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课 衣料的吸水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以及认识影响衣料 吸水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会合理使用烧杯和滴管。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设计实验并合理的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能有条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事实、分析讨论汇报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观察、实验、分析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以及认识影响衣料 吸水性的因素教学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各一块,盛水烧杯若干、试管若干、滴管、镊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以生活中事例导入衣料会吸水。
1. 以海绵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导入发现物体能吸水,并从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发“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是有的”现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并让学生 列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吸水性很强的物体,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引出课题衣料的吸水性。(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生活中汗水和雨水都会把我们的衣服弄湿,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运动时和下雨时的着装。) 师:运动时衣服吸水性大都比较强,能吸收身上的汗水,所以让人感觉舒服一些。那么下雨时,人们往往会穿雨衣,这又是为什么呢?是的,雨衣吸水性很差,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流走,不会弄湿我们的衣服。
让生归纳总结:不同衣料吸水性的强弱是不一样的。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认识准备好的衣料(棉布、丝绸、棉绸、化纤),让生用手触摸说说感受到的材质有什么不同(如厚薄、软硬、粗糙程度等)。并板书学生感受的布料特点。
2、作出假设。
(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的强弱,衣料的吸水性与它们哪些方面有关?小组讨论猜测。 (2)小组长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
3、师让生根据桌上摆放的不同的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4、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论证实验结果。 (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讨论自己的验证方法及验证步骤。 (3)小组推选人员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由于准备的是两组不同的实验器材,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有如下两种:
方案一:用滴管向每一种布都滴相同多的水,观察水迹的大小,或吸水快慢。
(水迹大的吸水性强,水迹小的吸水性弱)
方案二:将同样大小的布分别放入四个试管中浸湿,再用镊子夹出来(所夹的布不滴水为止),再比较这四杯水降低了多少。
(水降低得越多,放进这个烧杯的布的吸水性就强,水降低得越少,放进这个烧杯的布的吸水性就弱。)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4、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5、再做一个小实验,用两块相同材质(丝绸)的布料,触摸感受有什么不同(如厚薄、粗糙程度等),两个不同实验方案的小组再对这两块丝绸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来得出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结论。 6、归纳
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对衣料吸水性进行大致排序,衣料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7.反思
让同学们将猜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看猜测对不对,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实验,通过实验去验证猜想。 三、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易吸水和不易吸水的布料?让生展开思考。(毛巾、雨伞布等)
2.介绍几种高吸水材料和不易吸水材料。(尿不湿,游泳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