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蝴蝶泉 沪教版(2015秋)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蝴蝶泉 沪教版(2015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6 11: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蝴蝶泉 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自学本课的字词,读准字音,了解部分字词古今词义的区别,读通课文。
2、借助译文,较快地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泉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美丽。
3、在欣赏美文的过程中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体会文言文精辟、洗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泉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蝴蝶的优美和游人的多。
教学难点:
1、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泉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蝴蝶的优美和游人的多。
2、把课文改写成白话文。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搜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1、 师:曾经学过的不少优美的课文,把我们带进过一个个旅游胜地,让我们有机会饱览了
世界各地的风光。这节语文课同样不例外,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出示题目: 7 蝴蝶泉 读题
2、介绍作者: 徐霞客
3、师:你对蝴蝶泉有什么了解?
学生交流。
补充关于蝴蝶泉的传说。
蝴蝶泉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叫无底潭,潭边住着父女二人,女儿叫雯姑,聪明美丽如一朵金花。雯姑长大后和猎手霞郎定下终身后来雯姑被地主抢走,霞郎打猎回来后拼死将他救出。不料官兵追来,二人走投无路,双双跳进了无底潭,顿时,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待雨过天晴,潭中飞出一对美丽无比的大彩蝶,后面还跟着无数的小蝴蝶。那一天是农历4月15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美丽的蝴蝶就会聚集在这里,讲述这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有名的“蝴蝶会”。
二、由现代文导入新课:
师:关于蝴蝶泉,黄老师也收集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你们想不想一睹为快?
出示散文: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点苍山最北峰云弄峰麓神摩山下。这里,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电影《五朵金花》里阿鹏、金花对歌谈情的地方。
有人说,蝴蝶泉是因为《五朵金花》而闻名,其实,早在300多年前,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曾写道:“蛱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
徐霞客闻之已久的蝴蝶泉,概括起来有“三绝”:泉、蝶、树。
首先说“泉”。蝴蝶泉的水是从岩缝沙层中浸透出来的,水质特别清冽,一出地表便汇聚成潭,没有任何污染。蝴蝶泉奔泻而出的泉水,近年来又被公园管理者十分珍惜地蓄积于三个一潭比一潭大的水潭之中,供人观赏,最大的一潭约10亩。蝴蝶泉由过去的一潭,变为现在的四潭,这是蝴蝶泉公园内最显眼的景观。
其次说“蝶”。蝴蝶泉内,蝴蝶种类繁多,每年阳春三月到五月间,蝴蝶大的大如巴掌,小的小如蜜蜂,成串悬挂于泉边的合欢树上,五彩缤纷。盛况最空前,是4月15日,这一天被白族人民定为蝴蝶会。徐霞客在他的游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著名诗人郭沫若于1961胩秋到大理游蝴蝶泉时,曾写下“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万千数,首尾联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的诗句。一个说蝴蝶“连须钩足”,一个说蝴蝶“首尾联接”,两位文人都因时序不合而未亲睹蝴蝶成串悬挂于泉边树下的奇观,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细节的真实,这就要靠游客去认真观察了。如果来得不巧错过了蝴蝶会,也不必遗憾,蝴蝶泉以南新建的蝴蝶馆,真实地再现了蝴蝶泉边蝴蝶的生态、品种以及与蝴蝶有关的蝴蝶文化,为不能亲临蝴蝶会的游客提供了了解蝴蝶泉奇观的珍贵资料。
最后说“树”。蝴蝶泉公园内,有“蝶泉之美在于绿,请君爱护划和木”的环境标语牌,这句话一点不虚假地说出蝴蝶泉之美,不仅得益于沿途我们所见到的凤尾竹、圣诞树等夹道迎客的新栽林木,以及泉后满山遍野的松林、柏林、棕榈林、茶林、杜鹃林、毛竹林,还更得益于蝴蝶泉边合欢树、酸香树、黄连木等本地特有的芳香树种。蝴蝶泉边这株夜合欢树,每当4月初开花时节,白天花瓣张开如一只只蝴蝶,夜晚又花瓣合拢吐出阵阵扑鼻清香。诗人形象地赞美蝴蝶是“会飞的花朵”,这合欢树的花朵则是“静止的蝴蝶”。蝴蝶会期间,花与蝴蝶共舞,真假难辩,是蝴蝶泉的一大奇观。
在白族人民心中,蝴蝶泉是一个象征爱情叫忠贞的泉。每年蝴蝶会,四方白族青年男女都要到这里,“丢个石头试水深”,用歌声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1、 学生默读。
思考:
哪些词句你觉得很美,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
2、 交流。师在媒体上划线作记号。
3、 学生读一读。
4、 师:我们现代人用白话文把蝴蝶泉写得那么引人入胜,但你们知道吗?古人用古文也同
样把蝴蝶泉描写的很生动,很形象。
这是我们这学期第二次接触古文,由于年代久远,古今词、句的变异等,我们学习
起来难免有些困难,但古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学中的精华之一,学好古文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文学修养和道德情操。
三、反复朗读,读通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尽量不读破句。
2、 师范读课文。
3、 再读课文,不读破句,停顿适当。
4、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四、借助译文、注释等,深入了解课文
1、 抓字眼。
师:你觉得哪些字词不理解,圈一圈。
生准备。交流。
(除书上注释外)
倚:靠着。
清冽:清冷,清凉。
及:达到。
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缤纷:繁多而凌乱。
2、 明词句。
学生借助注释、译文等翻译每句话。
3、 列小标题。
师:课文一共才四句话,每句主要写了什么?请你试着列列小标题。
生准备。
交流并板书:
泉水的清冽
树的奇特
蝶的优美
游人的多
4、 师引读课文。
5、 生选取其中喜欢的一句背一背。
五、读后写作,迁移运用
1、 学生把课文改写成白话文。
师:学完了课文,你们是否在眼前出现了一幅清泉、奇树、蝶美、人多的图画,虽然今天的蝴蝶泉边早已没有了彩蝶倒悬的奇景,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盛景,先讨论讨论,在写下来,看谁笔下的蝴蝶泉最美。
学生讨论、准备。
2、总结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