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扬市中学 许 玥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法国在大战中国土沦亡,生产大幅度下降,1945年初的工业产量不及1938年的一半。50万座建筑物彻底被毁,150万座受到重创。全国只有1/3的火车头和1/10的卡车可以使用。
英国虽远离欧洲大陆,但在战争中也遭到了法西斯德国飞机和导弹的空袭,造成人员的伤亡和一些城市建筑物的破坏。
图中,英国考文垂的老百姓正在清除战争的废墟,现场的背景为遭到轰炸后的一座英国著名大教堂考文垂大教堂,它只留下了建筑物的框架。 德国的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被炮火和炸弹所摧毁。当硝烟散去后,在人们面前出现的只是一片瓦砾,工农业极度凋敝,经济一片混乱。
图:重建柏林 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在废墟上重建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①美国的援助
②利用本国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优势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发展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全靠两个法国人的功劳,图中人物是让·莫内参观一家钢铁厂.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全靠两个法国人的功劳,图中是罗贝尔·舒曼 3.欧洲共同体 (1)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 (2)欧共体的主要目标: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作用 7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很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并超过美国,不再像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开始积极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 欧洲议会开幕 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大厦在伯明翰首脑会议上的欧共体各成员国代表(1992年) 中欧关系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11月1日,中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至此,中国与欧共体实现全面建交。1995年和1996年,欧盟先后通过《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和《欧盟对华新战略》文件,强调应更加重视中国的作用和影响,采取“建设性接触”的战略,加强双方在经贸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并重申欧盟对华政策的全面性、独立性和长期性。1998年,欧盟进一步采取了一些改善对华关系的措施:决定在联合国人权会上不再提出或联署针对中国的提案;修改反倾销规则,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通过《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政策新文件,主张提升中欧关系水平,深化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东 京 宣 判二、日本的崛起1、战后初期经济陷于崩溃2、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从严厉打击到扶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 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新干线列车日本的高速列车 3、70年代初,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①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②美国的军事定货
③重视培养人才,劳动力素质高4 、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练习一、选择题1、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时间是:
A.1950年 B.1967年 C.1970年 D.1975年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展最快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意大利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起国是: 、
等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二、填空战后西欧(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同异(1)社会改革(2)非军事化(3)美国援助和扶植(4)政府的宏观指导(5)重视教育(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7)社会的相对稳定日本消除生产关系中
的封建因素,大力
发展外向型经济;
联邦德国加强与周边
国家的经济合作
(如欧洲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1、尼克松的讲话表明,美国与其盟友之间存在着竞争,
请问造成他们之间竞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2、尼克松所讲的“竞争”主要反映在哪一方面?主要反映在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3、以简要史实说明,在尼克松任职(1969-1974年)期间, 使美国遭到重大打击的“那种挑战”。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义世界货币 体系崩溃,
美国的霸主地位严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