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甲午中日战争[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11-09 07: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甲午中日战争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巢科这是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里,高悬着甲午海战中日军俘获的清政府北洋水师“靖远”、“镇远”两舰的铁锚,锚周围摆放着“镇远”舰主炮弹90枚,并围以锚链数匝。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
中国:
欧美:
朝鲜: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大陆政策战争爆发的背景“大陆政策”的出台日本:
中国:
欧美:
朝鲜:面对日本的侵略政策,清政府持何态度?李 鸿 章: 保全自身实力和北 洋地盘,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慈禧太后:忙于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希望对日“和平了事”避战求和欧美列强会来“调停”吗?推行何种政策?战争爆发的背景“大陆政策”的出台列强对日本是何态度呢?后党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日本:
中国:
欧美:
朝鲜:美国:
英国:
德法:
俄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想乘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权益准备尚未就绪,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列宁战争爆发的背景“大陆政策”的出台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爆发东学党起义后党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日本:
中国:
欧美:
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天津会议专条》(1885年):“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一八九四年年六月,日海陆军八千人在朝鲜仁川登陆
战争爆发的背景“大陆政策”的出台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爆发东学党起义后党和李鸿章“避 战求和”的政策日本:
中国:
欧美:
朝鲜:——必然性——导火线——有利的国际环境——可乘之机日、中一战不可避免,胜败双方已在意料之中。结论:战争经过丰岛海战舰船资料:巡洋舰。舰长72.1米、排水量2,355吨,主机推进功率2,800匹马力、航速15节、编制202人。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军舰“济远”、“广乙”和运兵船“高升”号等,不宣而战。舰船资料:钢壳鱼雷快船。长80.01米、排水量1,110吨,主机推进功率2,400匹马力、航速17节、编制110人。
“济远”号“广乙”号丰岛海战平壤战役第一阶段平壤战役时间:1894年7月-9月
清军战略:“先定守局,再图进取”(李鸿章)
结果:统帅叶志超弃城狂逃,日军占领平壤。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黄海战役时间:188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结果: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北洋海军提督 丁汝昌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裕亨
吉野,日主力巡洋舰,航速射速均为当时一流『致远』雄姿黄海大战前“致远”舰部分官兵合影(图中央双手交叉站立者为英雄邓世昌)
民族英雄邓世昌一八八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而日舰有九艘购造于一八八九年以后,舰炮皆新。 ——据《李鸿章奏稿》卷七十八赫德说: 『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汉那根想要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的炮弹以备一次海战,迄今无法到手。 』 ——《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黄海战役的看法。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第二阶段辽东战役时间:1894年10月下旬
经过:清军除聂士成部外 大部溃逃,日军占 领 九连城、大连、旅顺。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第二阶段威海战役时间:1895年初
清军战略:“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李鸿章)
结果:日军占领威海卫,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1895年4月
地点:日本马关
签约双方:李鸿章(清) 伊藤博文(日)
阅读下表,根据教材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影 响一、大片领土的割让,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的一次严重掠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二、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四、允许投资设厂,列强援引“利益均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尾 声三国干涉还辽原因:
过程:
结果:《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权益提出照会 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 ——《台湾人民声讨卖国贼李鸿章等檄文》永福初与日军战,愤不可遏,亲放巨炮击日舰,民团亦呼声动天地,飞弹如雨,纷纷向日舰落,舰几沉,仓皇囤而去。 ——《徐骧传》阅读右面史料,结合教材介绍,体会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练习1.下列对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清正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对交战方束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A2.黄遵宪作诗:“一日狂驰三百里,敌军便渡鸭绿水。”诗中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哪一战役 ( )
A.黄海之战     B.辽东之战
C.威海之战     D.平壤之战D3.“俄国……认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不仅有经常危机中国首都之虞,同时将使朝鲜国家的独立有名无实,障碍将来远东的永久和平,因此,俄国政府向日本皇帝陛下政府再次表示诚实的友谊,兹劝告日本政府应确然放弃领有辽东半岛。”这个照会最大的特点是           ( )
A.用表象掩盖本质   B.把侵略说成友谊
C.打着和平反和平   D.利用敌人反敌人A勿忘国耻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