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1 页(共6页)
2018年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33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本试卷的作答一律答在答题卷上。直接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 使用火 B. 直立行走 C. 劳动 D. 使用文字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3.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4.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
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5. 远古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列几组黄帝时期的发明,前后对
应正确的是
A. 仓颉—缫丝 B. 隶首—文字 C. 嫘祖—算盘 D. 伶伦—音律
6. 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
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弱肉强食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统一 D. 适者生存
7. 在战国七雄中,最南方的诸侯国是
A. 楚国 B. 齐国 C. 吴国 D. 秦国
8. 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9. 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越王勾践 D. 楚庄王
10.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这里被称作“高祖”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2 页(共6页)
11.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遁逃,再也无力与西汉
对抗的战役是
A. 漠北战役 B. 漠南战役 C. 巨鹿之战 D. 长平之战
12. 黄巾起义的爆发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B. 东汉刘秀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
C. 八王之乱 D.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
13.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
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面食营养价值高 B. 民族融合的影响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14.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 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5.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16. 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
獉獉獉
的是
A. 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 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江南有比北方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17.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迁都长安
③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改用汉族姓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8. 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 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
的成就是
A. 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B. 制造地动仪
C. 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
D. 割圆术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3 页(共6页)
20.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了北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已知最早的文字是 ,商朝是青铜
文化的灿烂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巨大的 。
22.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 制度。
23.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
互混战,史称“ ”。
24. 东晋书法家 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 》有
“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5. 春秋后期, 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的重要标志。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6.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是墨子的主张。 ( )
27. 西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 ( )
28.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曾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 ( )
29. 西晋建立于266年,定都洛阳;东晋建立于317年,定都建康。 ( )
30. 魏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犬戎和羌等族。 ( )
四、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0分,32、33题15分,共40分)
31. (10分)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秦”的历史。
【水利建设篇】
材料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1)请问“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秦国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该工程对周边地
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4 页(共6页)
【改革探索篇】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
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请问商鞅变法中最有利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
【巩固统一篇】
材料三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3)请问“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什么?
(2分)
【揭竿起义篇】
材料四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请问材料中反映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叫什么?造成这一起
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走向灭亡篇】
材料五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
了中国帝国制度的形成和灭亡原因。
(5)依据所学知识,说说从秦朝的兴亡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3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
举行。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5 页(共6页)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西汉篇】
(1)西汉时所说的西域大致位于我国现在哪个地区?(2分)
(2)西汉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人物是谁?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哪年?
(3分)
(3)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4)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哪里?(2分)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管理西域的机构是什么?标志着什么?(2分)
【“一带一路”东汉篇】
(6)东汉时出使西域的是谁?他还派谁出使大秦?(2分)
(7)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当今有关“一带一路”的热点问题,能畅谈一下你所
想象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吗?(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6 页(共6页)
33. (15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
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
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
哪些措施?(5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
战役后奠定的?(2分)
(4)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3分)
A: ;B: ;C: 。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1 页(共1页)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C D A B D C A B A C A D B A A D C C A C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 商朝 甲骨文 司母戊鼎 22. 分封 23. 文景之治 八王之乱
24. 王羲之 兰亭集序 25. 铁制农具 牛耕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6. × 27. × 28. √ 29. √ 30. ×
四、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0分,32、33题15分,共40分)
31. (1)都江堰;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
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3)郡县制。
(4)大泽乡起义或者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
(5)改革是强国路;国家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实行仁政,改善民生,否则只会自
取灭亡;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2. (1)新疆地区。
(2)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3)长安;沟通了东西方的文明。
(4)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5)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6)班超;甘英。
(7)“一带一路”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沿线邻国都提供了新的机遇,提供了巨大
的市场空间。无疑,“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构想,
更是沿途国家共同繁荣之有益路径,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
增进沿途国家关系、地缘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借助
“一带一路”战略,将优势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真正构建起“利益共同体”
和“命运共同体”。(言之有理即可)
33. (1)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焚
书坑儒,北击匈奴。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蜀 吴 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