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3张PPT。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来描述西湖美景的古诗词,读来让人觉得西湖是那么美,那么描述其他美景的古诗又是怎样的呢,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吧。古诗三首教科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寇准 (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980年)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白银盘里一青螺只缘身在此山中luóyuán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多音字xiānɡ妈妈在北京照了许多的相片。xiànɡ 识字游戏畅游山水湖光:原指湖面的波光。本课指月光下的洞庭湖湖面的微光。波澜壮阔的海面上泛起了白色的浪花。白银盘:原一般多指月亮。本课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远处的山峰连绵不断,
好似一条蜿蜒的巨龙。《洞庭湖》中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
《题西林壁》中描写了庐山的变化多姿的面貌。
《华山》中描写了雄奇美丽的华山。读古诗,说一说三首古诗词写了什么内容?整体感知 背诵古诗,思考: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表现了诗人们什么感情?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们对祖国山河的________________。祖国的山川河流赞美和热爱之情望洞庭1.朗诵全诗然后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诗句的含义以及全诗的整体思想。互动课堂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朗诵全诗湖光秋月两相和 ,句意:澄澈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皎洁明朗的秋月交相辉映;相互辉映、交融。景色描写句意:湖面上风平浪静,像一面尚未磨拭的铜镜。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像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 这里指月下的洞庭湖风平浪静,像没有经过打磨的铜镜。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经过打磨才能光亮。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句意:远望洞庭的山水美景;洞庭美景尽收眼底白银盘里一青螺。青色的田螺。句意:恰像一只雕刻剔透的白银盘里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灶书君山。《望洞庭》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平静的洞庭湖面比做没有磨平的铜镜子;把青翠的君山比做一只青螺;又把洞庭湖面比做一个白银做的盆子,形象地描絵了洞庭湖美丽的湖光山色。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题西林壁1.朗诵全诗然后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诗句的含义以及全诗的整体思想。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诗朗诵横看成岭侧成峰,句意:正面看庐山是连绵不断的岭,侧面看庐山是峻峭耸立的峰。横看:从正面看角度不同,景象不同侧:从侧面看句意: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风貌各不相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句意:不能看透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句意: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啊!解释缘由,寓意深刻。 大诗人苏轼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分别有怎样的景象呢?用诗句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来解释一种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你被一件事困扰了很长时间,怎么也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时,别人一句简单的话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赏析:
本诗虽为一首山水诗,但风格却与普通山水诗迥异。一般山水诗大都擅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状物摹形,描绘山水画卷,而本诗却以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山水,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对景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华山1.朗诵全诗然后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掌握诗句的含义以及全诗的整体思想。 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古诗朗诵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句意:华山的上面只有天,根本没有别的山能与华山比高。指一样高紧扣题目,气势磅礴句意:抬起头看见太阳很近,回头看看,白云却在很低的远处。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回头。 读《华山》,在我们的面前会出现这样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上接蓝天,手可摘日;下临绝壑, 脚可踏云; 高入云霄,无山可齐。本课诗词相似的古诗。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赏析:
此诗语言风格极为朴素,通俗易懂,有些类似于打油诗的风格,却让人感受到一座雄伟的绝顶高山就在眼前。洞庭湖山川河流庐山华山景色优美,比喻生动千姿百态,说明道理危峰兀立,无可比拟说一说:三首古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构梳理望洞庭湖光 秋月洞庭湖 银盘美丽景色君山 青螺题西林壁写景: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议论: 只缘身在此山中 华山向上看: 天上云向下看: 白云低山高向四下平视:无山与齐 《望洞庭》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 再现于纸上,表达了作者对 ___。洞庭湖的美景 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主题概括 《题西林壁》诗人苏轼描写了庐山________的面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会不同,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认识到事情的真相。也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___________________。热爱中国山河的情怀变化多姿 《华山》诗人描绘了 的特点,作者让我们感受到 __________,也激发了我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华山的雄奇美丽华山的高峻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竹里馆
[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拓展延伸一、默写古诗《望洞庭》。课堂演练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二、选择题。
《题西林壁》中的“此山”应选( )
A.庐山 B.华山 C.泰山A三、《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会不同,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认识到事情的真相。四、《华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寇准依据自己的视线把自己的感受提供给读者,写出了华山的高, 读者读过之后却不难想象到华山之高,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底,也表现了作者对华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如果请你来当小导游,你想怎样向游客介绍?望洞庭庐山的千姿百态题西林壁洞庭湖的美景还可以介绍哪些?泰山、黄河、美食……雄奇壮丽华山祖国山河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