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七课 戊戌变法MEISHUSHIRENLEIWENHUADEZAOXINGZAITI当时各省举人集会请愿喊出了哪些口号? 严惩李鸿章请拒和约还我台湾背 景 戊 戌 变 法甲午战败 一个民族的深重灾难,可以促使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的万言书中
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 穿越时空 假如你就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你会在上面签下你的名字吗?历史上把这次1895年春由康有为、梁启超发
起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的活动称为什么呢?
公车上书何谓『公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进京应试的 举人的代称。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没有上传到皇帝手中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历史上把这次1895年春由康有为、梁启超发
起的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的活动称为什么呢?
背 景序 幕发 展 戊 戌 变 法甲午战败公车上书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后
为实现变法图强的愿望还作了哪些努力? 快速寻找办报
设会
《万国公报》
(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强学会
(探求中国自强之学)俄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变者能全,不变则亡” 决不做“亡国之君” 背 景序 幕发 展高 潮 戊 戌 变 法甲午战败公车上书办报设会戊戌变法《明定国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戊戌变法内
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学习西方先进武器和训练方法,增强国防力量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损害顽固派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用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取代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背 景序 幕发 展高 潮结 果 戊 戌 变 法甲午战败公车上书办报设会戊戌变法1、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戊戌政变2、搜捕维新人士,加以杀害。谭嗣同刘光第杨 锐杨深秀康广仁林 旭戊戌六君子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始!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1、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2、授捕维新派人士,加以杀害。 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背 景序 幕发 展高 潮结 果 戊 戌 变 法甲午战败公车上书办报设会戊戌变法戊戌政变 讨 论 探 究为什么戊戌变法103天就失败了?1、革除翁同龢戶部尚书职务,开缺回籍。
(翁同龢是光绪帝的老师变法的主要支持者,
迫于慈禧的压力光绪帝不得不将其革职) 2、以后新授二品以上大臣,要到慈禧跟前谢恩
(人事任免权被谁掌握了?)
3、任命荣祿(慈禧心腹)为北洋大臣,统率北洋三军
(军权被谁掌握了?)变法期间道光绪帝颁布的几道诏令──
在变法的103天中,
光绪皇帝共发布改革命令120多项,
令地方官员应接不暇,产生很大抵触情绪
维新派缺乏改革经验,变法过急过快变法损害了顽固派的利益,
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
光绪皇帝身上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背 景序 幕发 展高 潮结 果 戊 戌 变 法甲午战败公车上书办报设会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合 作 交 流 事实说话
戊戌变法这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124567893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清朝末年戊戌变法时创办的,变法失败后被保留下来。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即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 商务印书馆作是近代印刷出版机构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出版机构,近现代的很多课本和字典都是由它出版的。
商务印书馆是在1897年维新变法运动高涨时创办发展壮大的。当时,全国处於维新运动日益高涨之中,到处学新学、兴学堂、谈维新。商务印书馆决策者瞄准新学堂的广泛设立极需大量新式教科书这一现实情况,迅即出版发行大量新教材,极为畅销,获利颇丰,然后迅速发展壮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断绝了中国在清王朝后期用和平变革方式实现变革的可能,清政府镇压了变法,“六君子”被杀。如果说戊戌政变前人们还有希望,戊戌政变后就只剩下失望了。一场社会革命便难以避免了。
当孙中山开始活动的时候,响应支持孙中山的人很少很少。但是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孙中山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也就是更多的中国人,选择了武装的革命的的道路来挽救中国。
1911年辛亥革命就用武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把妇女解放作为维新变法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不缠足”、“兴女学”,把妇女问题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就把戒除妇女缠足陋习作为一项社会革新,广为宣传组织。
1896年,首先在广东成立立“戒缠足会”。1897年,梁启超、谭嗣同等又在上海发起“不缠足会”。1898年春,维新派人士在长沙发起“湖南试办不缠足会,其《简明章程》规定:“凡入会者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于总会之外,有些县还成立了分会,参加和捐助者十分踊跃。
维新变法期间不缠足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在策划变法时期,梁启超大声疾呼要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教育。废八股、变科举;广采西学、兴办学堂,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在教育上,它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教育思想解放的热潮,为晚清、民初建立资产阶级的“新学”及其教育制度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具有进步意义和深远影响。
梁启超对其子女的教育更是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就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小鼓励他的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在他的教育下9个子女皆才华出众,立志向报国,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促成了北京的和平解放,挽救了北京的古建筑,解放后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的,抗战时在宜宾李庄完成了著名的学术著作《图像中国建筑史》。 维新派为移风易俗大胆地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并且利用海外报纸的消息进行宣传。《湘报》第56号转载《国闻报》来自新加坡的消息,称新加坡华人相约剪辫,认为梳辫子既不雅观、不卫生,且对机器生产有碍,对人身安全不利。
1898年1月,新加坡华人组织华人剪辫会,并登报倡议集体剪辫。 “辫发不雅观;贻害甚大,如机器房中执役者一时不慎,致为机器所掣,不免性命之虞;此物似禽兽之尾;”因此,他们主张割掉辫子,“留全发而短之”。此一举动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轰动。
当时的国内舆论,维新派的报纸《国闻报》、《湘报》等均报道了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一事,并大胆地提出在国内剪辫易服的主张。 在变法高潮时期,“上自朝廷,下至士人,纷言变法”,一度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政治局面。光绪帝在上谕中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表示要向西方学习。变法极大地推动了西学的传播。
维新派人士在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探索和斗争中,以大无畏的勇敢姿态,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态,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许多人,都对封建旧文化旧思想进行过抨击和批判。?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大力倡导女权,少数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有了中国人自办的女学。1898年,上海电报局长、民族资本家经元善创办了经正女学。1901年蔡元培先生等人创办了爱国女学。
在女学初步兴起的基础上,女子留学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这是中国女子留学教育的初始。几千年来,中国女子社会认可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 。时至近代,中西冲突,社会变迁,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巨创深痛,戊戌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不能不冲击时代女性。
于是中国女子开始了闯世界的历程,她们冲破封建牢笼,从深闺走向世界,是中国女子从传统女性向独立、实践、才学兼备的现代女性转型的勇敢的一步。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初步发展,也是戊戌时期的一个重要成果。在维新运动以前,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只有两三种。而到了甲午以后,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在北京创办了《中外纪闻》,严复、夏曾佑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此外,还有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徐勤、麦孟华等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以及唐才常等在长沙创办的《湘学报》和《湘报》等。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主要报刊有30多家。而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开始有白话报刊出现。
?背 景序 幕发 展高 潮结 果 戊 戌 变 法甲午战败公车上书办报设会戊戌变法戊戌政变 传承借鉴 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我有责!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