:四季形成与地轴倾斜有关。
结论:地轴倾斜是造成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学生语言概述,如有困难可以填空形式完成。教师可在此环节结合学生的课前猜想渗透科学观念及验证思想。
三、拓展延伸
师:了解了四季成因后,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地球上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四季变化如南北极、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四季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等等。
借助此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总结
(一)学生总结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请把你的收获或是感受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教师总结
同学们,神奇的宇宙世界还有很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你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积累文化知识,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相信未来的你们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与震撼。
22 四季星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提出对秋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书面观察计划;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和“我的星座”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并获得研究星座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北斗七星、仙后座组成的形状,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仙后座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变化特点;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教学重难点
培养探究四季星空星座的乐趣。
教学准备:四季星图
?
?
教学过程:
一、欣赏星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璀璨的星空,让学生置身星河,教师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星空,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想像科学家那样去解开星空之谜吗?让我们带着无限的遐想,来研究美丽的秋季星空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交流课前观察,制定研究目标
师出示课件:星图 ,找出北斗七星(观察星空时,往天顶处可视为南方,往地平线为北方,人的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收获,提出问题。
2、明确探究主题:我们如何观察星空呢?
三、观察星空的方法指导
1、课件展示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大熊座和仙后座,让学生自主描述大熊座中北斗七星及仙后座五颗亮星的形状特征。
2、讨论与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北斗七星或仙后座的?如何描述它们在天空中的方位?
3、教师讲解:观察星座时确定方位很重要,我们常常把头顶的方向称为“天顶”,天顶以北称为“北天”,天顶以南称为“南天”。仙后座和大熊座都是北天比较容易找到的显著星座。在纸上画星座时,应先在纸上定出方位,一般应与实际观察的方位相对应,如观察北天时,纸的上方为南,下为北,左为西,右为东;观察南天时,纸的上方为北,下为南,左为东,右为西。
4、画星座:认准方向,把我们课前观察到的北斗七星及“我的星座”(学生自主选择的星座)组成的形状画在纸上。
5、小组交流:自己所画星座的形状以及画星座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是否在纸上标明了方向及观察的是北天还是南天,星座所在的位置是否准确等。
板书设计:
秋季星空
大熊座???????仙后座
北天: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南天: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23 太阳家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字、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天文,热爱大自然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图画,同学们发现火星的表面,你知道它跟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吗?你们想再认识其他星球的情况吗?
二、活动1 太阳系的“家族成员”
1.阅读文本资料,说说太阳系的家族成员。
2.观看课件,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有关家族成员。
三、活动2太阳系的运行
四、模拟太阳系活动
室外进行活动,在活动前先进行讨论,讲清要求。
五、作业 :火星上有生命吗?
24 烂灿银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与形状。
了解太阳系在银 河系中的地位。
了解银河系以 及河外星系在宇宙中的地位
认识宇宙的无限,培养正确的宇宙观
方法与过程:
通过查资料、读图讨 论
教学重难点
银河系的大小 天文单位与光年的换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夏末、秋初的晴朗夜晚,你到空旷的场地上去遥望星空,就会看到一条淡淡的光带从东北向南横贯天穹,宛如奔腾的河流一泻千力。这真的是天空中银色的河吗?? 描述对夜晚星空的感受
银河系的组成 课 件展示 美丽的银河
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回忆和讨论是否看到过银河
银河系的形状
1.出示银河系的照片。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描述对银河的新感受。
2.介绍银河系图象
正面形状
侧面形状 叙说对银河的新感受。
银河系的大小 1. 着重介绍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量单位
2. 介绍银河系的质量、年龄和 自转
3. 引导学生在银河系的正面和侧面寻找太阳
讲解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天文单位与光年的换算
在银河系中寻找太阳
25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目标: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乐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在特殊宇宙的时候,有人为了探索宇宙献出了生命,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探索呢?
二、学习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1、小组学习。
2、讨论:
a. 人类探索宇宙大致的过程是怎样的?
b. 为什么说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曲折漫长的过程?
c. 探测工具的进步对人类认识宇宙有什么帮助?
d. 我国在认识宇宙的探索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活动1河外星系
交流搜集的资料,探究对月球的认识。
四、活动2 宇宙探索。
讨论:空间科学的例子、与我们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联络外星生物
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的历史
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