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食物的消化(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1.2 食物的消化(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3-15 18:14:19

文档简介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2食物的消化(1)
教学设计
课题
1.2食物的消化(1)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描述食物在口腔的变化;
2.概述消化的概念;
3.通过设计、完成对也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
食物的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难点
食物的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馒头图片
导语:馒头是北方最普通的食品,将馒头放在口腔,你细细的咀嚼,慢慢品味,会发现越嚼越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看图片,随着老师的思路进入课堂。
通过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一、食物在口腔的消化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
介绍:1.唾液作用
2.小知识: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与老师互动
了解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能力,核试验动手能力
探究竟
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活动: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做一些必要的提示。
早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思考讨论
展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图片
出示:唾液腺的图片。
思考:1.口腔中的哪些结构与消化有关?分别有什么作用?
2.食物进入口腔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思考、讨论
探究竟
探究实验: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中的消化作用。
参考教材上的教学步骤,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牙齿咀嚼在食物中的消化作用。
了解牙齿的消化作用
思考讨论
1.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2.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3.如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说明什么?
思考、讨论
食物的消化方式有两种: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讲解: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并举例说明。
与老师互动
认真倾听
了解食物的消化方式
介绍:淀粉的消化过程。
解释:消化酶的特点
并出示:酶的消化作用图片
解释:“囫囵吞枣”的危害。
与老师互动
认真倾听
注意改正饮食中的不良习惯。
提醒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更不能囫囵吞枣。
2.不要吃汤泡饭或水泡饭。
3.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4.尽量不吃零食,尤其是甜食,保持口腔清洁。
5.不要用牙齿咬过硬的东西,造成人为的损伤牙釉质。
课堂练习
1.冰糖葫芦是我们喜欢吃的一种零食,可是每次看到糖葫芦,我们就会感觉嘴里有液体从舌头上流出。分泌这种液体的器官是( )
A.舌头 B.牙齿 C.食道 D.唾液腺
2.唾液对食物中的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它可以将淀粉转化为( )
A.葡糖糖 B.无机盐 C.麦芽糖 D.维生素
3.下列舌头的功能与消化有关的是( )
A.搅拌食物 B.感受味道
C.辅助发声 D.通过舌面的变化,分析病情
4.“牙好,胃口就好”。人的牙齿对食物的消化所起的作用是( )
A.清洁 B.切断、磨碎 C.搅拌 D.分泌消化液
5.合理的饮食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下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饮食习惯是( )
A.狼吞虎咽 B.爱吃零食
C.经常把馒头放入米粥中,泡着吃
D.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完成课堂练习
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互动总结
运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锻炼思维。
板书
1.2 食物的消化(1)
课件29张PPT。第2节 食物的消化(1) 冀教版 生物 七年级下新知导入 馒头是北方最普通的食品,将馒头放在口腔,你细细的咀嚼,慢慢品味,会发现越嚼越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新知讲解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的过程,叫做消化。一、食物在口腔的消化新知讲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新知讲解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 小知识:1.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
2.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新知讲解提出问题:唾液在馒头的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
探究竟·实验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10分钟后新知讲解完成试验:分小组按要求完成实验
实验现象:不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变蓝淀粉没有被消化分解新知讲解得出结论:淀粉 口腔中处理唾液腺外,还有舌和牙齿。舌和牙齿岁馒头的消化起什么作用呢?麦芽糖唾液淀粉酶
口腔新知讲解1.口腔中的哪些结构与消化有关?分别有什么作用?
2.食物进入口腔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思考舌、牙齿、唾液腺。
舌搅拌;牙齿咀嚼;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新知讲解实验目的:说明牙齿在口腔消化中的作用。
材料用具:馒头、唾液、试管、试管架、解剖针、烧杯、37℃温水、刀片等
实验步骤:
实验·模拟牙齿咀嚼在食物中的消化作用10分钟后新知讲解实验现象:
部分变蓝淀粉被消化分解不变蓝部分淀粉未被消化分解新知讲解思考讨论:
1.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2.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3.如果两支试管都变蓝,说明什么?馒头块与馒头渣牙齿咀嚼、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接触,有利于唾液对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实验时,加入唾液的量不足,应在加入适量的唾液。新知讲解物理消化:化学消化:消化的方式消化方式消化道的机械作用,食物的本质不变
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消化酶的分解作用,食物的本质改变
如:淀粉 麦芽糖唾液淀粉酶新知讲解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 酶 麦芽糖 酶 葡萄糖新知讲解消化酶 消化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活性蛋白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消化酶只能促使一种物质分解,这正如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样。新知讲解酶的消化作用新知讲解“囫囵吞枣”的危害:
“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食物只有被嚼碎,才容易和消化液接触,被消化酶分解。否则,吃下去的食物,并不易被消化。新知讲解龋齿的形成 如果口腔不洁,食物碎屑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就会破坏牙釉质,导致龋齿。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人体最硬的物质,
损坏后不能再生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内有神经和血管保护:①讲究卫生:刷牙;
②不要过硬的东西;③不长时间含糖;
④适量补氟;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新知讲解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更不能囫囵吞枣。
2.不要吃汤泡饭或水泡饭。
3.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4.尽量不吃零食,尤其是甜食,保持口腔清洁。
5.不要用牙齿咬过硬的东西,造成人为的损伤牙釉质。提醒课堂练习1.冰糖葫芦是我们喜欢吃的一种零食,可是每次看到糖葫芦,我们就会感觉嘴里有液体从舌头上流出。分泌这种液体的器官是( )
A.舌头 B.牙齿 C.食道 D.唾液腺
2.唾液对食物中的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它可以将淀粉转化为( )
A.葡糖糖 B.无机盐 C.麦芽糖 D.维生素
3.下列舌头的功能与消化有关的是( )
A.搅拌食物 B.感受味道 C.辅助发声 D.通过舌面的变化,分析病情DCA课堂练习4.“牙好,胃口就好”。人的牙齿对食物的消化所起的作用是( )
A.清洁 B.切断、磨碎 C.搅拌 D.分泌消化液
5.合理的饮食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下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饮食习惯是( )
A.狼吞虎咽 B.爱吃零食
C.经常把馒头放入米粥中,泡着吃 D.早晚刷牙,饭后漱口BD课堂总结预防龋齿物理消化消化舌的搅拌、口腔的吞咽化学消化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牙齿的咀嚼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举例举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板书设计预防龋齿物理消化消化舌的搅拌、口腔的吞咽化学消化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牙齿的咀嚼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举例举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2 食物的消化(1)作业布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2节 食物的消化(1)
一、单选题
1.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
A.无机盐 B.葡萄糖 C.麦芽糖 D.二氧化碳
2.“牙好,胃口就好”。人的牙齿对食物的消化所起的作用是( )
A.清洁 B.切断、磨碎 C.搅拌 D.分泌消化液
3.下列舌头的功能与消化有关的是( )
A.搅拌食物 B.感受味道 C.辅助发声 D.通过舌面的变化,分析病情
4.食物消化的开始部位是( )
A.胃 B.口腔 C.食道 D.小肠
5.小明在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中,他应将温度控制在( )
A.45℃左右 B.20℃左右 C.100℃左右 D.37℃左右
6.下列消化过程属于化学消化的是( )
A.口腔吞咽 B.舌的搅拌 C.唾液的消化作用 D.牙齿的咀嚼
7.有些人吃饭狼吞虎咽,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这里主要会影响食物中哪种物质的消化(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8.冰糖葫芦是我们喜欢吃的一种零食,可是每次看到糖葫芦,我们就会感觉嘴里有液体从舌头上流出。分泌这种液体的器官是( )
A.舌头 B.牙齿 C.食道 D.唾液腺
9.下列消化过程属于物理消化的是( )
A.胃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B.淀粉被转化为葡萄糖 C.唾液的消化作用 D.牙齿的咀嚼
10.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最终被消化、分解成( )
A.氨基酸 B.葡萄糖 C.麦芽糖 D.二氧化碳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浆糊 唾液
温 度
37℃
100℃
0℃
时 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11.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同学探究的课题是( )
A.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 B.探究淀粉遇碘能否变蓝色
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D.探究温度和时间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12.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变蓝,②变蓝 B.①变蓝,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②变蓝 D.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13.人吃下某种食物后,感觉恶心反胃,吐出食物后,感觉牙齿极度不舒服,用水洗漱嘴,过一段时间后才感觉舒服。使牙齿不舒服的是( )
A.唾液 B.胃酸 C.胰液 D.胆汁
14.下列关于龋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龋齿又称蛀牙,是小虫子将牙齿咬了个洞
B.龋齿是细菌对牙齿分解、破坏的结果
C.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被细菌发酵后,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形成龋齿
D.龋齿是口腔内多余的牙齿
15.关于牙齿的说法,恰当的是( )
A.牙齿由牙冠、牙颈、牙根、牙釉质等部分组成 B.牙齿由牙冠、牙颈、牙根、牙髓等部分组成
C.牙齿具有咀嚼食物的作用 D.牙齿可以搅拌食物
16.下列做法有利于健康的( )
A.吃饭时狼吞虎咽 B.经常吃零食
C.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D.经常用牙齿咬比较坚硬的物质
二、综合题
17.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pH值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1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37℃
7
变蓝色
2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7
不变色
3
2ml淀粉糊,2ml唾液
45℃
7
变蓝色
4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1.8
变蓝色
(1)试管1和2比较,说明 。
(2)试管2和3比较,说明 。
(3)试管 和 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4)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
18.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号
2号
3号
4号
馒头块
0.5g
0.5g
馒头碎屑
0.5g
0.5g

2ml
2ml
唾液
2ml
2ml
条件
37℃保温5分钟
碘液检测
2滴
2滴
2滴
2滴
实验现象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2、4号试管进行实验,观察到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变蓝、不变蓝)。
(3)如果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
1.C
【解析】食物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2.B
【解析】牙齿是人体口腔内帮助消化的器官,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跟舌头一块完成咀嚼活动,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利用其中淀粉的分解。
3.A
【解析】舌头在咀嚼过程中所起的搅拌作用,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可促进淀粉的分解,同时形成食物糜,便于吞咽。
4.B
【解析】食物中的淀粉能被口腔中的唾液进行初步消化。因此,食物消化的开始部位是口腔。
5.D
【解析】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在人的体温条件下,效果最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应将温度控制在37℃左右。
6.C
7.A
【解析】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唾液中有消化淀粉的酶,狼吞虎咽,食物没有与唾液重复混合,严重影响食物淀粉的消化。
8.D
【解析】流出的液体是唾液,分泌唾液的器官是唾液腺。
9.D
10.B
【解析】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被转化成葡萄糖。
11.C
【解析】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看出,该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是研究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12.B
【解析】由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所以加入唾液的2号试管内,在一定时间后,淀粉会被分解为麦芽糖,而1号试管不会。淀粉遇碘变蓝,而麦芽糖不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的知识。
13.B
【解析】人在呕吐的时会将胃酸吐出,胃酸的酸度非常高,胃酸在口中粘到牙齿上,引起牙齿被胃酸腐蚀。因为牙齿主要成分就是钙,钙是最怕酸的。
14.C
【解析】龋齿又称虫牙、蛀牙。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破坏牙牙釉质,形成龋齿。
15.C
【解析】牙齿由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组成;口腔中的牙齿具有咀嚼食物的作用;舌能搅拌食物。
16.C
【解析】吃饭时狼吞虎咽,不利于唾液与食物的混合,不利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经常吃零食,不利于口腔清洁,对牙齿不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有利于保持口腔清洁,能有效的预防龋齿;经常用牙齿咬比较坚硬的物质,对牙齿不利。
17.(1)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2)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
(3)2 4 (4)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淀粉
【解析】(1)试管2中加入唾液,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1中加蒸馏水,滴加碘液变蓝,证明试管2内的淀粉被分解,说明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2)试管2、试管3的区别是温度的不同,从试管2不变蓝而试管3变蓝的结果,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3)试管2和试管4除PH值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这两个试管进行比较,可以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pH值的影响。(4)试管2中的淀粉糊在唾液淀粉酶的参与下,被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所以试管2内最终滴加碘液时不会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