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5秋)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言大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2015秋)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言大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6 08: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大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老话”。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4节,选择一句奶奶的“老话”说具体。
4、感受奶奶所说的“老话”的深意,了解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4节,选择一句奶奶的“老话”说具体。
2、联系上下文,理解奶奶的“老话”,体会奶奶为何被称为“语言大师”。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大师”,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概括: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的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权威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___大师”?
师补充完整课题:30、语言大师(板书)
4、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却只是一位60开外,连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妇人,她是谁?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呢?
???
? 二、整体感知
1、知道文中的“语言大师”指“奶奶”,说说“我”心目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原因。
交流并出示填空:
3、奶奶的“老话”谁都爱听,她称得上是咱们村的“语言大师”,奶奶的“老话”还伴随着我成长。这些“老话”怎样伴随我成长呢?
三、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2—4中的“老话”,概括奶奶“老话”的特点。
(1)轻声读课文2—4小节,划出奶奶的“老话”。
(2)交流划出的老话。(媒体出示)
(3)自由读“老话”,交流“老话”读起来的感觉。
(顺口)
(4)再读读这些“老话”,为什么会觉得那么顺口?
(板书:押韵)
(5)感受“老话”前后句子互相对应。
出示:
“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师:早睡早起对应——(生)晚睡迟起
师:身体好对应——(生)百病长
(6)师:多么有趣的“老话”,你能找找下面句子中相对应的部分吗?(媒体出示)
(7)师总结:奶奶的“老话”不但押韵,还前后对应,说起来朗朗上口,难怪被大家称为语言大师。
2、学习课文中的事例,体会奶奶的“老话”的含义。
(1)师:奶奶不但能说出这些朗朗上口的“老话”,而且还常常用“老话”教育我、激励我。
(2)默读2—4节,奶奶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老话的?
(3)同桌分角色读读奶奶和“我”以及奶奶和表弟的对话。
(4)思考:为什么在写奶奶的老话前还要写那么多奶奶和“我”、表弟的对话以及“我”和表弟的表现?
(突出奶奶的“老话”对我们的教育作用)
(5)师:是啊,对于“我”和表弟这样的小懒虫,一般的劝阻和教育可没有什么作用。但奶奶的老话却是治我们的“良药”,只要老话一出,你看——(出示句子)
(6)从句子中的三个“乖乖”(点击媒体,“乖乖变红”),你体会到什么?
(7)奶奶的“老话”练我们这些孩子都听得懂,而且还能教育我们,激励我们,难怪她是咱们村里的“语言大师”。
(板书:易懂? 教育人?? 激励人)
(8)师:奶奶的“老话”可不止这些——(出示句子,引读)
我吃饭爱挑食,她就说……(出示)
见爸爸妈妈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了,她会说:……(出示)
见爸爸妈妈不勤俭节约,她便说:……(出示)
还有……(出示)
(9)奶奶的“老话”是不是只有这几句?从哪看出?
(从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老话”后面的省略号可以看出)板书:多
3、小结:由此可见,虽然奶奶识字不多,但可真称得上是“语言大师”。
(出示句子,齐读)
???
课后小结
四、练习复述,复习巩固
1、师: 作者主要选取了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奶奶是个“语言大师”。在三个事例中,作者都是先通过对话写清了当时的情况,随后写了奶奶用什么样的“老话”教育我们,取得了什么效果。
2、课文的第五节中有几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作者没有写出具体的事例。你能不能学习第2-4小节的样子,选择一句老话编个小故事呢?
(1)学生自由选择,编故事。
(2)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3)师:你们都编得很好,故事十分贴切、生动,那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都写进去呢?(事例要详略得当。)
4、师小结:在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话”,它们语言朴素平实,自然亲切,然而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传。我们称之为民间俗语或谚语。
???
课后习题
五、拓展作业(媒体出示)
1、抄默词语:
激励 唠叨 一本正经? 愁眉苦脸? 满不在乎?? 别扭? 勤俭
2、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该对他们说些什么? 将上面的谚语填入下面句子中。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妹妹不想练琴,我耐心地告诉她??????????????? 。
(2)弟弟不洗手就吃饭,妈妈劝他:???????????????????? 。
(3)小明遇到不会的问题不愿请教老师,我会对他说:??????? 。
3、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