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水的三态变化
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
1.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3题“用纸盒可以烧开水”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盒却没有烧着.关于纸盒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B.?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D.?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2.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酒精沸点比水银沸点更低????????????????????????????????????D.?酒精气体无毒,水银气体有毒
3.烧瓶内有一定质量的水,用火加热至沸腾,然后撤去火使瓶内的水停止沸腾。迅速用橡皮塞盖住瓶口后倒置,再向瓶底浇冷水,如下图所示,瓶中的水又会沸腾,这是因为(?? )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4.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冰的形状是否会影响熔化的快慢,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量出50 mL蒸馏水3份,分别倒入容积均为50 mL、表面积依次由大N4,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确保没有水溅出。②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时间。⑧用字母A、B、C分别给3个烧杯做标注。④把模型盒从冰箱里拿出来,迅速将每个冰块放入对应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三冰块熔化所用的时间。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目的是控制变量,使冰块质量相同????B.?步骤②的目的是控制变量,使冰块温度相同
C.?该方案的缺点是没有设置对照组?????????????????????D.?预期熔化最慢的是球体冰块,因为它受热面积最小
5.皑皑冰原,蕴藏着无数的自然奥秘。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是一项很有科技含量,也很有意思的事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工作者。2014年2月8日,五星红旗又一次在白茫茫的南极大陆飘扬,分外显眼。站如其名,南极泰山站(如图所示)在中国极地科考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高峰。而南极气温最低可达-89.2 ℃,则当地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
物质 固态煤油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30 -117 -39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三种温度计都行
二、实验探究题(共14题;共72分)
6.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此时水温度不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GH段物质为________态.
7.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他们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
(3)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为什么?________
8.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温度/℃ … 93 94 95 96 97 98 98 96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分钟时的数据;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
(3)在图2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9.小雪和小科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1中硬纸片的作用是________。
(2)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3)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图3是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造成曲线a、b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10.陈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水的汽化和液化现象。酒精灯通过石棉网对烧瓶里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通入烧杯中(烧杯中盛有15℃的冷水),温度计甲用于测量沸水的温度,温度计乙用于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
???????????????????????? 甲????????? 乙
(1)烧瓶内的水沸腾后,陈明观察到甲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水的沸点为________℃,此时烧瓶内液面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整个加热过程中,甲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乙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说明烧杯中水的温度________了,这是因为__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右侧烧杯内水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寒冷的冬天,某兴趣小组发现,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细金属丝割穿了冰块,而冰块保持完整.
他们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由于冰的熔化和凝固引起的.关于冰熔化的原因.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l:冰块的厚度小.
猜想2:金属丝的温度低.
猜想3: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大.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2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只改变冰块的厚度进行实验,金属丝都能割穿冰块.这说明猜想1是________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________;
如何判断:________.
1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装置中A的作用是防止热量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
(3)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4)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3.?小军同学用一酒精灯加热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是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图象,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冰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沸腾时的温度时 ________ ℃,且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而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从图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以判断冰的比热容________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___? 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 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15.? 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____?.
(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
16.?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物质的温度/℃ 50 70 80 80 80 80 90 100
(1)由以上数据,在方格纸上已描出了各点,请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画出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由图象可知,此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_?℃.
17.在“探究冰和蜡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在固定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________? ℃.
(3)(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象,则图________?是蜡的熔化图象,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________?.
(5)(5)细心的小丽发现:在图象乙中,物质第1min和第5min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
18.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①所示)来完成实验。
(1)图②中C、D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_?? (填“C”或“D”)。
(2)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③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________?。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__?(填“A”或“B”)。
(3)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________?。
19.如图甲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小红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要使此温度计的示数继续继续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
(2)小红同学又认真观察了家里烧开水的过程,发现当水沸腾时,壶嘴口不断有“白气”出现时;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却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口有一小段距离,在壶嘴位置却几乎看不见“白气”(如图乙).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上面的两个现象.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共9题;共50分)
20.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__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________.
(2)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A.?水蒸汽???????????????????????????????????????????B.?小水珠
(4)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分钟.
21.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________。
(2)改正实验装置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
蜡的状态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
22.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干了,而地面瓷砖是不吸水的。为探究“水的消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撒在凉爽的室内、风和日丽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砖的大小均相同)
(1)地上的水干了,它属于物理学中的________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与________等因素有关。小强在室内的实验________(选填“是”或“否”)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在随州农村,农业缺水现象普遍,张爷爷种了一块玉米地,玉米苗一尺多高,为抗旱、节水、保墒,在下列措施中,应向张爷爷推荐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A.?早、晚气温较低时浇水???????????????????B.?中午风和日丽时浇水???????????????????C.?把水均匀泼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蔸附近浇水??????????????????????????E.?在植株间的空地处可用些秸秆、树叶作简单覆盖
23.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了;(选填“高”或“低”)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4.?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点.
(1)图中是“研究水的沸点”实验,如图乙中A、B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在实验中记录了下列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3 ?98 ?98 ?98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_?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4)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5.?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______?(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