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5秋)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科林的圣诞蜡烛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2015秋)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拓展-科林的圣诞蜡烛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6 08:2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科林的圣诞蜡烛》说课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外国作品,作者是爱尔兰作家芭芭拉·拉夫特里。课文讲的是圣诞前夜科林千方百计使为船只导航的灯塔重新点亮,使在浓雾里漂荡了一个星期的父亲所在的帆船顺利进港的故事,赞扬了科林的顽强毅力和对父亲真挚的爱。
课文先讲在圣诞节前夜科林从学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丝毫没有为过节而感到的兴奋,原来一个星期前就应该回来的父亲,至今杳无音信。接着讲科林在问清灯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点亮灯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终于使灯塔重新点亮。最后讲科林在睡梦中听到了“船进港了”的声音,等他睁开眼睛,跑到门口,看到一条帆船停在港湾中,于是冲出屋子,奔向海港。
题目是“科林的圣诞蜡烛”。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圣诞蜡烛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临的。科林虽然由于担心父亲没有点燃那根小蜡烛,但他却点燃了给自己及无数人家带来幸福的灯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蜡烛”。
【说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重难点、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圣诞蜡烛”的含义。
3、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中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体会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和用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题中“圣诞蜡烛”的含义。
2、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中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体会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和用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
【说教学】
根据教研组目前正在学习的对课文进行解构的要求,我在设计本堂课时以科林在圣诞前夜的心情变化(父亲未归,心情焦虑;搜集煤油点灯塔,心情急切;点亮灯塔,心情自豪;父亲归来,心情惊喜)为主线,通过品词品句、朗读、说话练习等方式体会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和用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
一、了解习俗,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怎么过圣诞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齐读爱尔兰圣诞前夜的习俗,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块内容主要解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
三、品味语言,感受真情
这一块内容有分为三部分进行教学:一是科林不想点燃圣诞蜡烛的原因及他焦虑的心情;二是科林点亮灯塔的过程,及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急切的心情、搜集没有的顽强毅力;三是科林点亮灯塔后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三部分教学中,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始终贯穿其中。
1、了解科林不想点燃圣诞蜡烛的原因,体会他的心情。
首先让学生边读边思,提取和原因有关的信息,从而感受父亲身处险境。再通过引读进一步感受科林内心的担忧,从而体会科林对父亲的爱。
2、了解科林点亮灯塔的过程,感受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和顽强毅力。
这一块内容主要体会科林在搜集煤油点亮灯塔过程中的所想、所做、所说。这是本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科林的所想:“现在连给帆船导航的灯光都没有,爸爸的船怎么能进港呢?”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科林对父亲的担忧,其实也是一种爱父亲的表现。
科林的所做:“他跑回了自家的小屋,从厨房里拿了四只水桶,转身就往外跑。”“跑回”、“转身……跑”这些动作表现的是科林为救父亲急切的心情。各种形式反复朗读,感受科林的急切心情及对父亲的爱。
科林的所说:“‘您能从油灯里给我倒半杯煤油吗?’科林牵着毛驴用同样的话问遍了窗口有烛光摇曳的每一幢房子。”这个句子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其中表现出来的是科林的智慧、顽强、执着和对父亲深深的爱。抓住重点词“半杯”、“同样的话”、“问遍”“每一幢”、“烛光摇曳”,在反复的品味、反复的朗读——指名读、创设情景读、齐读中进行人物形象的感悟,从而感受科林的救父心切,以及表现出的智慧和顽强执着,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再引出达菲先生对科林的惊叹,进一步感受科林搜集到这些没有的不易,是一个“奇迹”。
3、体会科林点燃“蜡烛”的自豪与喜悦
科林对妈妈说点了一根巨大的蜡烛是自豪的,在朗读中进行感悟体会。而科林期盼父亲回来的心情反映在梦中,让学学生说说“他为什么会梦到‘蜡烛,渔船,一桶桶的煤油’,听到‘船进港了’的吵嚷声?”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有感而发。听说父亲所在的船平安回来,心情是惊喜的,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科林的心情。
抓住“真的”、“幸福”、“终于”理解句子“圣诞节真的来了,幸福终于降到他的心里!”的含义,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
四、理解“科林的圣诞蜡烛”的特殊含义,感受科林由衷的幸福
找出科林的圣诞蜡烛与一般的圣诞蜡烛的不同之处:1、表面上的不同,引导学生找出22节对灯塔点亮的描写,在指导朗读中感受“蜡烛”的非同一般。2、象征意义的不同,象征着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题,感悟主题,升华情感。
五、布置作业
写一写身边发生过的关于亲情的故事,照应故事的主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对总结课文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说效果】
本篇课文的情感性很强,由于表现的是子女对父亲的爱,比11课、12课父母对子女的爱给学生情感上的冲击更大。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情感的表达很重要。本次设计以科林在圣诞前夜的心情变化为主线:父亲未归,心情焦虑;搜集煤油点灯塔,心情急切;点亮灯塔,心情自豪;父亲归来,心情惊喜。用教师的生动语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品词品句,反复朗读,想象说话等活动方式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科林对父亲真挚的爱和用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所获。同时也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语文课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