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戊戌变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5-11-03 18:18:0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戊戌变法第七课你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吗?光绪帝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在中国近代史上,他们共同参与了哪一历史事件?想一想听一听,记一记:关于戊戌变法你知多少?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
组织强学会 戊戌政变本课线索:戊戌六君子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因什么事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这次上书为什么称为“公车上书”?结果如何?它产生什么历史作用?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1895
年春,这一消息传到北京)作用:(虽没有成功,但产生巨大影响)变法
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公车上书万国公报北京强学会遗址公车上书失败
(政治活动)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变法)
组织强学会
(成立政治团体)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维新派的早期活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变法准备就绪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驳斥顽固派光绪帝召见康有为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
戊戌变法内容:
※ 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业。
※ 文化:开办学堂,传播新思想,开放言论。
※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你如何看待以上变法的措施?
从其内容,你能说说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吗?
百日维新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具体的过程吗?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是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但到了
1898年9月21日又被手握大权的顽固派镇压,光
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遭逮捕杀害,
历时仅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慈 禧光绪帝瀛 台 1898年9月慈禧
太后发动政变,把光
绪帝囚禁在这里。请回答:(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3)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什么?(提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练一练1、阅读谭嗣同绝命词: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讨论: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
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谭嗣同能逃却不逃,
太愚蠢,死的不值得!一、 ———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二、 ——— 变法的高潮。
三、 、 ——— 变法失败。课堂小结公车上书(1895年)百日维新(1898年)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1、就课后思考,组织辩论赛。
2、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
的借鉴,请说说你学习本课的收获。作业再见课件6张PPT。戊戌变法(说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节(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历史知识点:
分布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
2、结合课文、利用视频历史人物照片,历史遗址
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
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
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
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
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教学目标(二)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
的进步立场,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
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热
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百日维新。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创设情景(观看历史人物照片),回答问题播发视频(听一听,写一写)学生归纳所听到的历史内容教师归纳,课件展示本课线索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加深整体认识)第二部分:新课展开一、公车上书展示公车上书图,提出讨论问题教师归纳,展示课件学生总结教师设疑(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课件展示,教师与学生一起解疑变法就绪教师设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互助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能力)(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并情感价值观培养)二、百日维新展示历史图片,教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变法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内容,得出变法历史意义明确变法过程及起始时间练习讨论(激发兴趣,感染气氛)(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巩固知识,培养情感价值观)第二部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