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 沪教版(2015秋)(2课时+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先的摇篮》 沪教版(2015秋)(2课时+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5 19: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画一画,展开想象等办法完成教学感情。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知道“祖先” “摇篮”吗?那么“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
板题,提示“礻”的写法;“篮”和“蓝”的区别。
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 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预设:“曾”读céng不读“chéng”是平舌音。“蝈蝈儿”第二个“蝈”读儿化音。
3. 默读,圈住生字。
4. 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吗,蝈”形声字记忆。
“掏一掏”比较记忆。
“逮”组词记忆。
“始”熟字加部首记忆
5.去掉拼音读生字。
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6.读带生字的词语。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真有意思。浓绿的树荫。逮绿蝈蝈儿”
预设:
“真有意思”联系实际想象什么有意思,读出活泼、俏皮语气语气
.“浓绿的树荫”,要突出树荫特点。
7.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畅.
预设: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语句的最后又是问号。指导学生注意中间停顿,并读出疑问语气。)
三.诵读学文
1. 指名读第一小节,:想一想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
自由读,理解“一望无边”并填空。
出示“望”的几种解释。选“一望无边”的“望”
师总结
抓住关键字“望”就理解了整个词语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之一。
2. 指导读第一小节
读出摇篮的大。评:说一说听了他的读,你能想像出“大”得像什么。
(学校的操场,体育场,邢台市,大海等)
那我想什么呢??
3. 学习第二、三小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预设;摘、掏、赛跑。看。逗。采。捉。逮。
再读读这些动作的词,找一找近义词,摘——采:捉——逮。
师: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表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快乐)
指导读,读出快乐语气。
4. 沙沙的树叶的响声,让“我”回到了现在,对原始森林发生了深深的感叹
齐读最后两小节
追问:同学们,摘野果,掏鹊蛋离不开——,逗小松鼠,采野蔷薇离不开——,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也离不开——,让我们深情地读最后一小节,表达对原始森林的感谢!
四.假如老师就是原始森林,你们想说什么?
板书:和谐 美好
五.齐读全文,再次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第二课时
指名背诵,评价背诵。?
写字指导:
1、生观其形、悟其神。
2、交流如何写正确美观。
预设:
“心”字底写时上面要扁,宽。
“始”与带“女”字旁的字进行比较并注意变化。
“曾”师范写要注意笔顺。
“远”“忆”可结合学过的字。
3、学生描红书写。
4、赏字:欣赏自己满意的或同桌的;欣赏全班最好看的。
课内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外拓展;画一副我们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的想象画;查阅资料:原始森林,祖先。
板书设计:
?摘野果,掏鹊蛋
祖先的摇篮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和谐 美好?
???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课后反思: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课优美的文字以及飞扬的遐思引领我们体会古老的原始森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一开始,“你知道祖先摇篮”吗,既了解了资料,有激发了兴趣。接着圈生字,读词语,理解“一望无际”等,让学生为读文扫清障碍,培养了学生识字,理解词语能力,再者学文时抓住几个动词,体会祖先的快乐以及师的3次追问让学生体会了人类生活与原始森林的密切关系。
生成:
在学习第三四小节;我让学生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我预设了六个词:摘,掏,逗,采,捉,逮。 可是闫思源又说还有呢?“赛跑”,“看“也是。我首先肯定了他的答案,又引导学生体会了这两个和那六个词的不同之处,从而再次感受这六个动词的语言魅力,怎么提问合适呢?一直困惑着我。
不足:
拓展不够,如森林的功能,原始森林的图片等,没给学生及时渗透,如果能补充恰当的资料,就更能引起学生对原始森林的向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