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第二章 第三节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4 第二章 第三节 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1-26 18: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通过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习过程】
【活动探究一】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平衡移动方向)
温度变化 混合气体颜色 c(NO2)
1 将充有NO2的烧瓶放入冷水中
2 将充有NO2的烧瓶放入热水中
【活动探究二】
温度能使平衡移动,其移动的本质是什么?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巩固练习一】
在一定体积的 密闭容器中,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 的化学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 =c(CO) c(H2O),可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t图像)







【活动探究三】表一: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
1 先加5滴0.03 mol/L KSCN溶液,再取2滴0.01 mol/L FeCl3溶液与之混合,观察颜色变化;然后再加2滴1mol/L 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 先加5滴0.03 mol/L KSCN溶液,再取2滴0.01 mol/L FeCl3溶液与之混合,观察颜色变化;然后再加2滴1mol/L 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表二:
改 变 浓 度 Q、K关系 平衡移动方向
增大反应物 增大c(FeCl3)或c(KSCN)
增大生成物 增大c[Fe(SCN)3]

思考:改变浓度时化学平衡为什么会发生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1、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固体或纯液体,改变其用量化学平衡不移动。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t图像)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图像) 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图像)







【巩固练习二】
2SO2(g)+O2(g) 2SO3(g) ΔH =-197.8 kJ·mol-1
是硫酸制造工业的基本反应。在生产中通常采用通入过量的空气的方法。为什么?

【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当堂检测】
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HI(g) H2(g)+I2(g)的△H>0,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且其他条件不变时:
(1)如果升高温度,平衡混合物的颜色 ;
(2)如果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气,化学平衡 移动。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CO + NO2 CO2 + NO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D.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3.(双选)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
①HUr + H2O Ur- + H3O+
尿酸 尿酸根离子
②Ur-(aq)+Na+(aq) 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的ΔH>0 B.正反应的ΔH<0
C.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课堂反思】




PAGE



1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十年铸剑,只为炉火纯青;一朝出鞘,定当倚天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