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拒虫香气之可贵,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以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体会其效果,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樟树的蓬勃生机与永久保持拒虫香气之可贵。
难点: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借树写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感受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教学思路】
一、感悟樟树品质:樟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总是蓬蓬勃勃;永葆拒虫香气)
二、感悟人物品质: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生为国为民;一生坚持正义)
三、感悟写作特色:作者仅仅在写樟树吗?为什么这样写?(借物喻人,含蓄深远)
【教学准备】
??? 1、搜集有关樟树的资料,了解樟树的特点。
2、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了解她的事迹或故事。
3、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点评:本文文学特征鲜明,“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运用巧妙,学习此文不应只满足于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还应适度领会这种表达的特点与效果。同时又应考虑到四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好学习的坡度,体现“渐进”的原则,所以教学过程以“感悟樟树品质——感悟人物品质——感悟写作特色”为序,并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事迹资料,为教学突破重难点打下伏笔。】
【教学过程】
一、感悟樟树品质:樟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一)揭题,明确学习要点:
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结合指导学习生字“龄”与“樟”:形声字、左右结构;理解“故居”词义。)
2、引发问题:读读课题,你觉得课题中“宋庆龄、故居、樟树”这三个词哪个是要强调的中心词?由课题你觉得文章主要应写什么?(樟树)
(二)感悟樟树品质
?? 1、樟树在我们这里是常见的一个树种,你在哪里见过呢?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樟树的特点。)
?? 2、过渡:下面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写樟树的。
3、学习4、5段,感受樟树特点。
◆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樟树外形、生长特点。
(1)指名读,说说樟树给你留下的印象。(生命力旺盛——蓬蓬勃勃)
(2)那课文是怎样写出樟树“蓬蓬勃勃”的旺盛生命力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能具体感受到樟树的蓬勃旺盛呢?
交流讨论,师相机引导:
①枝干:“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生谈:从句中怎么感受到樟树的蓬勃旺盛?
——师引:想象(结合图画)“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②树叶:“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生谈:从这句中怎么感受到樟树的蓬勃旺盛?
——师引:“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带给你怎样的景象与想象?你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树叶挨挨挤挤,密不透风,甚至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阳光下耀人的眼睛,似乎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
③四季:“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谈:从句中怎么感受到樟树的蓬勃旺盛?
——师引:一年四季,春夏秋冬,365个日日夜夜,岁岁年年,多少的风霜雨雪、风云变幻,然而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拓展填空,增强感受:无论(???????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3)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4)填空整合这一段的学习:
通过这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樟树是一种???????????? 的树。
作者是这样写出它外形、生长“蓬勃旺盛、充满生机”的特点: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 。稠密的树叶??????????????? 。樟树四季???????????????????????????????????????????????????????????? 。
【点评:第4自然段的学习,由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觉得阅读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品味语言,感受樟树外形生长“蓬勃旺盛”的特点,基本的策略是基于语言、品词析句,引发想象,适度拓展,读中体味等。在阅读中内化表达。】
◆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樟树高贵之处。
(1)指名读,说说樟树给你留下的印象。(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2)圈划出这段中的关联词,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而……却……而且、即使……仍然、只要……就……?
体会到:香气可贵,经久不变。“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讨论:这段在写樟树前,为什么要写别的树木(石榴树)?
(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外。)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可采用对比读的形式),进一步体会。
【点评:第5自然段是写樟树“香气可贵”这一重点内容,让学生圈划出这段中的关联词再谈体会,并讨论对比的写法,通过感情朗读予以强化。学生不仅逐步深入地感受着樟树香气的可贵,而且具体地感受到了关联词的表达作用与对比手法的运用效果。】
二、感悟人物品质: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1、出示人物肖像图片。说说宋庆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高贵、美丽、慈爱、温柔、典雅……)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生结合资料谈对宋庆龄的印象:一身正气、爱国爱民、坚强、勇敢,有气节,正直无私,让敌人畏惧……)
3、师引:通过交流,我们对宋庆龄有了更深了解。谁来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尽量用上第5段中的关联词。(而……却……而且、即使……仍然、只要……就……)
4、教师小结。
【点评:此处感受宋庆龄其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结合图片感受其外表的幽雅慈美;二是结合搜集的资料感受其伟大人格。由表及里的这两个层次与4、5自然段描写樟树的层次暗合。同时借助相关资料的交流,进一步步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关联词语说话,体会宋庆龄与樟树品质的相似,把人与物又紧紧联结在一起。】
三、感悟写作特色:作者仅仅在写樟树吗?为什么这样写?
1、感受了樟树的特点,了解了宋庆龄的人格,齐读课文第二小节: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着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说说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学习第6自然段,思考讨论:
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是宋庆龄人格最好的代表:高雅、一身正气、坚贞不屈……)
3、再读文章题目,想想文章仅仅在写樟树吗?(借樟树写宋庆龄。)为什么这样写?(以树写人,含蓄深远,令人回味,给人以联想,富有情趣,启人深思……)
4、、推荐阅读“借物喻人”类的文章2~3篇(如《白杨礼赞》等)并简要交流。
【点评:在明了文章“借物喻人”这一表达特点之后,最后一段的“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一内容理解上的难点便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最后的拓展阅读“借物喻人”类的文章2~3篇,有助于类化“借物喻人”这一认识,并在及时的阅读实践中巩固、掌握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这类文章的能力。】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借
坚贞不屈???????? 物????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喻???? 香气永久
人
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东屏群力小学? 端义云
本单元共有三篇阅读课文分别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习作例文安排的是《护蛋行动》,主题都是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与他人、与自然相处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采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文章语言简洁,笔调清新、俊逸,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人物特点。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为此课文安排“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和“搜集宋庆龄的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两个题目,引导学生理解樟树的品质与宋庆龄品德的相似之处,突破这一难点。
在小学中年级段四册教材的阅读教学中,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4个重点学习项目: 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这四个训练重点在本课都有体现,但本文又有其特殊之外,即课文中宋庆龄与樟树的品质的相似之处表现得比较含蓄,只在文章的第二小节及最后一小节看似平淡的两个细节,让读者触摸到作者情感的跃动。