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5 16:44:17

文档简介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1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古诗三首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并背诵。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诗歌情节去猜想,体会诗人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
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这首诗中杜甫描写了初春的景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
3.板书课题:1.惠崇春江晚景
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复习导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及对上节课所学古诗的掌握情况,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
(1)huì chóng lú yá tún
惠 崇 芦 芽 豚
(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学习本课生字。
惠:
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
组词:
造句:
崇:
书写指导:注意上下结构的占格。
组词:
造句:
芦:
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
组词:
造句:
芽:
书写指导: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
组词:
造句:
提示: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了解。
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画面上可以看到的景物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解读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这首诗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所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1.首先我们先来解读古诗题目。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竹林
(1)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2)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开头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诗人移情于物,凭借感觉和想象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3.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上:向上,逆流而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芽。
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肝脏等部位有剧毒。
(1)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2)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事物?
(3)哪句诗是诗人想象的景物?
正是河豚欲上时
4.整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
静态的:桃花、竹子、蒌蒿、芦芽;
动态的:鸭子;
想象的:河豚
5.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前三句都是写景的,最后一句是诗人根据周围事物判断出应该是河豚上岸的季节。
6.全文释义: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
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借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拓展阅读
好诗佳句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拓展阅读
一只(zhī 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小蚂蚁听了很(满意 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 打败)了,我多伟大!得(dé děi)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 炫耀)一番!”于是,他调(tiáo 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piāo luò( )在一片汪洋之中。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tuō xiǎn( ),一面叹息道:“唉,真kě lián( ),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
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读第2自然段,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3.读第3自然段的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4.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疑惑不解:?????????????????????????????
深思:?????????????????????????????????????????
6.给文章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zhī děi tiáo 2.得意 征服 炫耀 3.飘落 脱险 可怜
4. 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唉,真可怜,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5.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深思: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6.小蚂蚁的故事
五、课堂练习
(一)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崇拜(chóng)   蒌蒿(hāo)  
B.苏轼(shì)   芦芽(yá)
C.优惠(huì)?  河豚(tén) 
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组词
组词
组词
组词
竹、桃花、鸭
蒌蒿、芦芽
认读生字词
通过断句练习,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熟读。
交流讨论。
解读作者。
了解古诗题目的含义,帮助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品读诗句。
了解诗句中词的意思。
了解诗句含义。
找出诗中描写的事物,体会其作用。
品读诗句
了解诗词含义
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
整体阅读古诗,找出整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从整体感悟古诗所采取的描写布局。
了解全诗含义。
体会诗人情感。
拓展学生知识面。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
《蕙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再通过想象此时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的季节,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展现了出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1.古诗二首
?蕙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动静结合,描写初春的景物。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想象的画面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一、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宋代(zòng sòng) 苏轼(zū sū) 河豚(tén tún) 蒌蒿(gāo hāo) 芦芽(lún lú )
二、?填上合适的量词。? ?
一( )竹林 一( )桃花 一( )江水
一( )鸭子 一( )蒌蒿 一( )芦芽 ?
三、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扣号里。?
1.《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 )
A.苏洵 B.苏轼 C.苏辙
2.《惠崇春江晚景》中,画中没有,但诗中有的是( )
A.竹子 B.河豚 C.鸭子
四、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
( )一天,水仙抽出了一根花茎,花茎上生出三个形状像扁豆角一样的花骨朵儿。
( )你看,白白的花瓣儿,一层一层,中间是黄色的花芯儿。
( )又过了几天,整朵花全开了。
( )我闻了一下,清香清香的,花香里还带有那么一点甜味。
( )水仙花长得很快,刚种下时,叶芽很小,不久,它就蹿得高高的了。
( )春节前,爸爸买了一棵水仙花,放在盛满水的无眼花盆。
五、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 ? ? ?
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写的题画诗,__________________是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是静态描写,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五 花 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用“~~~~”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4.这篇短文按照_______顺序来描写五花山。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五花山”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宋代(zòng sòng√) 苏轼(zū sū√) 河豚(tén tún√) 蒌蒿(gāo hāo√) 芦芽(lún lú √)
解析:考察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填上合适的量词。? ?
片 朵 条/湾 只 棵 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量词的掌握情况。
三、按要求选出正确的选项填在扣号里。?
1.B 2.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四、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
354621
解析:锻炼学生对上下文联系的理解能力。
五、课内阅读。 ? ? ? ?
竹外桃花三两枝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 苏轼 鸭子 竹林、桃花、蒌蒿、芦芽 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情况。
六、课外阅读。?
1.春 夏 秋 秋
2.金黄 杏黄 火红色
3.“下过一场秋霜……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4.时间
课件35张PPT。1.古诗三首语文部编版 三年级下第二课时新知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古诗。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新知导入惠崇春江晚景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识字解词 huì chóng lú yá tún
蕙 崇 芦 芽 豚我会读(1)根据拼音读一读(2)开火车认读生字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组词:优惠 惠赠
造句:我们有价格优惠的电脑。 huì音序:H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心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注意上下结构的占格。组词:崇拜 崇敬
造句:他是我最崇拜的一位学者。 chóng音序:C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山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下面是“户”,不要少写了一点。组词:芦荟 芦芽
造句:我们家的芦荟长的很好。 lú音序:L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艹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牙”横短,竖钩稍长。组词:树芽 麦芽
造句:春天,树芽刚长出来,嫩嫩的。 yá音序:Y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艹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新知讲解解读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这首诗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所题。苏轼 解读题目 蕙崇春江晚景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新知讲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竹林新知讲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什么意思呢?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新知讲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开头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春江水暖”用“鸭先知”来加以表现,诗人移情于物,凭借感觉和想象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新知讲解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向上,逆流而上新知讲解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芽。识字解词豚河河豚,一种鱼,肉味鲜美,但卵巢、血液、肝脏等部位有剧毒。新知讲解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新知讲解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事物?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正是河豚欲上时哪句诗是诗人想象的景物?新知讲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静的 动
的 桃花、竹子、蒌蒿、芦芽 鸭子河豚想象新知讲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前三句都是写景的,最后一句是诗人根据周围事物判断出应该是河豚上岸的季节。全文释义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
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
开始抽芽了。—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
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新知讲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借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知识拓展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诗佳句拓展阅读一只(zhī 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小蚂蚁听了很(满意 得意),心想:“啊!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都被我(征服 打败)了,我多伟大!得(dé děi)赶快回去,向伙伴们(荣耀 炫耀)一番!”于是,他调(tiáo 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piāo luò( )在一片汪洋之中。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tuō xiǎn( ),一面叹息道:“唉,真kě lián( ),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拓展阅读1.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读第1自然段,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3.读第2自然段的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
4.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说的话。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疑惑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加个题目: 。 拓展阅读参考答案:
1. zhī děi tiáo 2.得意 征服 炫耀 3.飘落 脱险 可怜
4. 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唉,真可怜,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5.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深思: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6.小蚂蚁的故事课堂练习一、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崇拜(chóng)   蒌蒿(hāo)  
B.苏轼(shì)   芦芽(yá)
C.优惠(huì)?  河豚(tén)  C 竹外桃花三两枝,
________________。
蒌蒿满地芦芽短,
________________。二、把古诗补充完整。课堂练习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蕙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写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再通过想象此时正是河豚洄游产卵的季节,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展现了出来,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1.古诗三首
?蕙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动静结合,描写初春的景物。—诗人想象的画面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