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九下(2)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分)
(1)老夫聊发少年狂( )(2)会挽雕弓如满月( )
2.试赏析“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有何妙处?并描绘画面。(2分)
3.“鬓微霜又何妨”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其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是西汉末年 编订。(1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请广于君(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
③故不错意也 ( ) ④寡人谕矣 ( )
6.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2分)
安陵君:
秦王:
唐雎:
7.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8.唐雎的语言艺术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师于老马与蚁
管仲、隰(xí)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战国)韩非 《韩非子》)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今 人 不 知 以 其 愚 心 而 师 圣 人 之 智。
10.管仲和隰朋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2分)
11.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宗月大师
老舍
小时候,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很爱我,但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着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许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太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申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我很明白,放粮放钱只不过是能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罢了。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往往是能战胜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我对刘大叔的了解来看,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佛的一途。如今,我的料想果然成了现实。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确实知道他是个好和尚,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出家以后不久,他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地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选自《老舍全集》第14卷,略有删改)
12.请从修辞手法对文中语句“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13.作者为什么说刘大叔“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佛的一途?请简要分析。(4分)?
14.宗月大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5.宗月大师对“我”有哪些帮助和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对理想的思索
周国平
一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二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绝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三
理想有何用?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四
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幻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幢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五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
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选自《课外美文》有删改)
16.简要说明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
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多处运用比较论证的作用。(3分)
?
?
18.本文题目是“对理想的思索”,请谈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理想展开思索的。(3分)
?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A:好朋友也会分手的,还是好好利用我们在一起不多的时间,在这儿静静的坐一会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了,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完全联系在一起了,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种联系切断的话,我感到,我感到我的血会流出来,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再活下去,你会忘了我吗?
B: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19.写出A、B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A B (1分)
20.通过这段对话,分析A的形象。(2分)
21.以上对白反应了B人物怎样的品质?(2分)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九下(2)参考答案
1.(1)姑且(2)拉
2.“卷”字写出了打猎者飞快跃马翻过山冈的状态,表现了打猎者的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3.反问。表达了诗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能自己跃马疆场,迎击来犯的敌人。
4.刘向
5.①扩充 ②道歉 ③通“措”,置。 ④明白,懂得
6.(3分)知人善任(善于辞令) 恃强凌弱(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 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献身)
7.(1)言之有“节”:“否,非若也”“而守之”
(2)言之有“据”: “士之怒”“而将四矣”
(3)言之有“力”: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8.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9.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10.根据“管仲”与“隰朋”所说的话来分析他们的智慧。示例:管仲的智慧表现在利用老马找到路这件事上;隰朋的智慧表现在根据蚁穴找到水这件事上。
11.有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管仲和隰朋的智慧都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学习;要学以致用。
【译文】: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12.这句话运用夸张手法,简洁生动,既形象地表现出刘大叔声音洪亮,性情豪爽,也表现出“我”家的贫穷、破败。(手法1分,效果3分,意合即可。)?13.这是由他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所决定的。(2分)他虽然拥有很多财产,但他生性大方,乐善好施,只懂得花钱,不会经营管理。所以,在子死财尽之后,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也为了能继续救苦救难,出家学佛应该是他当时必然的选择。(2分)(意思对即可。)?14.①仗义疏财,乐善好施。自己掏钱帮助“我”入私塾,后又帮“我”入公立学校;一贫如洗时还要办贫儿学校和粥厂,出家后仍不忘救济穷人。②不以富傲人。有空就看穷朋友,关心“我”这个苦孩子,绝不冷淡“我”。③豪爽乐观。他说话声音洪亮,为人豪爽大方,不在乎钱财,不计较得失,无论富有或是贫穷,都很乐观。(答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善管理、舍己救人等都可酌情给分。)?15.①他帮助“我”入学读书,使“我”成了有文化的人。②他的热心和真诚引领“我”向善,使“我”学会了关心和帮助别人。③他的乐善好施、舍己救人使“我”懂得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意思对即可。)
16.①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一个人能够坚持理想,必定是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的观点。②结构上自然引出下文对理想的层层思索。?17.①通过人与人、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等比较分析,把抽象的问题阐述得深刻而又具体。②通过对比,把树立理想的可贵和丢失理想的可悲阐述得更加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18.①任何时代情况下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②理想分为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③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④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理想。(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3分)
19.A 罗切斯特 B简爱
20.他是一个阴郁和冷酷的形象,但骨子里又是多情而又善良的人。他拒绝和简爱结婚表现了他的自尊心非常强。
21.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勇敢执着、聪慧过人。善于思考、敢于反抗的女孩。她勇敢地追求爱情、幸福、平等的地位和女性的尊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