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3-15 17:58:44

文档简介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一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回顾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从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
从令人难忘的第一次的事情中受到启示,感悟人生哲理。
难点
运用适当的表达方法,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 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讲授新课
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竞选班干部
第一次走夜路     第一次表演
第一次得奖      第一次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旅行 ……
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注意:选择的话题要有新意,是自己的真实经历。
⑴明确说话要求。??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组织与展示。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①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对全班进行交流。 ②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拓展延伸,课外交际??
①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②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习作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2.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①回顾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是怎样讲述“第一次”的?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②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理清写作脉络。考虑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件事,事情的经过怎样?
③当时自己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④当时的感受如何?
⑤事情的结果怎样?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不妨这样做 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开头:?
①一想起我第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我就觉得十分好笑。?
②人的生命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人的成长犹如花开那样灿烂和美丽。一件事即使重复做了几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那是……?
③“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我再行。”这首儿歌是我在幼儿园时学的,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每当我唱着这首儿歌,就想起来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当一次警察,第一次感受当警察的滋味。 ……
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结尾: ?
①现在,想起我第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我当时是多者幼稚可笑啊。 ?
②在成长的历程中,这是我刻骨铭心的“第一次”。
?③这一次使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曾经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才有了人生的开始,人生的光彩,人生的辉煌。? ……
3.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⑴是不是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漫画的图意写具体了。?
⑵是不是真实的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感悟和想法。
例文展示:
难忘的第一次
岁月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已走进小学校园生活六年了,回想往事,有许多难忘的经历。.那人生道路上的无数个第一次就象波涛起伏的海浪,荡漾在我的心头,是那样的亲切而熟悉,又是那样的美好而和谐。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经历就一直使我不能忘记。(直接回忆) 那是在我六岁时第一次上台表演的事,在上台前,我的心中忐忑不安,总是无法调整出好的情绪。开始表演了,强烈的镁光灯直射下来,就象一双犀利的眼睛,盯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更紧张了。当我看到台下那么多人的目光聚集在我的身上时,原本就担心的我一下子忘了自己的动作,傻呆呆地站在幕布旁.那一刹那,我听到的音乐就象奔驰的野马,嗡嗡作响;镁光灯则是一把锋利而尖锐的箭,射进了我的内心深处.好在这时,老师在幕布旁不断地鼓励我,小声地说:“你一定能行!”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很快镇静下来.
我微笑着自信地走上了舞台。一上台,我就好象置身于一池碧水中,身体变得那么地舒展,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而自然.那音乐如潺潺的溪水,镁光灯也如和煦的暖阳.我的舞姿尤如一只傲气的白天鹅在湖面上游动;又象一缕纯洁的阳光,干净而温暖;更象一朵蓬勃的向日葵,正努力地向上生长.终于,我在观众们的掌声中退了场(事情经过) 从此以后,,我常想: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希望.自信是飞向蓝天的翅膀,是航行的船桨.在任何时候,自信都会助你一臂之力,到达成功的彼岸.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吧! 我爱第一次,她教会了我成功的秘诀:充满自信,她象破土的新芽,给了我向上的力量。(照应开头)
选题二:选择一个有感触的事物写一写。
习作要求:
①选择自己感触较深的事物,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②把自己从事物中获得的感悟写下来。
③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建议:
1.走进生活,精心选择材料。
在《手指》中,作者以平平常常的手指为题,写出了饶有兴趣、颇具哲理的文章。在写作前,我们应该走进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引发了我们的联想,启迪了我们的思想,精心筛选其中的一个,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
2、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入挖掘主题。
在《手指》一文中,作者抓住了五根手指形状和性格上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进而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写事物,贵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具体地将其描绘出来,并从事物的特点中生发自己的感悟,进而点明主题。如,我们描绘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或许会引发对生命的赞美;描写蜜蜂采蜜,或许会引发对劳动者的歌颂;描写奔流的河水,或许会引发对岁月流逝的思索……总之,主题应从事物的特点中挖掘,事物的特点要紧紧为表现主题服务。
3、明确表达方法,巧妙布局谋篇。
写作前,要认真总结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鲜明,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如《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阐明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手指》运用了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的方法,说明了“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一人生哲理。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意图精心选择表达方法,认真进行布局谋篇。
出示例文:
手指“V”
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每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占着其缺一不可的地位。它们除了生活工作外,还有可以做许多.各种各样的手势。有时我们挥手以示“再见”,有时我们做“ok”以示“好了”,有时舞蹈演员做兰花指状,为生活增光添彩。手指“v”也是它们重要的一员。
  “v”形手势代表“victory”即“胜利”。因为二战期间,西欧沦陷,人们纷纷流亡英国,当时有个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在1940年年末的一个晚上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示胜利的信心。从此,手指“v”不胫而走,传入世界各地,成打招呼、照相等时的重要手势。“v”的手势就是将食指与中指直直地竖起,再将无名指与小指向下弯曲,最后用大拇指按住小拇指与无名指的指甲,广为流传而意味深长的“v”就完成了。
食指昂首挺胸,如一个卫兵笔直地站在那里,可谓神气十足。(拟人)在五指之中,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也是“v”的一半,所以十分重要。食指自信满满地站着,仿佛一切事情都难不倒他。中指更是牛气冲天了!他高高在上,如同鹤立鸡群,为此它十分傲气十足,它就像一个壮汉,挺立在五指中间,也是“v”的一半。无名指与小指是最小的两个手指,小巧玲珑,体态秀丽。然而在“v”的手指中,却无疑是最无用武之地,总是在那低头弯腰,也没有它们可以露脸的地方,因为十分淘气捣蛋,所以十分不服气。大拇指最为老实憨厚,什么脏活、累活都心甘情愿去干,长得也十分老实,又矮又肥,(拟人)关节他只有一个,别人有两个;在手势“v”中他去按住其它两个手指。小拇指说:“为什么尽是食指与中指出风头,我与无名指连脸也露不了!”大拇指说:“其实你们也很重要,如果我们不配合,五指都立起来,这就不成为一个“v”字了。”无名指与小指点头称是。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一致,做好配合,才有成功的力量!(深入主题)
选题三:看图作文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习作要求:
要求:
1、仔细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将图意写清楚。
2、写出自己对漫画的理解,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出来。
习作建议:
一、认真观察,读懂图意。
1、看漫画所展示的环境;
2、看漫画中主要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看漫画题目以及画中的文字,这些文字对理解漫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这幅漫画所展示的环境看,是在公共汽车站的站台上,时间是在冬天,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一群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占了母子上车处的位置,将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挤到了一边。从图上文字看,标志牌上明明写着“母子上车处”的字样,可这些壮年男子仿佛目不识丁,视而不见。漫画题目“假文盲”是点晴之笔,道出了这是一些假装不识字,不讲文明,不讲道德的人。漫画具有一定的讽刺色彩,读懂了这些,就会准确、清晰地写出漫画内容。
二、即景生情,发表感言。
写漫画作文不仅要写清漫画的内容,还应该针对漫画所反映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写下来。看来这幅漫画,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社会上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讲公共道德的人和事,把这些想法和认识写出来,就会深化习作的主题。
出示例文:有感于《假文盲》
  “请乘坐本车的母子马上到母子上车处,请乘坐本车的母子马上到母子上车处……”车站的广播一响,母子上车处就变得热闹了起来。人们都一拥而入。睁大眼看看?咦?怎么站在母子上车处的尽是些高大的叔叔?再往那边一看,奇怪了,那对真正的母子怎么站到旁边了呢?看那位母亲的神情,既无奈又可怜。再望那几位叔叔,有身穿军装的,有身穿西装的,一看就知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是此时此刻,他们却假装看不见立在旁边的木牌,不但占了“母子上车处”的位置,还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嘴脸。虽然他们的衣服告诉了我,他们是有素质,有道德的,(讽刺)但他们的行为却提醒我,他们自私自利,视利己为高尚。风,一点儿也不留情,呼呼地刮了起来,(环境描写)这时的母子已经是非常的冷了,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这对母子的心情呢?
在这个社会上,类似于这种“假文盲”的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的生活当中,马路,是随处可见的。有的马路是有人行道,是可以过的,但有的马路边明明写明了“请走天桥或地下通道”,有些人为了图方便,或者嫌天桥或地下通道太远,直接从马路中间穿了过去。他们没有想过,他们虽然方便了自己,但很有可能会因为他们造成交通的不便。   像这样的“假文盲”在社会上无处不在。上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一生下来我们就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这双眼睛是用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奇妙,而并不是用来掩饰内心的丑恶。   其实,每个人要做的并不是不当“假文盲”,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关爱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充满温暖。 (联系实际,深化主题)  
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⑴总结本次习作总体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明显的同学。
⑵把自己的习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誊抄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
交流平台?
谈话导入。
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说句意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大概意思: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大概意思: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在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情要一气呵成的道理。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大概意思: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大概意思: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就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大概意思: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柄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课外积累 ,人生感悟名言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 未至,福已远离。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讲了什么内容?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的一个青年人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结果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拓展阅读 :(出示视频)
东施效颦:比喻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在组内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出示例文
作业布置
根据口语交际内容,完成习作:难忘的第一次
课堂小结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板书
口语交际:
说清楚经过?
说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说现在对当时的看法
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课件36张PPT。语文园地一语文人教版 六年级下新知导入 人生总会有许多第一次,翻开我们成长的书本,一页又一页,记载着我们童年的点点滴滴——第一次迈出蹒跚的步伐、第一次背着书包上学校、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不同的第一次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但无论怎样都是那样的令我们难以忘记。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 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口语交际新知讲解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竞选班干部
第一次走夜路    第一次表演
第一次得奖     第一次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旅行
…… 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新知讲解明确说话要求
??
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明确习作要求,任选其一。?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新知讲解习作新知讲解①回顾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是怎样讲述“第一次”的?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

②以事情发展过程为序,理清写作脉络。考虑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件事,事情的经过怎样?

③当时自己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④当时的感受如何?
⑤事情的结果怎样?对自己有哪些启示?再次明确习作要求选题一新知讲解 ①一想起我第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我就觉得十分好笑。 ②人的生命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人的成长犹如花开那样灿烂和美丽。一件事即使重复做了几次,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那是…… ③“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我再行。”这首儿歌是我在幼儿园时学的,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每当我唱着这首儿歌,就想起来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当一次警察,第一次感受当警察的滋味。 ……建议开头新知讲解建议结尾 ①现在,想起我第一次打电话的情景,我当时是多者幼稚可笑啊。 ②在成长的历程中,这是我刻骨铭心的“第一次”。 ③这一次使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曾经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才有了人生的开始,人生的光彩,人生的辉煌。 ……新知讲解例文展示:

难忘的第一次
岁月匆匆而过,转眼间,我已走进小学校园生活六年了,回想往事,有许多难忘的经历。那人生道路上的无数个第一次就像波涛起伏的海浪,荡漾在我的心头,是那样的亲切而熟悉,又是那样的美好而和谐。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经历就一直使我不能忘记。(直接回忆) 新知讲解 那是在我六岁时第一次上台表演的事,在上台前,我的心中忐忑不安,总是无法调整出好的情绪。开始表演了,强烈的镁光灯直射下来,就像一双犀利的眼睛,盯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更紧张了。当我看到台下那么多人的目光聚集在我的身上时,原本就担心的我一下子忘了自己的动作,傻呆呆地站在幕布旁。那一刹那,我听到的音乐就象奔驰的野马,嗡嗡作响;镁光灯则是一把锋利而尖锐的箭,射进了我的内心深处。好在这时,老师在幕布旁不断地鼓励我,小声地说:“你一定能行!”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很快镇静下来。
我微笑着自信地走上了舞台。一上台,我就好像置身于一池碧水中,身体变得那么地舒展,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而自然。那音乐如潺潺的溪水,镁光灯也如和煦的暖阳。我的舞姿犹如一只傲气的白天鹅在湖面上游动;又像一缕纯洁的阳光,干净而温暖;更像一朵蓬勃的向日葵,正努力地向上生长.终于,我在观众们的掌声中退了场。(事情经过)比喻语言描写排比新知讲解 从此以后,我常想: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希望。自信是飞向蓝天的翅膀,是航行的船桨。在任何时候,自信都会助你一臂之力,到达成功的彼岸。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吧! 我爱第一次,她教会了我成功的秘诀:充满自信,她像破土的新芽,给了我向上的力量。(照应开头)新知讲解选题二:选择一个有感触的事物写一写。习作要求:
1、选择自己感触较深的事物,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2、把自己从事物中获得的感悟写下来。
3、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表达真情实感。新知讲解1.走进生活,精心选择材料。
在《手指》中,作者以平平常常的手指为题,写出了饶有兴趣、颇具哲理的文章。在写作前,我们应该走进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引发了我们的联想,启迪了我们的思想,精心筛选其中的一个,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新知讲解2、抓住事物的特点,深入挖掘主题。
在《手指》一文中,作者抓住了五根手指形状和性格上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进而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写事物,贵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生动具体地将其描绘出来,并从事物的特点中生发自己的感悟,进而点明主题。如,我们描绘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或许会引发对生命的赞美;描写蜜蜂采蜜,或许会引发对劳动者的歌颂;描写奔流的河水,或许会引发对岁月流逝的思索……总之,主题应从事物的特点中挖掘,事物的特点要紧紧为表现主题服务。新知讲解3、明确表达方法,巧妙布局谋篇。
写作前,要认真总结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鲜明,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如《桃花心木》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阐明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手指》运用了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的方法,说明了“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一人生哲理。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材料和写作意图精心选择表达方法,认真进行布局谋篇。新知讲解例文 手指“V”
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每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占着其缺一不可的地位。它们除了生活工作外,还有可以做许多各种各样的手势。有时我们挥手以示“再见”,有时我们做“ok”以示“好了”,有时舞蹈演员做兰花指状,为生活增光添彩。手指“v”也是它们重要的一员。
  “v”形手势代表“victory”即“胜利”。因为二战期间,西欧沦陷,人们纷纷流亡英国,当时有个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在1940年年末的一个晚上号召人们到处书写“v”字,以示胜利的信心。从此,手指“v”不胫而走,传入世界各地,成打招呼、照相等时的重要手势。“v”的手势就是将食指与中指直直地竖起,再将无名指与小指向下弯曲,最后用大拇指按住小拇指与无名指的指甲,广为流传而意味深长的“v”就完成了。新知讲解 食指昂首挺胸,如一个卫兵笔直地站在那里,可谓神气十足。在五指之中,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也是“v”的一半,所以十分重要。食指自信满满地站着,仿佛一切事情都难不倒他。中指更是牛气冲天了!他高高在上,如同鹤立鸡群,为此它十分傲气十足,它就像一个壮汉,挺立在五指中间,也是“v”的一半。无名指与小指是最小的两个手指,小巧玲珑,体态秀丽。然而在“v”的手指中,却无疑是最无用武之地,总是在那低头弯腰,也没有它们可以露脸的地方,因为十分淘气捣蛋,所以十分不服气。大拇指最为老实憨厚,什么脏活、累活都心甘情愿去干,长得也十分老实,又矮又肥,关节他只有一个,别人有两个;在手势“v”中他去按住其它两个手指。小拇指说:“为什么尽是食指与中指出风头,我与无名指连脸也露不了!”大拇指说:“其实你们也很重要,如果我们不配合,五指都立起来,这就不成为一个“v”字了。”无名指与小指点头称是。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一致,做好配合,才有成功的力量!拟人拟人深入主题新知讲解选题三:看图作文要求:
1、仔细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将图意写清楚。
2、写出自己对漫画的理解,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出来。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新知讲解一、认真观察,读懂图意。
1、看漫画所展示的环境;
2、看漫画中主要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看漫画题目以及画中的文字,这些文字对理解漫画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这幅漫画所展示的环境看,是在公共汽车站的站台上,时间是在冬天,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一群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占了母子上车处的位置,将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挤到了一边。从图上文字看,标志牌上明明写着“母子上车处”的字样,可这些壮年男子仿佛目不识丁,视而不见。漫画题目“假文盲”是点晴之笔,道出了这是一些假装不识字,不讲文明,不讲道德的人。漫画具有一定的讽刺色彩,读懂了这些,就会准确、清晰地写出漫画内容。建议新知讲解二、即景生情,发表感言。
写漫画作文不仅要写清漫画的内容,还应该针对漫画所反映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写下来。看来这幅漫画,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社会上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讲公共道德的人和事,把这些想法和认识写出来,就会深化习作的主题。新知讲解 有感于《假文盲》
  “请乘坐本车的母子马上到母子上车处,请乘坐本车的母子马上到母子上车处……”车站的广播一响,母子上车处就变得热闹了起来。人们都一拥而入。睁大眼看看?咦?怎么站在母子上车处的尽是些高大的叔叔?再往那边一看,奇怪了,那对真正的母子怎么站到旁边了呢?看那位母亲的神情,既无奈又可怜。再望那几位叔叔,有身穿军装的,有身穿西装的,一看就知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是此时此刻,他们却假装看不见立在旁边的木牌,不但占了“母子上车处”的位置,还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嘴脸。虽然他们的衣服告诉了我,他们是有素质,有道德的,但他们的行为却提醒我,他们自私自利,视利己为高尚。风,一点儿也不留情,呼呼地刮了起来,这时的母子已经是非常的冷了,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这对母子的心情呢?   讽刺环境描写新知讲解 在这个社会上,类似于这种“假文盲”的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的生活当中,马路,是随处可见的。有的马路是有人行道,是可以过的,但有的马路边明明写明了“请走天桥或地下通道”,有些人为了图方便,或者嫌天桥或地下通道太远,直接从马路中间穿了过去。他们没有想过,他们虽然方便了自己,但很有可能会因为他们造成交通的不便。   像这样的“假文盲”在社会上无处不在。上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一生下来我们就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这双眼睛是用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奇妙,而并不是用来掩饰内心的丑恶。   其实,每个人要做的并不是不当“假文盲”,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关爱社会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充满温暖。联系实际,深化主题。新知讲解交流平台? 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体会范例迁移练习新知讲解 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拓展练习新知讲解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日积月累新知讲解 大概意思: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大概意思: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擂两通鼓,勇气就衰弱了;擂三通鼓,勇气就完结了。现在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说明做事情要一气呵成的道理。 新知讲解 大概意思: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说明任何事物都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大概意思:练习了千支曲子后才能知晓音乐的美妙,观看了千柄剑后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大概意思: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以德行就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新知讲解课外积累 ,感悟名言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新知讲解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的一个青年人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结果学了几个月,不但没有学会邯郸的走法,还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原来是形容不要盲目学步,现在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邯郸学步”讲了什么内容?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故事新知讲解 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符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切不可邯郸学步,盲目地模仿别人的做法。 学而致用 请用“邯郸学步”造句。 无论学什么,都不可邯郸学步,否则将一事无成。拓展提高 东施效颦: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课堂总结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们因有所感悟,受到启发而难以忘怀。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有许多感动、启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板书设计说清楚经过?
说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说现在对当时的看法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成语故事口语交际作业布置根据口语交际内容,完成习作:难忘的第一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