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七单元习作《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七单元习作《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6 20:36: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趣味故事
宋庆龄信守诺言


一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
宋耀如的二女儿宋庆龄显得格外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美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但她刚走出门口,忽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学叠花篮儿。小珍和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庆龄说明了原委。父亲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以后再教吧!”
“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我走了,她会扑空的。”庆龄为难地回答。
“那也不要紧,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父亲又说。
可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不,你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既然我想起了自己的诺言,怎能不守信用呢!”接着,她又向父母、姐妹挥了挥手,说:“你们去吧,祝你们玩得开心!”
宋庆龄就是这样信守诺言的。
后来,她成了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宋庆龄这个人物就是特点鲜明的人。
怎样用自己的笔描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呢?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这方面的本领。
训练内容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会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突出。

训练要点
一、仔细观察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人
二、从中选出特点鲜明的人
三、学会描写人物特点
四、从身边人物身上学习优点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观察人物
对人物的观察,都在平时的接触之中。对外貌的观察可以随时随地,对人物性格的观察则只能抓机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只有在做事时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当你所要写的人物高兴时或生气时,你要特别留心他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他的性格特点最容易显露出来。
第二,列举典型事例
要表现人物特点,必须列举典型事例。什么叫典型事例呢?比如你要写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助人为乐是特点,那么,典型事例就是他怎么热心助人、忘我助人、舍己助人的事。这样的事例不必多,有一两个就够了。如果不是列举典型事例,而是写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事,那么,用的笔墨再多,人物的特点也表现不出来。
第三,多方面表现人物
人物,只有多角度、多方面来写,才能血肉丰满,光彩夺目。这主要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这也就是说,写人不光要写他长得什么样,还要写他怎么说话、怎么办事、心里在想什么等。这样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以下内容往往是应该关注的地方: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的介绍。人物外貌不光指长相,也包括身材、服饰和表情等。由于人物外貌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肖像描写必须有所选择。就拿脸上的五官来说吧,它们是肖像描写的重要内容。但也不必一个不落地全都细写。要写那些最有特点的部位,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部位。因此,在肖像描写中,眼睛具有极特殊的重要性。鲁迅先生说:“要极节省地写出一个人的外貌,莫过于写他的眼睛。”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肖像描写必须运用恰当,不能为写而写。作文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件事或一个道理,与此事有关或能表现这一道理的肖像描写才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题目派送
《妈妈驾车史》、《奶奶那双慈爱的双眼》、《怪老师》、《家有奶奶是福气》、《我的野蛮女友》、《妈妈是个“大侦探”》、《“巧人”同学》

经典解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哨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本文选自语文课本)
赏析:
文章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展示了王熙凤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特点。
第一段写王熙凤的打扮珠光宝气、与众不同,体现了她身份的特殊,表现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从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多变,富有心计。
第二段写王熙凤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接着她看似热情,实则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另外也显示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生动刻画了她使权弄势、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形象。

品头论足
奶奶是个“电视迷”
江苏 黄云鹏
奶奶今年近七十岁了,眼虽花,耳虽聋,却和电视机成了亲密的朋友,这话还得从新买来的那台数码电视机说起。
奶奶虽然听不懂普通话,又不识字,可看到荧光屏上活动的画面挺有趣。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电视,成了一个“电视迷”。
晚上,她打开电视机,找了一个最佳的位置坐下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奶奶每次看到电视里播放音乐会或戏曲节目的时候,她虽然什么也听不见,却似懂非懂地跟着哼起来,那声音虽不好听,但是我和弟弟却觉得非常有趣。因为她每次哼歌的时候,最容易出笑话,总跟屏幕上不对调,把我和弟弟都逗笑了。
有一次,电视上正放《家庭百事通》节目。荧屏上的高级厨师飞快地把肉切成一条条的,把芹菜切成一段段的,然后一起放进锅里,挥起铲子炒起来。接着画面一闪,厨师把菜盛进盘子里。一盘热气腾腾的菜就做好了。这时,奶奶扯着嗓子一个劲儿地嚷着:“电视上是骗人的,芹菜炒肉丝不到一分钟就炒好啦?实际上五分钟还不够呢!”
好笑的事还多着呢。那个日本制药厂生产的“快胃片”的广告,才过了一会儿,又放了一遍。奶奶生气地说:“不到一个小时就吃两次药,那不吃出病来才怪!”我和弟弟在一旁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咳!“电视迷”真够有趣的。

1. 对于奶奶是个“电视迷”这个主题,事例列举了三个,这三个应该详略得当,笔墨应该分配好,不然怎么让读者觉得这是篇好文章?
2. 文章对奶奶的描写不够细致,不能光用“生气”“扯嗓子”等简单的词汇和语言描写来写,还可以通过心理、动作描写等来刻画。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仔细观察你的语文老师,从以下方面任选一则,按要求写一段话。不超过20个字。
1.老师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一句口头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的外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刻老师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每人在家里阅读一些名人故事,在班上分别讲述一个名人故事。然后再说说对你的启发。
比一比,评一评,看谁讲得好。
参考资料
其一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那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下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并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其二
齐白石学画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就像活的一样。蚱蜢好像会跳,小鸡好像会眨眼。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有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子叮咬,冬天两腿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干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单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们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其三
让生命化蛹为蝶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有了很多朋友。
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加上他提出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习作赏析
擦皮鞋的小女孩
河北 刘蕊如
那天,我和妈妈到市里办事。在电影院前,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拦住了妈妈:“小姐,擦皮鞋吧!”声音怯生生的。
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来:她瘦得皮包骨头,一双布鞋已有四五个洞了,衣服虽破旧,却也整洁,手上到处是鞋油,可见已经接待过许多客人了。
妈妈见她这般可怜,便从皮包里拿出5元钱,递给她。谁知,她只要1元,并说:“妈妈说过,要钱就得用自己的劳力去挣,不然这手长着就没用了。”我听了,觉得这小女孩真不错,挺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妈妈便坐下来,让小女孩给她擦鞋。
她擦鞋还挺熟练,飞快地从鞋箱里拿出一支鞋油,麻利地挤出一些,涂在妈妈雨鞋上,然后用海绵轻轻擦拭。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仔细、专注,看来她干这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我问她:“难道你不上学吗?”她听了,抬起头来,眼睛里泪光闪动了两下,又低下头去,拿一块干布,用劲打磨皮鞋,发出“噼啪”的响声。好久,她才低声告诉我:“爸爸去世了,妈妈不幸病倒了,为了给妈妈治病,我退了学,靠擦皮鞋挣钱,等妈妈病好了,我还想去上学!”我转过头去,不忍心看她那枯枝般的小手,泪珠从我脸上滚落。妈妈付完钱后,我们默默地走了。虽然只有短暂的一面,但那小女孩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不接受别人的施舍,用自己的双手挣钱给妈妈治病。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还一心想着上学,这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小孩。
啊!擦皮鞋的小女孩,你的自立精神让我惭愧,我永远忘不了你,祝你妈妈早日康复,祝你早日重返校园。
品味
小作者充满爱心,饱含对小女孩的同情写下这篇感人之作。文中当小作者得知小女孩是因爸爸去世、妈妈病倒而不得不退学来擦皮鞋时,她难过得流下了泪水。结尾小作者深情地祝福这位小女孩。文中有一处很精彩、很动人的描写:“妈妈”因同情小女孩拿出5元钱给她,小女孩只要1元,并说:“妈妈说过,要钱就得用自己的劳力去挣,不然这手长着就没用了。”她宁愿要自己劳动所得的1元钱,而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词语积累
照样子,写出反义词。
示例:沉重——轻松
1、粗大—— 2、矮小——
3、肥胖—— 4、甜蜜——
5、悲伤—— 6、炎热——
7、贫穷—— 8、热闹——
9、粗糙—— 10、高尚——
11、软弱—— 12、简单——
13、骄傲—— 14、恶劣——
15、光明—— 16、惊慌——
17、暖和——

好词记一记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半信半疑 兴致勃勃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一表人才 风度翩翩
唇红齿白 虎背熊腰 衣冠楚楚 相貌堂堂 沉鱼落雁 眉清目秀

文化长廊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讲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这一成语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我国四大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
其中《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诗词鉴赏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①泛崇②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① 袅袅:微风和缓轻柔的样子。
② 崇:高。
今译
春风轻轻柔柔地吹拂,海棠花泛着光芒,蒙蒙雾气里花香弥漫,月光转过回廊。只怕夜色深了,花儿会像美女一样睡去,所以点上高高的蜡烛照亮她的红妆。
赏析
这首诗用拟人手法描写海棠。
诗人爱花至极,不忍心离开它,怕它像美人一样睡去,所以点上高高的蜡烛照亮她的红妆。——这种想象是多美神奇而美好啊!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答一答
1、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我的老师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作者一共选取几个经典事例?



2、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



3、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2)段中的画线句?


5、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附: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1、细小 2、高大 3、消瘦 4、苦涩 5、高兴 6、寒冷 7、富裕
8、冷清 9、光滑 10、卑微 11、坚硬 12、复杂 13、谦虚
14、优良 15、黑暗 16、冷静 17、凉快
诗词赏鉴
1、东风袅袅形容春风吹拂之态,崇光是指正在增长春光。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这两句是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写海棠光彩正艳、香气正浓。
造句之奇奇在诗人以花拟人。在诗人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构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隐 (?https:?/??/?www.ruiwen.com?/?wenxue?/?lishangyin?/?" \t "_blank?)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却又无斧凿之迹。
2、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境界和气氛。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心理。
3、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感情。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努力而悄然盛放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海棠遭遇就是诗人自己遭遇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胸襟。

阅读理解
1、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2、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相符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
3、“狡猾”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4、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5这句话表面是说我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见我的蔡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爱老师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趣味故事
宋庆龄信守诺言


一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
宋耀如的二女儿宋庆龄显得格外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鼻子,美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但她刚走出门口,忽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来学叠花篮儿。小珍和庆龄的年龄差不多,两人可要好了。
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
庆龄说明了原委。父亲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以后再教吧!”
“不行,我们已经约好了。我走了,她会扑空的。”庆龄为难地回答。
“那也不要紧,明天见到小珍,解释一下就行了。”父亲又说。
可庆龄仍然站在那儿不动:“不,你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既然我想起了自己的诺言,怎能不守信用呢!”接着,她又向父母、姐妹挥了挥手,说:“你们去吧,祝你们玩得开心!”
宋庆龄就是这样信守诺言的。
后来,她成了孙中山先生的夫人。
宋庆龄这个人物就是特点鲜明的人。
怎样用自己的笔描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呢?今天,我们就要练练这方面的本领。
训练内容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会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突出。

训练要点
一、仔细观察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人
二、从中选出特点鲜明的人
三、学会描写人物特点
四、从身边人物身上学习优点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认真观察人物
对人物的观察,都在平时的接触之中。对外貌的观察可以随时随地,对人物性格的观察则只能抓机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只有在做事时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当你所要写的人物高兴时或生气时,你要特别留心他的一举一动。这个时候,他的性格特点最容易显露出来。
第二,列举典型事例
要表现人物特点,必须列举典型事例。什么叫典型事例呢?比如你要写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助人为乐是特点,那么,典型事例就是他怎么热心助人、忘我助人、舍己助人的事。这样的事例不必多,有一两个就够了。如果不是列举典型事例,而是写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事,那么,用的笔墨再多,人物的特点也表现不出来。
第三,多方面表现人物
人物,只有多角度、多方面来写,才能血肉丰满,光彩夺目。这主要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这也就是说,写人不光要写他长得什么样,还要写他怎么说话、怎么办事、心里在想什么等。这样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以下内容往往是应该关注的地方: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的介绍。人物外貌不光指长相,也包括身材、服饰和表情等。由于人物外貌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肖像描写必须有所选择。就拿脸上的五官来说吧,它们是肖像描写的重要内容。但也不必一个不落地全都细写。要写那些最有特点的部位,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部位。因此,在肖像描写中,眼睛具有极特殊的重要性。鲁迅先生说:“要极节省地写出一个人的外貌,莫过于写他的眼睛。”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肖像描写必须运用恰当,不能为写而写。作文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件事或一个道理,与此事有关或能表现这一道理的肖像描写才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题目派送
《妈妈驾车史》、《奶奶那双慈爱的双眼》、《怪老师》、《家有奶奶是福气》、《我的野蛮女友》、《妈妈是个“大侦探”》、《“巧人”同学》

经典解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哨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本文选自语文课本)
赏析:
文章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展示了王熙凤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特点。
第一段写王熙凤的打扮珠光宝气、与众不同,体现了她身份的特殊,表现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从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多变,富有心计。
第二段写王熙凤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接着她看似热情,实则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另外也显示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生动刻画了她使权弄势、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形象。

品头论足
奶奶是个“电视迷”
江苏 黄云鹏
奶奶今年近七十岁了,眼虽花,耳虽聋,却和电视机成了亲密的朋友,这话还得从新买来的那台数码电视机说起。
奶奶虽然听不懂普通话,又不识字,可看到荧光屏上活动的画面挺有趣。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电视,成了一个“电视迷”。
晚上,她打开电视机,找了一个最佳的位置坐下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奶奶每次看到电视里播放音乐会或戏曲节目的时候,她虽然什么也听不见,却似懂非懂地跟着哼起来,那声音虽不好听,但是我和弟弟却觉得非常有趣。因为她每次哼歌的时候,最容易出笑话,总跟屏幕上不对调,把我和弟弟都逗笑了。
有一次,电视上正放《家庭百事通》节目。荧屏上的高级厨师飞快地把肉切成一条条的,把芹菜切成一段段的,然后一起放进锅里,挥起铲子炒起来。接着画面一闪,厨师把菜盛进盘子里。一盘热气腾腾的菜就做好了。这时,奶奶扯着嗓子一个劲儿地嚷着:“电视上是骗人的,芹菜炒肉丝不到一分钟就炒好啦?实际上五分钟还不够呢!”
好笑的事还多着呢。那个日本制药厂生产的“快胃片”的广告,才过了一会儿,又放了一遍。奶奶生气地说:“不到一个小时就吃两次药,那不吃出病来才怪!”我和弟弟在一旁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咳!“电视迷”真够有趣的。

1. 对于奶奶是个“电视迷”这个主题,事例列举了三个,这三个应该详略得当,笔墨应该分配好,不然怎么让读者觉得这是篇好文章?
2. 文章对奶奶的描写不够细致,不能光用“生气”“扯嗓子”等简单的词汇和语言描写来写,还可以通过心理、动作描写等来刻画。

模拟练习
练习一
仔细观察你的语文老师,从以下方面任选一则,按要求写一段话。不超过20个字。
1.老师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一句口头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的外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刻老师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每人在家里阅读一些名人故事,在班上分别讲述一个名人故事。然后再说说对你的启发。
比一比,评一评,看谁讲得好。
参考资料
其一
居里夫人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那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下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轮椅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并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其二
齐白石学画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就像活的一样。蚱蜢好像会跳,小鸡好像会眨眼。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有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子叮咬,冬天两腿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干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单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们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其三
让生命化蛹为蝶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有了很多朋友。
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赢得了选民极大的同情和尊敬。加上他提出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习作赏析
擦皮鞋的小女孩
河北 刘蕊如
那天,我和妈妈到市里办事。在电影院前,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拦住了妈妈:“小姐,擦皮鞋吧!”声音怯生生的。
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来:她瘦得皮包骨头,一双布鞋已有四五个洞了,衣服虽破旧,却也整洁,手上到处是鞋油,可见已经接待过许多客人了。
妈妈见她这般可怜,便从皮包里拿出5元钱,递给她。谁知,她只要1元,并说:“妈妈说过,要钱就得用自己的劳力去挣,不然这手长着就没用了。”我听了,觉得这小女孩真不错,挺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妈妈便坐下来,让小女孩给她擦鞋。
她擦鞋还挺熟练,飞快地从鞋箱里拿出一支鞋油,麻利地挤出一些,涂在妈妈雨鞋上,然后用海绵轻轻擦拭。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仔细、专注,看来她干这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我问她:“难道你不上学吗?”她听了,抬起头来,眼睛里泪光闪动了两下,又低下头去,拿一块干布,用劲打磨皮鞋,发出“噼啪”的响声。好久,她才低声告诉我:“爸爸去世了,妈妈不幸病倒了,为了给妈妈治病,我退了学,靠擦皮鞋挣钱,等妈妈病好了,我还想去上学!”我转过头去,不忍心看她那枯枝般的小手,泪珠从我脸上滚落。妈妈付完钱后,我们默默地走了。虽然只有短暂的一面,但那小女孩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不接受别人的施舍,用自己的双手挣钱给妈妈治病。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还一心想着上学,这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小孩。
啊!擦皮鞋的小女孩,你的自立精神让我惭愧,我永远忘不了你,祝你妈妈早日康复,祝你早日重返校园。
品味
小作者充满爱心,饱含对小女孩的同情写下这篇感人之作。文中当小作者得知小女孩是因爸爸去世、妈妈病倒而不得不退学来擦皮鞋时,她难过得流下了泪水。结尾小作者深情地祝福这位小女孩。文中有一处很精彩、很动人的描写:“妈妈”因同情小女孩拿出5元钱给她,小女孩只要1元,并说:“妈妈说过,要钱就得用自己的劳力去挣,不然这手长着就没用了。”她宁愿要自己劳动所得的1元钱,而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词语积累
照样子,写出反义词。
示例:沉重——轻松
1、粗大—— 2、矮小——
3、肥胖—— 4、甜蜜——
5、悲伤—— 6、炎热——
7、贫穷—— 8、热闹——
9、粗糙—— 10、高尚——
11、软弱—— 12、简单——
13、骄傲—— 14、恶劣——
15、光明—— 16、惊慌——
17、暖和——

好词记一记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擞 膀大腰粗 敛声屏气 放诞无礼 转悲为喜
半信半疑 兴致勃勃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一表人才 风度翩翩
唇红齿白 虎背熊腰 衣冠楚楚 相貌堂堂 沉鱼落雁 眉清目秀

文化长廊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讲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这一成语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我国四大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
其中《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著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诗词鉴赏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①泛崇②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① 袅袅:微风和缓轻柔的样子。
② 崇:高。
今译
春风轻轻柔柔地吹拂,海棠花泛着光芒,蒙蒙雾气里花香弥漫,月光转过回廊。只怕夜色深了,花儿会像美女一样睡去,所以点上高高的蜡烛照亮她的红妆。
赏析
这首诗用拟人手法描写海棠。
诗人爱花至极,不忍心离开它,怕它像美人一样睡去,所以点上高高的蜡烛照亮她的红妆。——这种想象是多美神奇而美好啊!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答一答
1、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我的老师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作者一共选取几个经典事例?



2、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



3、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2)段中的画线句?


5、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