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重 点 回 顾1、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政绩?
2、唐玄宗统治前期农业发展情况?
3、唐玄宗统治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4、唐太宗是指( )我国唯一的女皇是( )李隆基是指( )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诞生:
什么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逐级选拔人才。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宋代又增殿试一级。明清时考试增为四级:科试,及格者为秀才;乡试,及格者为举人;会试,及格者为贡士;殿试,及格者为进士,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明清的各级考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进士及第后授给一定的官职。资料:
科 举 制 创 立 的 背 景九品中正制后期的弊端:
按照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吏
高门子弟做大官,寒门子弟无法做官
表现: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的创立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想 一 想 科举考试比原来的选官制度有什么进步?
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是谁? 不必说 ,光滑的 ,______皂荚树,紫红的_________,也不必_______________,肥胖的黄蜂 ,轻捷的叫天子( )_________________云霄里去了。 单是 _______ 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碧绿的菜畦石井栏桑 葚高大的鸣蝉在树叶里长吟伏在菜花上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短短的泥墙根贴经: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将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遮盖住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它是古代科举考试“明经科”中的一种试题类型。
“五经”: 《尚书》、 《诗》、 《礼》、 《易》 、 《春秋》科举制的完善:(重点)
唐太宗:扩大国学,严格考试科举制的完善武则天:开设殿试,创设武举唐玄宗:主考诗赋,亲自面试想 一 想
武则天为什么要开始殿试?科 举 考 试 的 影 响(难点)政治统治上:
社会思想上:
文化教育上:
社会矛盾上:
社会风俗上:
国际影响上:
现实社会上:扩大了统治基础
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但禁锢了思想
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诗赋的兴盛
缓和了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
读书求取功名成为社会风气
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学习风气盛行
国家公务员考试想 一 想 唐玄宗以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本 课 小 结李 德 裕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穷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职。
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
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通称“举人”。举人登科便
授官,不再称举人,应试不合格则须再次应举。举人
没有出身,只享有免除本人丁役、身丁钱米的特权;
曾赴省试的举人,可以赎免徒以下的公罪和杖以下的
私罪。举人殿试合格,按五甲授予本科及第、出身或
同出身等身分。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殿试放榜,举行唱名仪式,皇帝临殿,由知举官依
照甲次、名次宣唤中第举人姓名,当殿授予出身,
并各赐绿袍、笏、靴等。新及第人选日期集,赴闻
喜宴,编同年小录等。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