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第十六单元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第十六单元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24 18:02:29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六单元训练卷
物 理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就越大
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
C.物体动量变化的方向,就是合外力冲量的方向
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越快
2.一装有柴油的船静止于水面上,船前舱进水,堵住漏洞后用一水泵把前舱的油抽往后舱,如图所示。不计水的阻力,船的运动情况是(  )
A.向前运动       B.向后运动
C.静止 D.无法判断
3.跳远时,跳在沙坑里比跳在水泥地上安全,这是由于(  )
A.人跳在沙坑里的动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B.人跳在沙坑里的动量变化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C.人跳在沙坑里受到的冲量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D.人跳在沙坑里受到的平均作用力比跳在水泥地上的小
4.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恒力F1、F2的作用下,在光滑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设甲在t1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I1,乙在t2时间内所受的冲量为I2,则F、I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I1=I2 B.F1C.F1>F2,I1>I2 D.F1=F2,I1=I2
5.如图所示,足够长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B以v0=3 m/s的水平速度冲上A,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上。若从B冲到木板A上到相对木板A静止这段时间内摩擦力对长木板的冲量大小为2 N·s,则A、B最后的共同速度及长木板的质量分别为(  )
A.1 m/s,1 kg B.1 m/s,2 kg
C.2 m/s,1 kg D.2 m/s,2 kg
6.A、B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其中球A的质量为mA=4 kg,两球发生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情况如图所示,则可知(  )
A.B球质量为2 kg
B.B球质量为6 kg
C.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20 J
D.碰撞是弹性碰撞,无机械能损失
7.A、B两车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两车仅在摩擦力作用下由运动到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两车的初动量相同,质量大的滑行时间长
B.若两车的初动能相同,质量大的滑行时间长
C.若两车质量相同,动量大的滑行时间长
D.若两车质量相同,动能大的滑行时间长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18 kg的垒球,以25 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45 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1 260 N
B.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360 N
C.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126 J
D.球棒对垒球做的功为36 J
9.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碰撞后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A和B都向左运动 B.A和B都静止
C.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 D.A静止,B向右运动
10.如图所示,物块A、B间拴接一个压缩后被锁定的弹簧,整个系统静止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块最初与左侧固定的挡板相接触,B物块质量为2 kg。现剪断A、B间的细绳,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在A离开挡板后,B物块的v-t图如图所示,则可知(  )
A.在A离开挡板前,A、B系统动量不守恒,之后守恒
B.在A离开挡板前,A、B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之后不守恒
C.弹簧锁定时其弹性势能为9 J
D.若A的质量为1 kg,在A离开挡板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3 J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11.(5分)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特点时,先提出了如下假设: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不变的。为了验证这个假设,该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先将弹性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尺寸大小的弹性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1)在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 。
(2)选择弹性小球a、b时,小球a、b的半径ra、rb应该满足关系:ra______rb(填“>”或“=”或“<”)。
(3)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_____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时间t
D.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SOA、SOB、SOC
E.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4)图2为测定未放被碰小球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线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图中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______cm,由实验测得的数据,如果满足等式_____,那么我们认为在碰撞中系统的动量是不变的。
12.(12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的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
试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算碰撞前m1v1+m2v2=________kg·m/s;碰撞后m1v1′+m2v2′=________kg·m/s。
计算碰撞前m1v+m2v=________kg·m2/s2;碰撞后m1v′+m2v′=________kg·m2/s2。
计算碰撞前+=________m/(s·kg);碰撞后+=________m/(s·kg)。
(3)通过以上计算可知,碰撞中的不变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一质量为M的航天器远离太阳和行星,正以速度v0在太空中飞行,某时刻航天器接到加速的指令后,发动机瞬间向后喷出质量为m的气体,气体向后喷出的速度大小为v1,求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v0 、v1均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14.(10分)质量m的滑块A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滑块B以初速度为v0向右运动,并与A发生碰撞。已知B的质量是A的k(k取正整数)倍。
(1)若滑块A、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求碰后B的速度;
(2)若滑块A、B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求碰撞后A、B的速度。
15.(12分)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A。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x。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C点比O点低5R。
16.(1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0 kg的物块A以v0=4.0 m/s速度沿粗糙水平面滑向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2.0 kg的物块B,物块A和物块B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物块粘在一起。已知物块A和物块B均可视为质点,两物块间的距离为L=1.75 m,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0,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物块A和物块B碰撞前的瞬间,物块A的速度v的大小;
(2)物块A和物块B碰撞的过程中,物块A对物块B的冲量I;
(3)物块A和物块B碰撞的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六单元训练卷
物 理(一)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A
【解析】据动量定理得I合=Δp,即I合与Δp等大同向,A错误,B、C正确;又I合=F合Δt,所以F合=,故F合越大,就越大,D正确。
2.【答案】A
【解析】虽然抽油的过程属于船与油的内力作用,但油的质量发生了转移,从前舱转移到了后舱,相当于人从船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的过程,故A正确。
3.【答案】D
【解析】人在下落中接触地面的瞬间速度不变,故跳在沙坑的动量与跳在水泥地的动量是相等的。故A错误;人跳在沙坑的动量与跳在水泥地的动量是相等的,到人的动量变成0,动量的变化是相等的。故B错误;人跳在沙坑的动量与跳在水泥地的动量变化是相等的,则由动量定理mv=Ft可知,人受到的冲量也是相等的,但在沙坑中由于沙的缓冲,使减速时间延长,故人受到的冲力将小于人在地面上的冲力,故人跳到沙坑里要安全,故C错误,D正确。
4.【答案】A
【解析】冲量I=Δp,从图上看,甲、乙两物体动量变化的大小相同,所以冲量大小I1=I2。又因为冲量I1=F1t1,I2=F2t2,t2>t1,所以F1>F2。
5.【答案】B
【解析】摩擦力对长木板的冲量大小为2 N·s,则摩擦力对物体B的冲量大小也为2 N·s,根据动量定理得:I=mBv0-mBv,代入数据解得:v=1 m/s,对长木板用动量定理,I=mAv,代入数据解得:mA=2 kg,故B正确。
6.【答案】B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A、B两物体在2s末时刻发生碰撞,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碰前A的速度为:,B的速度为:。碰后的AB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BvB=(mA+mB)v,解得:mB=6kg,故A错误,B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得,损失的机械能为:,代入数据得:△E=30J,故C、D错误。
7.【答案】CD
【解析】小车仅在摩擦力作用下由运动到静止,故小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f/m=μg不变。若两车的初动量相同,即p=mv相等,那么,质量大的初速度小,故滑行时间短,故A错误;若两车的初动能相同,即Ek=相等,那么,质量大的初速度小,故滑行时间短,故B错误;若两车质量相同,动量大的初速度大,故滑行时间长,故C正确;若两车质量相同,动能大的初速度大,故滑行时间长,故D正确。
8.【答案】AC
【解析】设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得·t=m(vt-v0),取vt=45 m/s,则v0=-25 m/s,代入上式,得=1260 N,由动能定理得W=mv-mv=126 J,选项A、C正确。
9.【答案】BC
【解析】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以两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取水平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系统总动量:,系统总动量为0,系统动量守恒,则碰撞前后系统总动量都是0;若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则碰撞后二者的速度相等,都是0;若碰撞不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则碰撞后二者的速度方向运动相反,即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故B、C正确,A、D错误。
10.【答案】ACD
【解析】在A离开挡板前,由于挡板对A有作用力,所以A、B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系统动量不守恒;离开挡板之后,系统的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故A正确;在A离开挡板前,挡板对A的作用力不做功,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机械能都守恒,故B错误;解除对弹簧的锁定后至A刚离开挡板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释放,全部转化为B的动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由图象可知,vB=3m/s,解得:Ep=9J,故C正确。分析A离开挡板后A、B的运动过程,并结合图象数据可知,弹簧伸长到最长时A、B的共同速度为v共=2m/s,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有:mBv0=(mA+vB)v共;;联立解得:E′p=3J,故D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11.【答案】(1)使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 = (3)BD (4)46.42 maSOB=maSOA+maSOB
【解析】(1)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为保证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在安装斜槽轨道时,要注意使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2)若要保证两球是对心碰撞,需要两个球大小相同,则.
(3)如果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定律,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a=mava'+mbvb′,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的高度相同,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两边同乘以时间t,mavat=mava't+mbvb′t,则有:maSOB=maSOA+mbSOB,则实验需要测量两球的质量、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sOA、sOB、sOC,故选BD;
(4)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mm,O、B间的距离为46.42cm;由理论公式分析可知,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aSOB=maSOA+mbSOB.
12.【答案】(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放开滑块1 (2)0.620 0.618 1.24 0.742 6.45 9.72
(3)滑块1、2碰撞前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 (4)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
【解析】 (1)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滑块1.
(2)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 m/s=2 m/s,m1v1=0.31×2 kg·m/s=0.620 kg·m/s
碰撞前滑块2的速度v2=0,
碰撞后两滑块具有相同的速度v= m/s=1.2 m/s
m1v1′+m2v2′=(m1+m2)v=(0.310+0.205)×1.2 kg·m/s=0.618 kg·m/s
m1v+m2v=1.24 kg·m2/s2,m1v′+m2v′=0.742 kg·m2/s2
+=6.45 m/(s·kg),+=9.72 m/(s·kg).
(3)通过以上计算可知,碰撞中的不变量应是滑块1、2碰撞前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的矢量和.
(4)计算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有摩擦.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3.【解析】设加速后航天器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v1+(M-m)v
解得
14.【解析】(1)若滑块A、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则滑块B碰A后的两者速度相同,设碰后两者速度为v,据动量守恒可得:
解得:碰后B的速度
(2)若滑块A、B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设碰后A、B速度分别为、,则
由动量守恒得:
由机械能守恒得:
联立解得:、
15.【解析】设分离前男女演员在秋千最低点B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1+m2)gR=(m1+m2)v
设刚分离时男演员速度的大小为v1,方向与v0相同;女演员速度的大小为v2,方向与v0 相反,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m2)v0=m1v1-m2v2
分离后,男演员做平抛运动,设男演员从被推出到落在C点所需的时间为t,根据题给条件,由运动学规律4R=gt2,x=v1t。女演员刚好回到A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2gR=m2v,已知m1=2m2,由以上各式可得x=8R。
16.【解析】(1)物块A运动到和物块B碰撞前的瞬间,根据动能定理可知:-μmgL=mv2-mv
解得:v=3 m/s。
(2)以物块A和物块B为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可知:mv=(m+M)v1
以物块B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可知:I=Mv1
解得:I=2 N·s,方向水平向右。
(3)以物块A和物块B为系统,根据能量关系可知:ΔE=mv2-(m+M)v
解得:ΔE=3 J。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六单元训练卷
物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从空中某一高度同时平抛,自由落下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落至地面的过程中(  )
A.它们的动能变化不同,动量变化相
B.它们的动能变化相同,动量变化相同
C.它们的动能变化不同,动量变化不同
D.它们的动能变化相同、动量变化都不同
2.图中有一位聪明的小屁孩不小心误入光滑的冰面上,他哭着脱下1 kg的棉袄以2 m/s的速度水平扔出,最终他滑出冰面脱离危险,已知脱掉棉袄后小屁孩的质量为16 kg,则他脱离危险的速度大小为(  )
A.0.100 m/s B.0.120 m/s
C.0.125 m/s D.0.150 m/s
3.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世界大赛中屡屡创造佳绩。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捧”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
A.甲对乙的冲量和乙对甲的冲量一定相同
B.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
D.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
4.2018年3月22日,一架中国国际航空CA103客机,从天津飞抵香港途中遭遇鸟击,飞机头部被撞穿约一平方米的大洞,雷达罩被砸穿,所幸客机及时安全着陆,无人受伤。若飞机的速度为700 m/s,小鸟在空中的飞行速度非常小,小鸟的质量为0.4 kg。小鸟与飞机的碰撞时间为2.5×10-4 s。则飞机受到小鸟对它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约为(  )
A.104 N B.105 N C.106 N D.107 N
5.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A正以速度v0匀速运动。某时刻小球A与质量为3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两球相碰后,A球的动能恰好变为原来的。则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是(  )
A. B. C.或 D.无法确定
6.一质量为m的铁锤,以速度v竖直打在木桩上,经过Δt时间而停止,则在打击时间内,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的大小是(  )
A. mgΔt B. C. D.
7.蹦极是勇敢者的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蹦极者从高台跳下,在空中经历加速、减速下降至速度为零,然后再通过反弹上升。设蹦极者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运动过程为Ⅰ,弹性绳张紧至最低点速度为零的过程为Ⅱ,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过程Ⅰ中,蹦极者受到的重力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
B.在过程Ⅰ中,蹦极者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与过程Ⅱ中绳子弹力冲量的大小相等
C.在过程Ⅰ中,每秒钟蹦极者动量的变化量相同
D.在过程Ⅱ中的任意一段时间内,蹦极者受到合力的冲量方向始终向上
8.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已知碰前两球的动量分别pA=12 kg·m/s、pB=13 kg·m/s,碰撞后它们动量的变化量ΔpA与ΔpB有可能是(  )
A.ΔpA=-3 kg·m/s,ΔpB=3 kg·m/s B.ΔpA=4 kg·m/s,ΔpB=-4 kg·m/s
C.ΔpA=-5 kg·m/s,ΔpB=5 kg·m/s D.ΔpA=-24 kg·m/s,ΔpB=24 kg·m/s
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 A和质量为m的小球B通过轻弹簧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质量为m的小球C以初速度v0沿AB连线向右匀速运动,并与小球A发生弹性碰撞。在小球B的右侧某位置固定一块弹性挡板(图中未画出),当小球B与挡板发生正碰后立刻将挡板撤走。不计所有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小球B与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碰后小球B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则B与挡板碰后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m可能是(  )
A.mv B.mv
C.mv D.mv
10.在冰壶比赛中,球员手持毛刷擦刷冰面,可以改变冰壶滑行时受到的阻力。 如图a所示,蓝壶静止在圆形区域内,运动员用等质量的红壶撞击蓝壶,两壶发生正碰。若碰撞前、后两壶的 v-t图像如图 b 所示。关于冰壶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壶发生弹性碰撞
B.碰撞后两壶相距的最远距离为1.1 m
C.蓝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较大
D.碰撞后蓝壶的加速度大小为0.12 m/s2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11.(7分)如图所示为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A、B相互作用后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频闪的频率为10 Hz。开始时两个滑块静止,它们之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滑块用细绳连接,细绳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 g、300 g,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细绳烧断后,A滑块做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B滑块做________运动,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A、B动量分别为_______ kg·m/s,_______ kg·m/s,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10分)如图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m1__________m2(填“>”或“<”);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B.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C.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线段OP的长度越大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N几乎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仅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用测量的量表示)
(4)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如图所示。他发现M和N偏离了OP方向。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动量守恒,他想到了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连接OP、OM、ON,作出M、N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M′、N′。分别测量出OP、OM′、ON′的长度。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动量守恒。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花样滑冰是一个竞技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育项目。在某花样滑冰赛场上,男女运动员一起以v0=2 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滑行,某时刻男运动员将女运动员以v1=6 m/s的速度向前推出,已知男运动员的质量为M=60 kg,女运动员的质量为m=40 kg,不计冰面的摩擦阻力,求:
(1)将女运动员推出后,男运动员的速度;
(2)在此过程中,男运动员推力的冲量大小。
14.(10分)如图,三个质量相同的滑块A、B、C,间隔相等地静置于同一水平直轨道上。现给滑块A向右的初速度v0,一段时间后A与B发生碰撞,碰后A、B分别以v0、v0的速度向右运动,B再与C发生碰撞,碰后B、C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滑块A、B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同一恒定值,两次碰撞时间均极短。求B、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
15.(10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的木板B,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光滑的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相连,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滑块A以初速度v0从右端滑上B,并以滑离B,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m,试求:
(1)A滑到B最左端时,B、C的速度;
(2)木板B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
(3)圆弧槽C的半径R。
16.(13分)两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1)滑块a、b的质量之比;
(2)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十六单元训练卷
物 理(二)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B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知,两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下降的高度相同,则重力做功相同,动能的变化量相同;因下落的时间相同,根据动量定理Δp=mgt可知动量的变化相同,选项B正确。
2.【答案】C
【解析】小屁孩和他的棉袄组成的系统在光滑的冰面上所受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0,即1×2+16v2=0,解得v2=-0.125m/s,即该小孩脱离危险的速度大小为0.125m/s,C正确。
3.【答案】B
【解析】甲、乙间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对乙的冲量与乙对甲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她们相互作用的冲量不相等,故A错误;由于甲对乙的冲量与乙对甲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动量定理,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正确;甲、乙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不知道甲、乙的质量关系,动量变化大小相等,动能变化不一定相等。不能求出甲乙动能变化关系,无法判断做功多少,故C错误,D错误。
4.【答案】C
【解析】鸟与飞机撞击时系统动量守恒,以飞机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鸟的质量远小于飞机的质量,鸟的速度远小于飞机的速度,鸟的动量远小于飞机的动量,可以忽略不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后鸟与飞机的速度相等,为v=700m/s,对小鸟,由动量定理得:,解得:,接近106N,C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碰后A球的动能恰好变为原来的,由Ek=mv2知,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取碰撞前A球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得 v′=±v0;碰撞过程中AB动量守恒,则有:mv0=mv′+3mvB;当 v′=v0时,解得:vB=v0;因vB<v0,不符合运动情况,故不可能。当 v′=-v0,解得:vB=v0,故选A。
6.【答案】C
【解析】对铁锤应用动量定理,设木桩对铁锤的平均作用力为F,则有,解得,所以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故C正确。
7.【答案】AC
【解析】在过程Ⅰ中,蹦极者只受重力,重力冲量等于在过程Ⅰ中动量的改变量,mg=,每秒钟重力的冲量相等,每秒钟蹦极者动量的变化量就相同,故A、C正确;在过程Ⅰ中,蹦极者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与过程Ⅱ中绳子弹力与重力合冲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在过程Ⅱ中的开始阶段,重力大于弹性绳的弹力,蹦极者受到合力的冲量方向向下,故D错误。
8.【答案】AC
【解析】如果△PA=-3kg?m/s,△PB=3kg?m/s,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碰后两球的动量分别为 P′A=PA+△PA=12kg?m/s-3kg?m/s=9kg?m/s、P′B=PB+△PB=13kg?m/s+3kg?m/s=16kg?m/s,可知,碰撞后A的动能减小,B的动能增大,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是可能的,故A正确;如果△PA=4kg?m/s,△PB=-4kg?m/s,遵守动量守恒定律。A球的动能增加,B球的动能减小,不符合实际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故B错误;如果△PA=-5kg?m/s,△PB=5kg?m/s,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碰后两球的动量分别为 P′A=PA+△PA=12kg?m/s-5kg?m/s=8kg?m/s、P′B=PB+△PB =13kg?m/s+5kg?m/s=18kg?m/s,可知,碰撞后A的动能减小,B的动能增大,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是可能的,故C正确;如果△PA=-24kg?m/s,△PB=24kg?m/s,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碰后两球的动量分别P′A=PA+PA=12kg?m/s-24kg?m/s=-12kg?m/s、P′B=PB+△PB =13kg?m/s+24kg?m/s=37kg?m/s,可知,碰撞后A的动能不变,B的动能增大,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是不可能的,故D错误。
9.【答案】BC
【解析】质量相等的C球和A球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交换,当A、B两球的动量相等时,B球与挡板相碰,则碰后系统总动量为零,则弹簧再次压缩到最短即弹性势能最大(动能完全转化为弹性势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系统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Ep=mv,B正确;当B球速度恰为零时与挡板相碰,则系统动量不变化,系统机械能不变;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mv0=,弹性势能最大,由功能关系和动量关系可求出Ep=mv-×mv=mv,所以,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介于二者之间都有可能,C正确。
10.【答案】BD
【解析】设碰后蓝壶的速度为v,碰前红壶的速度v0=1.0m/s,碰后红壶的速度为v′0=0.4m/s,取碰撞前红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0=mv′0+mv,解得:v=0.6m/s;碰撞前两壶的总动能为 Ek1=mv02=0.5m。碰撞后前两壶的总动能为 Ek2=mv′02+mv2=0.26m<Ek1,所以两壶碰撞为非弹性碰撞,故A错误;根据碰前红壶的速度图象可知红壶的加速度大小为:,所以蓝壶静止的时刻为:,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碰后两壶相距的最远距离为:,故B正确;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碰后红壶的加速度比蓝壶的加速度小,两壶质量相等,所以红壶的滑动摩擦力比蓝壶的滑动摩擦力大,故C错误;碰后蓝壶的加速度大小为,故D正确。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7分)
11.【答案】匀速直线 0.09 m/s 匀速直线 0.06 m/s 0.018 kg·m/s 0.018 kg·m/s 系统动量守恒
【解析】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可知A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频闪照相的时间间隔,其速度大小为;根据照片记录的信息可知B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A的动量PA=mAvA=0.200kg×0.09m/s=0.018kg?m/s,B的动量PB=mBvB=0.300kg×0.06m/s=0.018kg?m/s,由此可见A、B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的总动量为零,与释放前的动量相等,因此系统动量守恒。
12.【答案】(1) > BC (2)C (3)m1OP=m1OM+m2ON m1OP2=m1OM2+m2ON2 (4) m1OP=m1OM?+m2ON?
【解析】(1)为了防止入射球碰后反弹,应让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同,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其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实验需要验证:,因小球均做平抛运动,下落时间相同,则可知水平位移,因此可以直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进行验证,故有,实验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小球落地点的位置,测量质量需要天平,测量小球落地点的位置需要毫米刻度尺,因此需要的实验器材有BC。
(2)A、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如所受阻力不同等,小球的落点不可能完全重合,落点应当比较集中,但不是出现了错误,故AB错误;C、由于落点比较密集,又较多,每次测量距离很难,故确定落点平均位置的方法是最小圆法,即用尽可能最小的圆把各个落点圈住,这个圆的圆心位置代表落点的平均位置,故C正确;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由于水平速度越小,则线段OP的长度越小,故D错误。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又,,,代入得: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满足能量守恒,则:,代入得;。
(4)如图所示,连接OP、OM、ON,作出M、N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如图所示,分别测量出的长度。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动量守恒。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3.【解析】(1)设推出女运动员后,男运动员的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解得,“﹣”表示男运动员受到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相反。
(2)在此过程中,对女运动员有:I=mv1-mv0,解得I=160N·s.
14.【解析】设滑块质量为m,A与B碰撞前A的速度为vA,由题意知,碰后A的速度vA′=v0,B的速度vB=v0,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A=mvA′+mvB①
设碰撞前A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WA,由功能关系得:WA=mv-mv②
设B与C碰撞前B的速度为vB′,B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WB,由功能关系得:WB=mv-mv′③
据题意可知:WA=WB④
设B、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B′=2mv,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v=v0。
15.【解析】(1)B、C速度相等,设为v,对A、B、C组成的系统,规定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
解得BC的速度为:v=v0。
(2)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得:
解得:μ=
(3)A、C共速为v2时,A滑到C最高点,对A、C由动量守恒,规定向左为正方向,有:
根据能量守恒有:
联立解得:。
16.【解析】(1)设a、b质量分别为m1、m2,a、b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由题给图象得:v1=-2 m/s,v2=1 m/s
a、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由题给图象得:v= m/s。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m2)v
解得:=。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ΔE=m1v+m2v-(m1+m2)v2
由图象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m1+m2)v2
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