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三下(2018)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 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语文三下(2018)第一单元 古诗三首 课件(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6 11:4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 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古诗,它们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诗人们不仅善于现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个平淡的场景赋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吧。古诗三首教科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撑船chēng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高度赞美了小孩子的天真、聪明、可爱。小孩子 自由朗读古诗,说一说这三首故事都是描写的什么人物形象? 整体感知池上(唐)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重要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忆江南》等。
第一课时“池上”这一题目说明了什么?互动课堂“池上”即池塘之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齐读第1、2句诗句,思考:
在池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娃撑小艇两个“小”字突出了孩子能够独自撑船的可爱形象,使诗句呈现充满童真、童趣,引发了读者的想象,也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偷采白莲回“偷”字说出了小娃所做的事情,却不让人反感,反而使人感到了小娃的调皮、淘气与可爱。 一起解诗意: 一个小娃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家。 齐读第3、4句诗句,说一说:
事情的结果是怎样?不解藏踪迹偷采白莲花,却不知道掩饰,表现出了小孩那天真幼稚、淳朴可爱的样子。不懂浮萍一道开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痕迹,这样就暴露了他的行踪。一种水生物一起解诗意: 小娃不懂得藏好自己的行踪,船行水面,荡开浮萍,留下一条清晰的水道。 可能是因为太想吃嫩滑、甜美的莲蓬,所以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就偷偷撑船去采摘池塘中的莲蓬。说一说:小娃为什么要去偷白莲呢?这里的“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而是小娃做的小恶作剧和调皮之事。作者这样写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想一想:生活中我们会认为“偷采”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中的小娃“偷采白莲”却显得可爱呢?结构梳理池上偷采 白莲归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 《池上》通过描写小娃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_________,也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_______________。喜爱之情划船偷采白莲喜爱、向往之情主题概括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与孟郊齐名,合称“郊寒岛瘦”。主要作品:《剑客》、《题李凝幽居》、《感秋》等。
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互动课堂 诗人专程去拜访一位隐者,但没有找到,就将和遇到的一个童子的对话记录下来。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人。
遇:遇到,碰到。解
题齐读第1、2句诗句,思考:
诗人找到隐者了吗?他遇到了谁?他打听到隐者的去向了吗?松下问童子诗人是在哪里遇到的童子?在松下说明隐者居住的地方有青松,表现了隐者的高洁。儿童,诗中指的是隐者的徒弟。松下问童子说明师傅不在,对应了题目中的“不遇”。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 说一起解诗意: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个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 齐读第3、4句诗句,思考:
童子告诉诗人隐者的去向,最后诗人能找到隐者?只在此山中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使诗人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童子说这座山山高云深,不知师傅在哪里时,打破了诗人的最后希望。 一起解诗意: 师傅就在这座山中,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说一说:诗人在与童子的对话中,心情又什么变化?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满怀希望)(很失望)(重获希望)(彻底失望)结构梳理寻隐者不遇问童子——满怀希望采药去——非常失望此山中——重获希望不知处——彻底失望诗人仰慕
隐者的高洁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通过的_____________形式,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体现了隐者___________及诗人对隐者的______。拜访隐者没有成功诗人和童子问答高洁的性格主题概括仰慕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 唐代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重要作品:《喜韩少府见访》《王昭君》等。
第一课时小儿垂钓互动课堂本诗的主人公解
题钓鱼,交代了故事的内容。齐读第1、2句诗句,思考:
(1)小孩在干什么?
(2)他选择了什么样的地方?蓬头稚子学垂纶蓬头:头发蓬乱。
稚子:儿童,小孩子。
垂纶:同“垂钓”,钓鱼。诗人描写了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形象,使人感到自然、可信,小孩可爱。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侧身坐着。
莓苔:指河边阴潮的草地。
映:掩映。小孩选择一个人少且草能掩映的地方,说明他学钓鱼很专注。一起解诗意: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儿,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地上,绿草掩映了他的身体。 齐读第3、4句诗句,思考: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2)小孩又是怎样应对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借问:向人打听。
怕得:恐怕。
应:回答,答应。路人问路,小孩怕惊走鱼儿,只用遥遥招手回应。诗人进行了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孩的专注,而且带有很浓的生活气息。一起解诗意: 过路的人刚要向他打听路,小孩儿就远远地连忙向他招手。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结构梳理小儿垂钓池边垂钓问路招手蓬头学垂纶侧坐草映身借问遥招手认真专注怕惊不应人机灵可爱 《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池塘边_______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和乡村生活的情趣。童心的可爱学钓鱼生活气息主题概括拓展延伸课堂演练一、用√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读音。
撑(zhǎng chēng)船

隐藏(cáng zàng)
垂纶(lún guān)√√√船行水面,荡开浮萍,留下一条清晰的水道。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什么
地方。
?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儿,在池塘边学钓鱼。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浮萍一道开:

2.云深不知处:

3.蓬头稚子学垂纶: 1、 ,浮萍一道开。
2、只在此山中, 。
3、路人借问遥招手, 。
不解藏踪迹 三、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云深不知处 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古代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你平时在生活中都玩什么有趣的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