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3-27 18: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7月11日航海日图片中的人是谁?他有什么事迹?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 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一、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1、明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2、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为对外交流活动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3、我国造船技术不断提高,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
马六甲城内有一条三保街,沿着这条街径直往前走,便到了著名的“三保庙”,此庙是马六甲人为纪念郑和而建的,整个建筑飞檐翘角,红柱粉墙黛瓦,具有中式建筑风格。据说,这里所有建筑物的材料,哪怕是一砖一瓦,都是从中国运来的。三保庙内香火一直很旺,庙门上绘有两个身披战袍、手执刀斧的将军画像,十分威武。门柱的两旁写着一幅对联:“五百年前留胜迹,四方界内显英灵”。庙内一尊戎装佩剑的郑和像,上挂“郑和三保公”篇幅,两旁排列着许多文官武将的神像,表达了马六甲人尤其是华人华侨对郑和的颂扬和缅怀。 你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想一想这是谁?他有什么事迹?戚继光抗倭二、戚继光抗倭倭寇----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倭寇对我国边防有什么危害性?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形?请问:你如何评价戚继光?他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澳门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006 Baidu 免责声明 与百度对话 1553年1405--33,郑和七次下西洋, 发展外贸扩影响,
到过非洲东海红海岸。 戚继光,抗击倭寇东南方。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